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时空的爱情

2014-11-22 04:18刘沛珮邹华芬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时间美学

刘沛珮 邹华芬

摘要: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因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着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完美逾越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从而塑造了得以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白夜行》;时间;空间;美学;叙事艺术 隐含读者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这段话出自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1999年出版的《白夜行》,描绘了一对青年恋人为了共同守护的秘密而无法实现的爱情。这部作品的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使东野圭吾成为了天王级的作家。2006年,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和电影,一举囊括了第四十八届日剧学院赏析最佳作品等四项大奖。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家。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放学后》出道。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愈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作风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代表作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单恋》《信》《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

作为一部侦探推理小说,《白夜行》的最大悬念从全书的最开始就已经展开。两起命案悬而未决,而它们的接连发生并非偶然——男孩桐原亮司无意撞到自己娈童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孩唐泽雪穗而将父亲杀死。而女孩雪穗为了保护亮司不被发现,同时为了摆脱自己被买卖的命运而将自己的母亲杀害。就这样,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孩子开始背负着共同的“罪恶”而开始了不能在太阳下见面的爱情。随着两个人的慢慢长大,他们身边不断发生着离奇的命案,而这一切,都是二人为了保护他们的秘密而不得已为之。然而由于当初接手此案的笹垣警官一直默默地关注和调查,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亮司畏罪自杀在雪穗面前,而雪穗却只能装作不认识地转身离开。

《白夜行》是诸多东野圭吾粉丝心中的无冕之王,它对于社会和人性的诠释和反思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而正是由于作品独特的叙事艺术,才得以赋予其深入人心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将在本文着重讨论《白夜行》这部作品中有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叙事美学。

一、时间

《白夜行》在叙事时间的设置上,基本跟随时代的发展向前推移,从过去到现在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通过对故事的了解我们发现,整个事件从发生到案件侦破,是从1973年10月到1992年12月,跨越了近20年的历程。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作者是如何掌控和叙述故事的,这其中不难看出有两个值得称道的特色:

(一)利用社会事件来标识叙事时间

在故事跨越了20年的《白夜行》中,几乎没有很明确的年月时间标识。东野圭吾很聪明地利用了日本历史上的社会事件来说明当时的年代背景。例如,文章开头第一章中所提到的“法院对熊本水俣病作出判决”和后面提到的“这个月初打开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江崎玲於奈因发现了半导体的穿隧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社会事件,无一不清楚地向作者表明,故事的起点就发生在1973年。

此外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一眼即能辨别故事进展年代的社会事件标识——如《洛基》在日本的上映、“太空侵略者”游戏在日本的风靡、Godiego乐队的流行、松田圣子的出道、《机动战士高达》的上映、《劳动者派遣事业法》的通过、青函隧道的通车、中国上海近郊火车相撞事故等等。这些大大小小涉及各个领域的社会新闻事件,对于当代的日本读者,基本不难推断出大致的年份。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读者,只需要注意到叙事中男女主人公的读书年级或者是生活状况,再结合故事开始的1973年,就可以定位叙事时间。

故事的结束,对于时间的标识,利用了电影《双峰》的上映,以及轰动一时的“连续诱拐幼女命案”进行时间的定位。文中写到“辩方凭精神鉴定的结果提出反证”,而将嫌疑人宫崎勤的精神鉴定提交法庭正是在1992年,也符合电影《双峰》上映的时间。因此我们不难得出,整个故事的前后时间段是从1973年到1992年,整个过程历时近20年。

(二)时间片段的选取和线索的串联

总的看来,近20年的故事,作者主要选择的是时间上的前后顺序来进行故事的主要叙述。但若是全部将故事娓娓道来,恐怕既失去了推理小说的悬念,更无法在500余页的篇幅中将故事完全呈现。因此,作者选择了分章节的方法,将叙事顺序用十三个章节人为地打断。他选取了男女主人公从小学、初中、大学以及后来走进社会结婚生子的13个片段,并通过一些其他的人物生活来讲述故事。这些人物都是二位主人公身边的人,透过他们的生活经历,我们能窥见到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轨迹进展。在这13个时间段之中的叙事流程也并非常规,而是以时间段中略靠前的一个点进行展开结合倒叙和插叙,然后再逐步按事情发展继续顺叙。而在13个时间片段之外,人物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一定能从这时间的推进中,得到一些线索。

文中的有些章节,甚至只出现了一位主人公,更重要的是,两位主人公在文中,从未被描写过有任何见面的场景。正如书名《白夜行》所道,他们无法在太阳下牵手行走。我们却能够通过一些小细节的串联,感知他们的存在。例如在第二章第六节,雪穗缝制的绣有“RK”字样的小杂物袋,而在本章第九节,这个袋子出现在了桐原学校的桌子上。又如第七章中雪穗拿给高宫诚的验孕试管,在第八章又重新提到了桐原向友彦借其女友的验孕试管一细节。这些小线索纷纷表明了桐原和雪穗私下的见面和密谋是无时不在的。而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只要留心这些细节,就不难将前后故事串联在一起,得到推理的结论。

二、叙事者和空间

《白夜行》在这里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模式,这在推理小说中是一种非常冷静和客观的叙述方式。因为这里的叙事者只是为我们描述事件中人物的行为、动机等,但并不做出任何评判,因此这种“局限性”的叙事者视角非常受到推理小说、侦探小说作者的欢迎。

