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奸”赴美:危险的等待期

2014-11-27 18:59苏禾
今日文摘 2014年15期
关键词:伊拉克人阿富汗人拉特

苏禾

薪酬最高的工作

法拉特,是一个阿富汗年轻人的姓氏,他不愿意向外人说起他的名字,因为不安全。从18岁起,他就为美国陆军充当翻译,这是他在当地能找到的薪酬最高的工作,当然也是最危险的。

当他在阿富汗东部山區为美军做普什图语翻译时,塔利班已经开始卷土重来,任何同情美国的人都会遭到塔利班的恐吓乃至袭击。法拉特就是其中之一。塔利班给法拉特的家人寄去恐吓信,说法拉特是“异教徒”、“杀害穆斯林的凶手”。他们还绑架了法拉特的堂弟,后来警方将他的堂弟解救出来,但法拉特的危险处境并没得到改善。

法拉特能想到的摆脱这种危险处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离开阿富汗,前往美国。2009年,他开始为自己和妻子申请美国签证,那时候,他看上去就是个完美的候选人:操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无数次为美军传递情报。但是3年过去了,法拉特还在等待签证。他差不多每天都要上网查看他的签证申请状态,可是看到的永远都是“未定”二字。法拉特说,“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拉斯维加斯”,但现在,他更担心的是,如果美国人离开了,他的签证还能拿到吗?

这样的经历不仅仅发生在法拉特身上。26岁的萨达尔·克罕担任美军翻译7年。在他的家乡,当地人都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很担心如果不能跟着美军撤离,一家五口只有死路一条。2012年他开始申请赴美签证,2013年初完成了面试,手续费用高达5000美元,可是一年过去没有任何下文。他说自己患上了“SIV(特别移民签证计划)综合征”,症状和法拉特一样,不停地上美国国务院的网站查看他们的签证申请状态。

为美军特种部队担任翻译的阿富汗人莎菲克·纳扎里,拿到了70封美国军官包括两名将军的推荐信,但就连这些都没有让美国国务院批准他的赴美签证。他足足等了5年。在这期间他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如果被塔利班逮到绝对会被砍头,头还会被插在路旁的竹竿上示众。”

为了保护自己,这些阿富汗人担任翻译时都使用别名,而且几乎都选择了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名字,如乔、埃里克、马克、丹尼尔等。他们申请美国签证最简单的理由,就是生命受到威胁。

为美国人工作的阿富汗人其实承受着双重生命危险。他们大多是随军翻译,但负责的工作远不止翻译,他们为美军带路导航,帮助他们了解阿富汗文化以及部落情况。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危险,时常有翻译在跟随联军士兵巡查时遭遇武装攻击身亡。更大的威胁则是,他们的同胞,特别是塔利班成员将他们视为“阿奸”,他们及其家庭成员经常遭到塔利班的恐吓和暗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翻译说:“我们村子里有无数塔利班武装分子,他们都知道我为美军工作过,我去不了美国的话一定活不了。”

靠不住的美国承诺

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10多年来,为美军服务的阿富汗人不计其数。2009年,美国开始实施“阿富汗盟友保护法案”项目,即特别移民签证计划,大量为驻阿美军和美国机构提供服务的阿富汗人,被允诺可获得赴美签证,前提是必须证明自己正受到威胁且为美国政府服务满一年,还要证明工作期间提供的服务对美国具有价值,并由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具体风险评估。当时计划至2013年9月共发放7500份签证,不包括家属人数。

但成功获得签证的阿富汗人少之又少,2011年才发出3张,截至2013年底共发出了2028张签证。在2013年最后三个月,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给阿富汗翻译发出的签证比过去4年还要多。据统计,这一计划实施以来,申请签证的伊拉克人成功获批的几率为22%,而阿富汗人只有12%。奥巴马政府对伊拉克的特别移民签证计划做了一些改进和努力,但在阿富汗的实施工作却进展缓慢,到2013年阿富汗已经累积了5000多份申请,而这些申请者不一定都能如愿获批。随着美军全面撤离阿富汗的日期临近,将有更多的人提交申请,而他们能拿到签证的几率也越来越小。一位帮助30名阿富汗翻译申请签证的美国军方官员称:“签证的过程就是一个黑洞……我所看到的就是,他们不处理任何事情。”

为何这些阿富汗翻译的申请迟迟无法获得通过呢?一方面特别移民签证计划的申请程序非常复杂,获得批准函不过是整个手续办理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必须谨慎甄别申请者的身份,避免恐怖分子入境美国,而这样的资格审核工作通常要花费好几个月,因此大量申请被积压延滞。

