我国医学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2014-11-20 01:08王英
药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级别类别

王英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定西 743000)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1]。截止2012年底,国家精品课程网共公布医学类(本科)精品课程1454门次。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品课程的建设[2-4]、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5-7]以及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价[8-9]等方面。

本研究以国家精品课程网、精品课程数据库为资源,按本科教育层次,一级学科医学类,二级学科药学类进行搜索,得到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记录175门次。然后,以上述175门次的精品课程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SPSS18.0软件,对精品课程的公开年度、课程类别、学校类别、课程级别等特征做相关性交叉分析,对精品课程的资源做统计分析,其目的是揭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年度、课程类别、学校类别以及课程级别间的内在联系,精品课程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以期为后续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精品课程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8月,国家精品课程网共公布药学类(本科)校、省、国家级等三级精品课程175门次,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次、占20.6%,省级精品课程73门次、占41.7%,校级精品课程66门次、占37.7%,共涉及高校75所,精品课程41门。

1.精品课程的年度分布

国内医学药学类(本科)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始于2003年,在截至2010年的8年间,年均建设精品课程21.88门次。其各年度的发展情况见图1。

图1表明,2006~2008年的3年间,是国内医学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数量增幅最快的几年,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

2.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类型及其分布

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中,共有高校75所,包括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及其他高校,具体分布见表1。

表1显示,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中,以医学院校为主,精品课程的拥有率达80%,此外,211高校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达13.1%。

拥有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75所高校,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区,其中四川、江苏、辽宁、山东、湖北等地较多,见图2。

表1 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申报学校统计分布(数目,%)

图2 国内开设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高校分布

图2显示,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全国分布,但有地域性差异,主要原因可能与本地区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关。

全国医学院校中,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建设数量最多的是沈阳药科大学,建设有精品课程11门,其他如中国医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精品课程的数量也比较多,截止2010年底,国内拥有精品课程数量列前10位的高校见图3。

3.精品课程的分布

截止2010年,国内建设有药学类(本科)三级精品课程共有175门次,涉及精品课程41门,申报频数最高的课程是“药理学”,高达45次,占精品课程总申报门次的25.7%,申报频次2次以上的课程有17门,占总申报门次的41.46%。其中申报频数位列前10位的精品课程见图4所示。

二、精品课程的学校类别、课程类别、年度、课程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国内药学类本科学校所申报的全部精品课程,进行学校类别、课程类别、年度、课程级别等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由于各项目变量是一个有序的变量,它的取值表示对象的顺序关系,是基于“质”因素的变量。变量非正态分布,所以选择Kendall’s等级相关的方法来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10],结果见表2。

表2显示,学校类别和课程类别在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学校类别和课程级别、年度和课程类别,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即具有相关性;年度和学校类别、年度和课程级别、课程类别和课程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

三、精品课程的课程资源分析

研究者认为,精品课程研究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课程总体情况、在线学习支持、课程资源、课程管理、界面设计和课程运行质量等几个方面[11],其中课程资源主要包含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实验实践、例题习题、文献资料、试卷和教学案例等项目[12]。

1.同一学校、相同数量、不同级别的课程资源分析

选择沈阳药科大学的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5门省级精品课程,对其课程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3门省级、3门校级精品课程,对其课程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2 国内药学类(本科)三级精品课程学校、课程、年度、课程级别之间的相关性表现

表3 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项目数量的统计结果(件数)

表4 长春中医药大学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资源项目数量的统计结果(件数)

根据表3、表4可以看出:两所学校申报的精品课程,在课程资源数量上表现出共同特点:高一级精品课程资源项目的件数多于低一级;高一级精品课程资源项目缺失数少于低一级。

2.同一课程、同一级别、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资源分析

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分别在其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中,每一级选择5所学校,对该校药理学精品课程资源包含的项目进行统计,将每一项目下的资源件数进行合计,若某一项目下无资源,则计该项目为缺项。结果见表5。

表5 部分高校药理学国家、省、校级等三级精品课程资源项目数统计结果(件数)

表5显示,同一“药理学”课程、在同一级别、不同学校之间,课程资源项目件数、项目缺失数均有差异,但差异均不十分明显。

3.课程资源项目数量分析

统计发现,课程资源项目件数较多的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设计、例题习题等;各级课程资源项目缺失普遍存在,缺失项目最多的有7项,占项目总数的77.78%,缺失教严重的资源项目是教学案例、试卷等;课程资源数最多的学校(143件)与最少的学校(7件)之间的差距较大。

四、结论与讨论

1.国内高校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有集中倾向,申报主体间差异较大,精品课程的门类较少,有明显的学科、课程优势,该结果与袁永旭等[13]和齐孟文等[14]人的研究相一致。

2.国内医学高校申报的药学类(本科)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中,学校类别和课程类别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学校类别和课程级别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国内药学类(本科)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学科、课程优势差异;年度和课程类别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了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3.国内药学类(本科)精品课程,其课程资源的完善度与课程级别同步。即高一级精品课程资源数量多于低一级,高一级课程资源的项目缺失数少于低一级。

4.高校精品课程资源中,存在着电子教案中包含着教学课件的现象,因此,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有重复计数的可能,但对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影响不大。

[1]王宗海.医学基础课精品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5.

[2]卢建华,王维佳,童培建,等.《中医骨病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270-272.

[3]李卫林,白素平,房立真,等.天然药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1):79-80.

[4]黄静芳,肖洋,孙中文,等.微生物检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41-143.

[5]肖纯凌,刘新,张忠,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化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1):878-879.

[6]季芳,叶征.建设《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J].中外医疗,2012,31(17):109.

[7]孔立红,陈邦国,孟培燕,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针灸学学科全面发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76-78.

[8]张力,卞亚红,周涛,等.影响医学精品课程质量的技术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3):203-206.

[9]卞亚红,张力,孙项洁,等.提高医学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策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29-3.

[10]孙逸敏.利用SPSS软件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0-123.

[11]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09,5.

[12]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13]袁永旭,张俊清,王秀平.国家级医学精品课程(本科),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3):69-71+77.

[14]齐孟文,陈子蔚.全国农林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统计与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5):18-19.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级别类别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你是什么级别的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服务类别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