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针量化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4-11-26 00:55李文凤夏玉清侯小兵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毫针电热关节炎

李文凤,夏玉清,侯小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KOA),为20世纪以后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是中老年人多发病的一种,KO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现代医学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表明电热针治疗KOA有显著疗效,本研究采用电热针配合毫针定量化,进一步探讨两种不同电流量治疗阳虚寒凝型KOA的临床疗效,以6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为治疗组和4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为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望京医院电热针门诊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60例,此研究中无退出和被剔除者。其中男13例,女47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40~49岁11例,50~59岁23例,60岁 ~69岁18例,≥70岁8例。将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为6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组和4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膝关节KOA诊断标准[1]。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 min;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可诊断KOA。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2]。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⑤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⑥阳虚寒凝:肢体关节疼痛、重浊,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0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③过敏体质及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④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晚期关节畸形或残废者,严重骨质疏松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6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取穴:血海、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操作:使用北京华针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0.4 mm×25 mm电热针和DRZ-1型电热针治疗仪。苏州环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18 mm×25 mm毫针。患者仰卧位,下肢半屈曲位,膝下放垫枕,常规消毒后,先使用电热针快速无痛刺入穴位足三里、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得气即止,将电热针治疗仪调至60 mA。后使用毫针均采取平补平泻刺法,得气后留针。疗程: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10次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40 mA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将电热针治疗仪调至40 mA,其余取穴、刺法、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骨痹”的疗效评定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制定本研究采用的具体评价标准。临床治愈: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消失,活动正常,积分值降为0;显效: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明显好转,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值下降2/3以上;有效: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有所好转,活动中度受限,积分值下降1/3以上;无效: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无明显好转,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值下降1/3以下。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经χ2检验,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表 例(%)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0 mA电热针治疗组优于40 mA电热针对照组。表明60 mA电热针治疗组和40 mA电热针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但60 mA电热针治疗组在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优于40 mA电热针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60 ±2.27 1.3 ±1.73*△对照组 30 7.87 ±2.36 2.35 ±2.34*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各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 WOMAC[3]指数各指标水平比较,经t检验,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生理功能比较,经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治疗后的关节僵硬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60 mA电热针治疗组优于40 mA电热针对照组。表明60 mA电热针治疗组和40 mA电热针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KOA患者的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但60 mA电热针治疗组在改善KOA患者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方面优于40 mA电热针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各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各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 治疗组 15.53±10.08 1.57±4.02*△对照组 17.80 ±7.99 5.17 ±5.12*关节僵硬 治疗组 5.43±3.13 0.60±1.13*@对照组 4.63 ±3.72 1.33 ±1.65*生理功能 治疗组 52.10±34.75 9.39±12.91*△对照组 57.63 ±27.43 21.80 ±19.43*

4 讨论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故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生血,本病多因人至中年后,肝肾精血渐亏,气血生化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又因膝骨长久承重,劳损或外伤,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或因筋骨失濡故见膝关节疼痛、肿胀等功能障碍。中医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扶本治标,治以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根据《素问·谬刺论》“寒者热之”和《灵枢·经脉》“虚则补之”的理论,采用电热针治疗对患病部位起到温经散寒除湿、活络止痛的作用,使病情得以缓解。且电热针具有针刺、火针、温针的综合作用,输入电流后其温热感传入体内深处直达病所,并能使热效应集中传导扩散且不会引起烫伤。因此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疏风散寒、改善气血运行的功效。

笔者通过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的联合应用治疗KOA,电热针可调整电流的大小,随着电流的加大热度增高,则有火针及温针的作用,温度恒定持久较简便易行。由于本研究只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仅凭统计数据,无法对远期效果进行预测及推断。笔者通过定量化初步探讨研究两种电流量治疗阳虚寒凝型KOA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找更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临床多手段治疗KOA提供依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张奉春.我国治疗关节炎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纪要[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4):260

猜你喜欢
毫针电热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南京师范大学研发可电热消毒的石墨烯口罩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家电常用电热材料和电热元器件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学会区分电能、电功和电热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电热刀具在聚苯乙烯快速成型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