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台词课中的人物独白教学
——以话剧《荒原与人》第十八场为例

2014-11-21 19:49苏珊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爬犁内心情感

■苏珊

简论台词课中的人物独白教学
——以话剧《荒原与人》第十八场为例

■苏珊

人物独白教学是表演专业台词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名著中人物独白的分析,讨论与排演使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解舞台人物语言的创作方法。它要求演员在规定情境之中,在充分体验人物内心状态之下,综合运用所学舞台语言的技能技巧进行人物语言创作。通过自身的语言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意愿及情感,从而达到从语言入手去塑造人物的目的。

从戏剧台词的一般分类来看,它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在台词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呼吸发声技巧、普通话语音和语言基本的外部技巧(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后,根据教学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规律,台词教学就进入到人物独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解决演员如何分析理解人物语言;如何把握人物心理活动;如何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如何感受人物内心情感;如何运用语言技巧真切表达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篇目的选择上仔细斟酌,考量,我认为好的独白教学篇目要具备以下几点:1.人物典型,性格突出;2.人物内心活动剧烈、矛盾尖锐;3.人物的思想过程逻辑严密;4.人物的情感充沛,最好有情感的爆发;5.文字优美,富有诗意;6.片段剧情相对完整。只有符合以上要求的独白作品,我们才能在它的基础上更好完成教学,更好地让学生去进行创作。

当代著名剧作家李龙云1985年创作的话剧《荒原与人》于1988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1989年获建国40周年荣誉奖。这部剧作是当代话剧剧本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一群将青春奉献给“北大荒”的垦荒队员们的凄美爱情故事。它以四十年后的马兆新为叙述者,讲述了几个主要人物多舛的命运,及他们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让我们看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倔强与悲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自尊与自卑、人与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的对抗与妥协、人在重建理想过程中的顽强与苍凉,人在寻找归属时的茫然无措……”(李云龙自述)

在这部戏中第十八场“细草出嫁”是全剧的一个高潮部分,两个主人公马兆新和细草内心都在经历着剧烈的挣扎。落马湖边一见钟情的马兆新与细草,他们纯真的爱情却被垦荒队队长于大个子破坏了。细草被迫怀了于大个子的孩子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小马不能接受自己的女人怀着别人的孩子这个事实,他开始无法面对细草。而细草急需渴望小马的原谅与宽容,但又不愿意委曲求全。所以他们内心在挣扎,在面对人性那卑微的自尊心及伦理道德的束缚时,有一种声音不断地告诉他们不可能再在一起,他们逼迫自己的内心,违背自己的意愿。小马最后决定要亲自送自己仍然深爱着的细草出嫁,以此来报复,但他这样做同时也折磨了自己,在这一相互折磨的过程中两个人没有对话,但内心极其痛苦,所有的交流沟通都被压抑了。于是,作者采用了大篇幅的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随着迎亲锣鼓声的临近,两人的情感再也抑制不住了,细草终于大叫出来。而马兆新也拿着马鞭与迎亲队伍厮打。可这一切却最终没有改变细草嫁给马车夫的命运。

这段戏运用了人物内心独白的表现方式。人物的内心独白与人物独白这两个概念都是描写规定情境中人物行动过程的思维活动,都是人物的一种心理现象,他们都来自于人物内心。但也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内心独白是无声言语的“想”,独白是有声言语的“说”;其次,内心独白是连续不断的思维的全部过程,独白是思维过程的片段;再次,内心独白除主观“自我”没有交流对手;独白则强调假设的交流对手。由此异同,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独白比独白的思维过程更完整,思维逻辑更连贯,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真实,交流较简单。因此,在独白教学阶段初期,选取话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片段,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关注人物内心的动态,注重人物思维的发展过程。

下面是这一场中马兆新的一段台词:

马兆新:一切都过去了,从一开始细草就并不属于我,而我现在把她归还给了别人,我马兆新不过是个插曲。两年前的夏天,是我马兆新开着拖拉机把细草和垦荒队的朋友们送进了落马湖,两年后的冬天,是我马兆新赶着马爬犁把细草送出了垦荒队,去迎接那从底窑传来的吹吹打打的迎亲行列,一个男人把自己热恋过的女人送给别人去当老婆,不,不是这样的,我至今还在爱着她,可是我为什么不拦一栏她呢,她是失过身的,她有了孩子,一个别人男人的孩子,这怨她吗,可我马兆新是个男人,是个男人!

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台词直接道出的是马兆新的内心所想。剧作家运用的这种内心外化的方式使人物的思想更清晰更直白更生动的展现出来。为了训练让学生从台词入手走向角色,在完成了对剧本的案头分析后,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时,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语言基调和情感基调。根据案头分析得出的人物描述,确定人物性格特征,再结合剧情发展,理清任务的思想情感脉络,设立人物语言基调与情感基调。

二.对词。根据文字逻辑,语言逻辑寻找较准确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并进行人物声音特点的初步设计。

三、上台感受外部规定情境。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外部的大环境,如:冬天早晨落马湖荒原,地上布满着白茫茫的积雪,在飘着小雪的同时还有一丝暖暖的阳光,两人坐在马爬犁上,随着爬犁的颠簸前行,有雪花打在脸上,还有爬犁上挂着的马铃在哗哗作响……

四.感受人物内部的规定情境。从这两段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两个人物心里都被一个心结所困,都有积蓄已久的愿望和情感要表达。这个“心结”和“愿望”就是人物台词的行动性——这是进行台词创作的核心。所以要感受人物内心就要先抓住人物“心结”和“愿望”。如这段中的小马,他的心结是“她失过身,他有了别的男人的孩子”,可小马的愿望却是“把她留下”,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动因在同时影响着他,使他内心充满着矛盾,在不断地说服自己倒向一边。所以,我们在创作时要理清什么时候他的哪个想法占了上风,在什么时候这个想法又被另一个想法所取代。他想到了什么,让他的思想有了改变等等,要具体、要细致,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住人物行动的意向。

五.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化身于我”真切的、由衷的表达。把握人物心理,注意情感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层次。挖掘情感的深度,增强情感的浓度,控制情感的力度。

六.多次排练,找寻最准确的语言,完善人物形象。在排练中可以大胆设计,尝试各种表性方式,言语上的、肢体上的,从中确定最准确的一种,加以完善。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任何一个环节的设置与变化都会给演员带来创作的灵感与动力,都可增强演员的信念感与舞台的真实感。所以在台词独白教学的尾声,必定要和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人在戏中,戏在词上,从而使创作出来的人物更加有完整性,立体感。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猜你喜欢
爬犁内心情感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凶手老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玩爬犁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一块生锈的铁
乌苏里江边的狗爬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