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劳务文化的创新实践

2014-11-24 19:25中铁五局党委宣传部
企业文明 2014年11期
关键词:铁五局劳务农民工

中铁五局党委宣传部

常年在中铁五局参与施工的劳务队伍超过千支,农民工多达10万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劳务队伍,中铁五局将劳务队伍文化纳入企业管理之中,精心规划,开辟载体,科学建设,效果明显。

中央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只有坚持传承优良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担当起央企重任,实现科学持续发展。中国中铁五局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结合中央建筑企业特点,将人数众多的劳务队伍建设纳入到企业团队建设之中,把劳务队伍的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项目文化建设之中,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腾飞插上了文化的双翅。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中国企业形象十佳单位、贵州省首批“五型企业”暨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全国性、省部级荣誉。

确立载体 创新劳务队伍文化

面对中国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务队伍是主力军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中铁五局在坚持做好“铸魂、育人、塑形”三大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将企业文化管理向作业层一线延伸,将劳务队伍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创新体系中,打造出富有中央建筑企业特征的和谐文化。

中铁五局作为全国首批获得行业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特大型工程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着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设,以及全国各地机场码头、城市轨道、水利水电、市政工程的建设任务,其足迹遍及东欧、中亚、西非、南美、东南亚、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年施工生产能力达400亿元以上,而常年在中铁五局参与施工的劳务队伍超过千支,农民工多达10万余人。

劳务队伍在中央建筑施工企业中,一方面,人数众多,占到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劳务队伍的文化特质必然会影响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塑造;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不可能把劳务队伍的文化排斥在外而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劳务队伍稳定性差、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进取意识不强等。如何将其融入到企业的科学管理之中,既事关企业的科学发展,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铁五局面对庞大的劳务队伍,将劳务队伍文化纳入企业管理之中,精心规划,开辟载体,科学建设。在筛选吸纳社会优秀劳务队伍和农民工组建起由企业管理人员为骨干的架子队作业层的同时,着重将劳务队伍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创造性地实施了农民工“五同管理”和农民工党员“六纳入”,即在劳务队伍和农民工管理上做到“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在农民工党员管理上做到“组织建设上纳入,凝聚农民工党员;思想教育上纳入,引导农民工党员;党的活动上纳入,组织农民工党员;学习培训上纳入,提高农民工党员;日常生活上纳入,关爱农民工党员;激励关怀帮扶上纳入,维护农民工党员”的“六个纳入”。在具体实施中,企业不断创新劳务队伍文化管理理念,例如:“人文关怀、和谐共赢”的架子队建设观,“管理就是服务,共事就是缘分,合作就是朋友”的劳务队伍管理理念等。特别是企业通过委派党群工作协理员(联络员)、劳务工作管理员和选配群安员等方式,重点对施工现场的劳务队伍和农民工进行素质教育、能力培训和人文关怀,实现了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发展共益。

近年来,劳务队伍和农民工对中铁五局的认同感、合作感、归宿感普遍增强,实现了从不服管、不愿管到愿意管、主动管的转变。队伍施工能力、履约能力明显进步,愿意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明显增多,清退的劳务队伍数量逐年减少,劳务工个人素质技能、积极性创造性明显提升,现场停工阻工现象和社会不稳定事件明显减少,促进了施工项目的协调发展。

加强培育 提升劳务队伍文化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将以农民工组成的劳务队伍这个“杂牌军”打造成“中央军”,达到“高端、大气、上档次”,文化灌输和培育是重要手段。

按照国资委“管理提升活动”的要求,中铁五局以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为方向,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内容,以施工一线劳务队伍和农民工为重点,开展了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组建专业化公司和架子队、深化集约化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提升活动。

加强基础文化培训和考核。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中铁五局加强了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形势政策和国情教育。近年来,全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架子队专业化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技术、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轮训等各类培训学习达5 000场次,有25万员工参加了培训学习;特别是对进场农民工实行了不培训不进场、培训不合格不上岗、作业人员培训合格后、技术工种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特殊工种人员取得特种作业证书后再上岗的严要求。近年来,组织农民工参加的安全质量和项目标准化管理培训达到了10万余人次。