在《白夜行》的十三个章节中,每一章节都会转换叙述者和人物,男女主人公桐原和雪穗分别作为主线都有出场。其中,有关于桐原的主线单独出现在第三、六、八章;有关于雪穗的主线主要出现在第四、五、七、九、十章;还有两人主线交替重叠出现的第一、二、十一、十二、十三章。每一章节的主线都是围绕桐原或者雪穗出发,然而每章开始的叙述者却一定不是他们二人之一,而是选择一个与该时间段故事发展最为密切的人物来作为叙述者。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分别由笹垣、秋吉、友彦、正晴、江利子、友彦、高宫、友彦、今枝、今枝、典子、笹垣作为叙述者,随着情节的展开,此叙述者身边的桐原或者雪穗开始出场,成为主线。

在空间方面,其实他们分别在其他人物的叙述、回忆中出现过各种交集,也能从线索中窥见出他们的会面,然而在叙述中男女主角却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场景同时出现,更没有直接的联络和对话描写,直到桐原被追捕到无路可逃畏罪自杀,雪穗却“一次都没有回头”。二人在平行空间中的存在再次被读者串联在一起,回味不止。

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案件发生的细节是读者极为关心的一点。然而这些细节是作者通过次要人物的叙述和回忆,甚至跨越了几个章节,才将整个案件串联在一起的。例如,第一章中的桐原洋介被杀一案直到第十三章的第5节才由笹垣指出是桐原亮司所为,而直到第十三章的第14节才得出亮司杀父的动机是因为父亲的娈童。乍一看这种大的跨度的确会使读者感到迷惑茫然,但前文不断的线索涌现,中间其他相关案件的环环相扣,总能将案情进行有效的串联,让读者一直到最后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部推理小说的《白夜行》,也选择了用警察和侦探作为解密者——一个是最先接手案件的笹垣警官,时隔几年后再次出现只为抓住真凶。另一个则是被聘请的私家侦探今枝。案件细节和动机的推理主要从这两个叙述者的调查展开,但其他次要人物的猜想、推测、回忆等等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推理的叙述进行了铺垫,使得小说的叙事更为丰满。

三、时空中的读者

在时空交错的叙事中,读者的作用不容小窥。但与现实读者相对存在的隐含读者,更是作者希望出现的一个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是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并且,这一隐含读者业已介入创作活动,被预先设计在文艺作品中,成为隐含在作品结构中的重要成分。显然,这个“隐含读者”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更符合作者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作者,即作者自言自语时的聆听对象。

在《白夜行》中,因其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案件的线索和细节都通过叙述而表现在了读者面前。尽管经过了笹垣和今枝两位的推理,但并没有给出最后的确切的结论,也就是真相并没有彻底地告知。在读者的阅读中,可以根据前后章节呼应的线索,以及时间与空间上的契合,而得出一些间接的证据,但仍然有多种可以被相信的可能。比如,西本文代死时,雪穗包里叮当作响的到底是不是家门钥匙;花冈夕子猝死之后去服务台领取物品的女人是不是雪穗;亮司借走的验孕试管是不是雪穗给高宫诚看的那个;是不是亮司关闭了唐泽礼子的看护器等等……这些推理都是由来自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物的叙述给出,而这时读者可以选择相信,也就成为了作者的“理想”的隐含读者,因为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贯穿全文发掘谜底。但同时,读者也可以选择不去相信,不去承认这些细节和线索,掌握更大的阅读自由,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解读这部作品。

对于男女主人公亮司和雪穗之间是否存在感情,作者依然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将解读的权利交给了读者。在全书中,除去最后亮司死时,二人没有同时出现的场面,也没有对二人心理活动的任何描写。通过正面和侧面对于他们的描写我们可以得知,一个活跃于计算机科技前沿进行高智商犯罪,为了对方的利益能不断作案直到献出生命;一个拥有超凡高雅气质,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为了共同守护童年时期经历的秘密,他们看似毫无关系实则紧密相连。二人之间是否在共同的经历中产生了感情,作者只在二人的独白中给过这样的暗示:

被人问起明年的抱负,桐原回答:“在白天走路。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雪穗则说:“从来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也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吗?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至此,作者依旧没有给出二人之间存在感情的直接有力的证据,有的读者也会认为二人间更多的是虾虎鱼和枪虾之间的那种精神的寄托和现实的利用关系。这也是东野圭吾给予作者的最大想象空间。

四、 结语

以上从叙事学的角度讨论了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叙事技巧,从时间,叙事者与空间,时空中的读者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时空交错的叙事美学使得这部作品具有超凡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更多推理小说作者进行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东野圭吾.白夜行[M],刘姿君,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2]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7)

[3]张景一. 东野圭吾作品的社会性——以《白夜行》为中心[J]. 作家. 2013(12)

[4]杨洪俊,周艳霞.东野圭吾侦探小说的魅力解读——以《白夜行》为例[J]. 名作欣赏. 2011(33)

[5]王婧殊.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的创作[J]. 小说评论. 2011(S1)

[6]赵婧.从与同名日剧的对比中看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时间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时间消灭空间?
《海边的卡夫卡》赏析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以水墨而文学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