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2014-11-26 12:12刘新民
中国煤炭 2014年6期
关键词:资源型绩效评价维度

王 松 刘新民 李 芳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省青岛市,266510)

1 前言

企业经营绩效是指经营者一定经营期间内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企业战略的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而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能够反映资源型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是指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基石。因而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建立和完善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综合体系问题将有利于督促和引导资源型企业注重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结合,向集约型、生态式的方向发展。

本文所提及的资源型企业是指以地理空间上可耗竭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作业对象,从事自然资源的勘探、挖掘、开采、加工、冶炼和销售,以制造业和民生所需的基础原材料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不可逆消耗来实现成长 (如矿山开采、油田开发、森林资源开发、海洋资源提取等)的企业。此类资源型企业多具有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密、与国民经济关联程度高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对特定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大、对所处生态环境影响明显,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体现尤为明显。如何全面评价和引导此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直是绩效管理研究的重点。

从当前绩效评价的研究看,企业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但是财务评价仍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同时,当前研究已经关注了企业绩效的外部性,强调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结合。综合来看,当前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经营效果、经营过程和经营的外部影响3个方面,但单纯从效益或者效率角度评价经营绩效只能体现绩效的某一方面;在经济效益评价中加入单独的效率指标很难体现经营过程和经营效果测评关注点的区别,企业经营的社会绩效评价中,大多强调了社会效应和经济结果的统一,没有涉及体现经营经营过程的效率维度,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经营绩效既应该是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综合,又应能体现企业内部运作和外部影响。因此,经营绩效的评价需要从经营效果、经营过程和经营的外部影响等方面开展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成为本文评价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思路。

2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要素,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其中,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结点,目标不同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差别。确定的目标决定了评价的主体和评价客体,评价主体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的内容对客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主体,指导评价客体的改进,从而最终实现评价的目标。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着眼于资源型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其评价的基本框架如下图1所示。

2.1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目标是整个绩效评价系统运行的指南和核心。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看,完善的绩效评价是解决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国有资源型企业中高额代理成本等问题的关键。鉴于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战略地位,我国资源型企业国有化程度较高,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国有股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代表全民行使资产所有权职能,并形成企业所有权代理,但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委托者虚化与缺位、委托代理问题在此类企业中更为突出,因此,对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奖惩是保证大型企业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这也成为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资源型企业担负着为全社会提供动力支撑的重任,它们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对资源型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经营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在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型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图1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概念框架

2.2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具有评价动机并进行评价行为的组织和个人。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其获取的产品为自然资源,企业性质大都具有国企的背景或者国有股占较大的比重,国有企业都属于全民所有,因而其社会性和大众性尤为突出,自然资源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社会大众作为其利益相关者应是企业利益的分享者,而不应该是企业逐利的受害者。大众的利益必须是企业经营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也必然要成为参与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主体。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源型企业政府性质得以弱化,但政府仍承担着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的双重职能,既要关心资本安全和资本收益,又要充分发挥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好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突出体现企业综合发展状况,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间接监管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当前资源型企业资源获取的主要障碍并非主要来自市场竞争,而是更多受政府监管、社会舆论和人们环保观念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从自然资源的公共享有、国有资源全民所有的角度出发,以国有资源的管理者和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者为评价主体,主要从政府管理和大众公共监督的角度对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2.3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客体

评价客体是指评价活动实施的对象。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资源不等于企业能力。企业绩效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源,还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将资源激活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我国国有企业资源、生产能力都优于民营企业,但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自然资源获取类企业如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单一依赖,形成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而,对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客体重点应该体现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经营绩效的评价既要体现因为企业稀缺资源的特性获得的收益,又要体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努力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4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维度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维度主要指从哪些方面来综合体现企业经营的成绩和效果。不同的评价主体关注的评价的内容不尽相同,因而,评价的主要维度要体现这一指导思想,这也构成了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维度和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经济效益维度是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经济绩效是指企业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是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着重考察企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经济财富。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投资回报水平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仍然将经济效益维度作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的首要维度。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占有的稀缺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对资源型企业而言体现尤为明显,资源自然禀赋的差距,如资源天然质量的差距、开采的难易程度等都会对资源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对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不能简单以最终利润或成本结果来判断,还应该体现经营者在经济效益获取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经济效益的最终取得应该是企业特有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资源型企业作为自然资源获取类企业,如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单一依赖,形成核心的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经济效益的评价既要体现因为企业稀缺资源的特性获得的收益,又要体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努力。

