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规划设计

2014-11-25 03:03王玮屈健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安徽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楼用地教室

王玮,屈健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 规划设计理念

吴江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位于泗阳县吴江工业园区桂林路北侧,西临商业用地,东临职工宿舍住宅用地,北侧为现有建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高标准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要求,应成为整个工业园区一所有特色的新时代小学学校建筑。

今天的社会和以往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教育空间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班级”概念。学校建筑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教室”形式,而应形成一个“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以适应团队工作或是一个应用大量辅助性技术进行教育和学习的综合场所。因此,教育建筑绝对不仅仅是功能的容器,它还担负着以教化为目的的文化职能。如何让孩子们在九年的教育生活中拥有优良的社会品德,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学习经历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基础教育的职责所在。信息化社会要求学校承担更多的功能。

2 功能分区及布局

开发区第一小学用地地块规整,呈东西方向长方形。规划用地由西向东依次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后勤服务区。教学楼地上4层,以“E”字形布局,置于地块中心,将综合楼置于其西侧,作为隔离商业区的屏障,并与教学楼和连廊自然围合成校园中心广场;风雨操场及教工食堂则位于教学楼东北侧,方便联系教学楼及职工宿舍。开发区第一小学为完全小学(六年制),规模60班,总用地面积51814m2,总建筑面积25843m2,容积率0.5。

鸟瞰图

总平面图

规划学校主入口位于桂林路,离黄河路、桂林路交叉口距离约280m,学校机动车出入口位于商业用地与学校用地之间的规划路上,车辆出入的同时保证学生安全。消防车道在校园内部设置6m宽车道,仅用于消防扑救,平时仅限人行。地块西端设置一辅助后勤出入口,用于厨房、餐厅及后勤服务专用通道,通道使用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实行错峰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总体规划设计中央景观轴,依次形成相对独立的各个空间:公众空间(校园主入口:入口广场、家长等候区、校车停放区)、室外活动空间(校园中心广场、室外活动用地)、单元式空间(基础教室)、专业化空间(专业教室、办公区)及共享空间(交往空间、平台、屋面活动平台等)。

校门处设计柱廊界定内外部空间,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成为校园文化对外的宣传窗口,充分展现校园风采的同时保证校内空间的安全、独立。校园主入口设置缓冲空间,允许公众的介入,给家长、教工们提供一条安全的等候空间、公共通道。在主入口处,设计校前区(距人行道35m),缓解公共交通压力,保证学生出入安全。入口处布置学校标志,根据需要融入学校的教育风格和特色。

3 单元式空间设计:教学和办公

“教室”作为学校建筑的基本单元,既有公共性,又有独特性。每一间“教室”都是特定的“集体”空间,孩子们“情感”的归属地。“教室”设计中被忽视的是年龄的差异,从6岁~15岁。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有其各个年龄段的特色,单一的设计尺度会让孩子在空间中找不到归属感,应依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室的朝向、位置、家具尺度等。

普通教室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年级区分,1~3年级教室位于1号楼一、二层,4~6年级位于1号楼三、四层。走廊与专业教学楼相连,楼间室外设置活动场地。

专业教室位于2、3号教学楼,2号教学楼包括自然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劳动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因功能需求,所有教室北向采光,以方便教学。3号教学楼,功能为音乐教室、科技教室、语言教室及200人报告厅。

4 建筑造型

学校建筑设计应符合孩子的特点,营造一个纯净、健康、富有情趣和个性的空间环境,不奢华、不矫情、不造作;同时,校园建筑丰富的视觉形象,可以满足孩子们这一阶段独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设计中,通过建筑体量高低错落的组合,一些独特的造型语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获得他们的喜爱和认同。设计采用水平展开的立面形式,强调水平线条,通过体块的穿插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在色彩上,采用白色涂料与红色面砖形成鲜明对比,当阳光洒落时,生机勃勃的光影变化体现出小学学校建筑的活泼性与亲切感。

5 共享空间设计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必须学会在社会中与他人正常交往,学会互助、交流,在交往中展现自我,获得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幼年的孩子喜欢共同嬉戏,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并获得交往经验。更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共同参与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依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在空间设计中应该提供交往空间。

校园中心广场设计除满足其使用功能(升降旗仪式、课间操等)外,给孩子们塑造想象空间。鉴于小学生的特点,空间设计活泼、有趣,让孩子们易于亲近。大厅、走廊和其他的交通空间被适宜的放大,从而可以形成可供多种活动的空间。如适当加宽走道宽度,可做到3m~3.3m,走道就不再仅仅是交通的概念,它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交流的第二课堂。所有建筑通过廊道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雨无阻”。室外生物角、自然角、科技角,无数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均可产生设计主题,产生具有归属感的独特场所;另外,还可以通过错层的变化,利用下一层的屋顶作为活动的平台,通过铺砌防滑地砖或预制水泥砌块,结合适宜的花草种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小小的游戏乐园。植被屋面除了对室外环境增加绿化、加强生态功能外,对改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能耗,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吴江工业园区第一小学规划设计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我们期待这里将为孩子们带来一个活泼、多元、人性的学习与交流场所,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主入口效果图

风雨操场效果图

猜你喜欢
教学楼用地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