但这些并非阿富汗翻译的签证申请遭延滞的主要原因。在喀布尔的美国大使馆内,签证处的工作人员以及移民律师严重不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使馆官员称,“我们没有计划增加人手或资金”。该项目实施初期,美国国会并没有建立一个快速通道来处理这些申请,这可能与当时立法过于紧迫有关。

其实,不止阿富汗人在特别移民签证计划上受阻,曾为美国服务过的伊拉克人早已看出,美国政府的承诺难以兑现。2011年年底美国结束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后,那些曾为美军提供过服务和帮助的伊拉克人,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入境美国,大多数人要花费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办理相关手续,很多时候这种申请会遭到拒绝。而那些被美国拒绝的伊拉克“弃儿”,则面临着被暗杀的危险。

奥巴马在2007年的竞选活动中许诺:“帮助美军的伊拉克人,如翻译人员、使馆工作人员和承包商等等,正在被暗杀。我们要善待我们的朋友,不能把大门关上。”但是当2011年奥巴马宣称“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是美国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却没有采取行动来保护和安置那些曾和美国站在一起的伊拉克人。

驻伊拉克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前官员柯克·约翰逊曾目睹他的伊拉克同事遭人暗杀,他批评美国政府没有尽力保护当地雇员:“我们说要保护人家,让人填了申请表,然后花3年时间慢慢审查,再看对方能不能活到那时候。”柯克·约翰逊也是“安置伊拉克盟友”组织的创建者。

幸运的少数人

也有一些人比较幸运,如贾尼斯·辛瓦里。2008年,为美军担任翻译的贾尼斯在一场火拼中,开枪打死了从背后袭击美军上尉马特·泽勒的两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贾尼斯与泽勒由此结下生死交情。2009年,贾尼斯的名字被列入塔利班的暗杀名单中,因为他参与了一次逮捕超过200名塔利班成员的行动,且没戴面罩被塔利班认出。他收到了多个恐吓电话和信件,连自己的家乡也不能回。“在阿富汗时,我觉得每时每刻我都有可能被塔利班杀掉。”2011年,贾尼斯和他的家人申请了赴美签证,两年过去他没等到任何回应。

同一时期,泽勒一直在为贾尼斯能拿到美国签证而奔波,他得到了国会议员的帮助,他们给驻喀布尔的美国大使馆写了信,并发起一场媒体攻势。2013年8月,贾尼斯终于等到了全家的赴美签证,于是他欣然辞掉在美军基地的工作,卖掉自己的房子,但到了9月21日,他又接到美国大使馆的电话,告知他的签证被撤销,一切回到了原点。

泽勒怀疑是塔利班看到了一些关于贾尼斯的新闻报道,然后匿名向美国大使馆打电话称贾尼斯并没有受到威胁。泽勒在一个名叫“改变”(change.org)的网站上发起抗议,他写道:“贾尼斯在阿富汗救了我的命,当我听到他遇到危险时,我必须伸出援手。”泽勒发起的抗议得到了许多美国民众的响应和支持,议员也游说国会给国务院施加压力。迫于舆论压力,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和国务院最终批准了贾尼斯的入境申请。贾尼斯和家人于去年10月下旬安全登陆美国。对他来说,在阿富汗,孩子们要学会携带枪支,而在美国他们随身携带的是铅笔和纸。

今年3月,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美国的特别移民签证计划手续复杂,令那些申请签证的阿富汗人不得不等待漫长的时间,而随着阿富汗国内安全局势的恶化,塔利班武装分子频频袭击并威胁要处死那些为美军工作过的翻译,这些阿富汗人即使躲进清真寺也感觉到不安全,因为连阿訇也谴责这些为外国人工作的阿富汗人。

除了《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也对美国政府在阿富汗特别移民签证计划上的工作表示不满。迫于舆论压力,美国政府官员回应称,签证发放确实有些拖沓,未来将增加项目预算,增加透明度。但要在签证申请的两年有效期内处理完积累多年的申请事宜,是相当困难的。而对于那些苦等签证的阿富汗人而言,只要没有正式拿到赴美签证,他们在阿富汗的每一天都将度日如年,塔利班的报复和威胁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万里山荐自《看世界》)

责编:小侧

猜你喜欢
伊拉克人阿富汗人拉特
国际
穿 梭
当梦想被按下了暂停键
跌落·升腾·激荡
巴格达沦陷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