(2)经营效率是体现资源型企业管理过程的重要方面。在衡量企业的绩效时,不仅要考虑结果绩效,也要考虑过程绩效即效率。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绩效水平应该是其效率和效果水平的综合,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必须注重效率。利用较新的生产技术、追求合适的生产规模、生产过程科学化等方面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都有较大的影响,应该是资源型企业经营需要关注的要点,而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总体经营水平不高,粗放掠夺式生产仍然大量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更促使我们必须将效率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 “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三者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即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达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为资源型企业的经营指明了方向,因此,作为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的考核,效率应该是重要的方面。

(3)社会责任是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必须包含的关键内容。资源型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这是其对员工、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等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参差不齐,仍有若干企业不愿意以短期的经济利益为代价从事保护环境等企业社会责任范畴内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各企业此方面内容的引导和监督,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输出,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维度,通过考核评价、比较分析,奖优惩劣,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

另外,企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重点突出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的驱动力下,如何缓解企业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文明建设在企业层面重点强调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要素体系之中,作为与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并重的内生生产要素,因而生态环境的优劣,也应该是资源型企业必须承担的生态责任和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重要标杆。当前研究中有将生态责任归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有的研究单独列出,本文倾向于前者,将其列为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上,经济效益重点体现企业经营效果和管理者追逐经济效益的努力水平;经营效率反映企业在规模控制、技术引入、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协调,体现投入产出比;社会责任绩效是对体现包括环境、人员、区域等因素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的衡量。3个维度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构成经营绩效评价 “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在此模型中,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体现为三维空间下的具体点,在不同维度的投影反映了不同方面的绩效状况。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不仅需要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还要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图2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 “三位一体”评价模型

2.5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本文选取了经济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责任3个维度对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因为各个维度体现的含义和测量难易不同,适合从3个维度适合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评价过程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1)对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责任分别进行评价。其中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选择体现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方面的财务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的方式选用因子分析、EVA、KPI和BSC等评价方法实现综合。经营效率方面应选取资源型企业生产过程的中人、财、物投入产出要素,其中应包括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负向指标,借助DEA、SFA等计算方法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其总体效率进行衡量。社会责任方面应特别关注资源型企业的外部影响,涉及生态、环境、安全、污染等方面,根据具体行业特点选择代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企业效益、效率和社会责任3个维度下的不同评价结果。

(2)将企业3个维度下的不同评价结果进行去量纲的归一化处理,将企业的绩效表现转化为效益、效率和社会责任3个[0,1]维度下的点 (P效益,P效率,P责任),最终的综合绩效可以表示为:

(3)通过欧式距离反映企业绩效综合状况。设定三维空间下最优绩效点的坐标为 (x*,y*,z*),通过企业绩效点与最优点的欧式距离表示经营绩效的综合状况,公式如下:

欧式距离越短,表示距离最优绩效点越近,企业的经营绩效越优。

(4)为体现绩效中效益、效率和责任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思想,我们将协调度加入经营绩效的计量中。协调度一般以各子系统之间的标准差系数来反映,侧重于协调的状态分析。任意两个维度之间的协调度NCik可以定义为:

式中:σ——两个维度的标准差;

sj,si——子系统i和j维度的值;

NCik值越小说明两系统协调度越高,NCik取最小值的充分条件是取得最大值,因此一般以SCik作为协调度来计量,其值越大协调度越高。最后系统总体协调度是各个子系统协调度的综合,本文经济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责任三维度下总体协调度可以定义为:

综上,以实现资源型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绩效管理应更加考虑政府管理和大众监督的实际,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其绩效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改变。本文对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价核心由传统的经济利益为主,转向在考虑内部经营的同时,关注企业活动的外部社会影响,特别是生态影响,以广义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体现监管和引导作用,为政府的监督监管、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充分的依据。

[1]曾刚.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9)

[2]陈明政,方思敏.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理论月刊,2008 (4)

[3]徐德峰.高产高效矿井经营绩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煤炭,2005(3)

[4]张浩,何明珂,张铁男,黄珍.基于熵值法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3)

[5]李楠,车永才.基于新灰色关联分析的煤炭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中国煤炭,2006(9)

[6]黄世英,秦学志.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2)

[7]卞娜.微观视角下的企业生态责任国外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3 (8)

[8]陈永丽.基于环境价值链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 (2)

[9]赵富强.基于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开发研究,2013(3)

[10]温素彬.绩效立方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资源型绩效评价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油气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