强化管理文化灌输和认同。中铁五局针对企业施工生产实际和对劳务队伍管理的要求,提出了“用一流业绩赢得国内国际市场”的经营理念、“高标准、全方位、重细节”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争创国优”的质量观、“开工必先、步步领先、全程领先”的进度观,等等;要求全体劳务人员必须认同和发扬中铁五局“争当第一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是非分明的正气,团结和谐的心气,健康文明的习气”的优良风尚;尤其在安全质量上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危机意识,做到“六个不”,即“不干违法的事、不干违章的事、不用低素质的人、不吝啬投入、不当老好人、不存侥幸心理”。

注重制度文化宣贯和落实。中铁五局针对劳务队伍建设需要和农民工培训的要求,编制了《安全文化》《行为文化》《接待文化》《礼仪文化》等手册,把它作为农民工夜校培训教材,通过宣讲,要求劳务人员做到应知应会、立竿见影。

倡扬精神 引领劳务队伍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灵魂和支柱。中铁五局在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项目建设精神,展示了一代代五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征北战、风餐露宿、激情进取、拼搏奉献的决心和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迎难而上、勇于争先”的南昆铁路精神、“团结拼搏、大干快上、奉献一流”的大京九精神,到新世纪初铸就的“坚韧不拔、吃苦忍耐、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昆仑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再到近年来历练出的“一马当先、勇争第一”的哈大铁路客专建设精神、“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成绵乐项目精神、“攻坚克难、永不服输、执著坚守”的玉蒙铁路秀山隧道建设精神和“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拉日铁路建设精神,这一大批富有中铁五局特色的项目建设精神是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主体企业精神的丰富和延伸,也是中铁五局“敢于胜利、勇争第一”项目建设精神发扬光大的典范。在这些精神的发展史中,也凝聚了与中铁五局长期合作、并肩战斗的劳务队伍和农民工兄弟的品格、情操与追求,是劳务队伍和农民工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他们是项目建设精神的集成者、实践者和展示者。

探索深化 打造劳务文化名片

中铁五局以农民工“五同管理”和农民工党员“六纳入”为重点的劳务队伍文化构建,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劳务队伍和农民工成为打造企业品牌的有生力量。

深化劳务队伍和农民工管理经验。局属各单位、各项目部将农民工编入自建型班组和专业化架子队,既有利于管理,且确保了安全质量进度。各单位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时足额给农民工发放工资,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劳资纠纷、工程款纠纷等现象的发生。不少架子队党支部纷纷开展“记名谈心”活动,对农民工开展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每名架子队书记能叫出所有农民工姓名、每月与农民工谈心要达到3~5人,并将其作为一项硬指标由各单位定期对支部书记进行考核。中铁五局对农民工架子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经验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前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收录在《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专著之中。

推广劳务队伍和农民工先进典型。中铁五局在所有的重难点工程中都成立了“农民工突击队”,充分发挥农民工在攻坚克难中的勇于担当作用。近年来,中铁五局涌现出了荣获全国、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的中铁五局一公司宴克斌开挖班、二公司爆破开挖工班、路桥公司路基工班和中国中铁“十大新型农民工”施信福以及优秀农民工管理干部梅中华等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的劳务队伍和农民工典型代表,成为广大农民工的学习榜样。

铸就劳务队伍和农民工文化品牌。近年来,中铁五局在与贵州省委宣传部开展联合调研基础上,撰写出了《中铁五局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在《贵州日报》《贵州调研》《贵州宣传》上刊发;《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拓展——中国中铁五局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被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学习型组织与创先争优》收录,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做好农民工党员“六纳入”工作,开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新局面》收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论农民工党建》一书;推出的《以架子队党建为载体,抓好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和谐劳务队伍、聚力同步小康建设》两个案例,入选《国企党建创新案例与点评》专著;中铁五局作为唯一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被贵州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11家贵州省“五型企业”暨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执笔:殷俊林 袁蓉生)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铁五局劳务农民工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地道战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
给读者辟一方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