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4-12-01 06:16赵昌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5期
关键词:钡餐球部造影

赵昌平

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1], 其主要病变类型包括球部溃疡、炎症等, 该疾患者者多存在胃部不适与上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表现。临床诊断过程中明确其病变状况是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基础[2], 但以往经症状辨别与查体措施诊断后经常发生漏诊与误诊等不良情况。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在消化系统病变中十分常见, 由于该种检查方法较为简易与方便[3], 使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种方法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实际诊断效果, 针对51例患者开展了临床比较分析, 并获得显著的临床诊断优势, 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51例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6例, 女15例, 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48.7±7.3)岁。同期仅依靠症状与体检诊断的50例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8.6±7.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胃胀、上腹部疼痛以及烧心等临床症状, 并且均具有空腹疼痛显著的特征,经食物摄入后可轻微缓解, 临床收治后均以疑似十二指肠病变开展相关检查与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症状表现与查体内容完成诊断,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检者的同时增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方式。开展检查前要求患者保证12 h以上禁食水, 采用3 g产气粉通过温水调匀后进行口服, 服用后逐渐产生胃内胀气表现后再应用压迫器将气体缓慢挤压至十二指肠部位。然后应用20 ml钡剂进行口服, 要求患者位于X线下开展造影检查, 着重探查胃与十二指肠的体征, 通过影像学表现来分析充盈缺损及龛影状况, 进而判断十二指肠球部的实际病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以胃镜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评判基准, 其结果与胃镜检查相同者为准确诊断, 存在差异者为不准确, 经观察总结两组患者诊断结果, 分别结算诊断准确率, 并完成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评估 对照组患者通过症状与查体诊断后, 炎症准确率为73.9%, 溃疡准确率为64.3%, 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为55.6%, 诊断总准确率为80.0%, 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评估 观察组患者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后, 炎症准确率为94.7%, 溃疡准确率为96.0%, 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为100.0%, 诊断总准确率为98.0%,见表2。

表1 对照组5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评估[n (%), %]

表2 观察组51例患者诊断准确率评估[n (%), %]

2.3 组间诊断准确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病变类型诊断准确率与诊断总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体十二指肠球部具有皱襞少、黏膜薄等特征, 是消化系统病变的常见部位, 发患者者多表现为局部溃疡、炎症以及占位性病变等。合理诊断措施是指导临床治疗顺利开展的关键, 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相关因素后再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 可充分保障临床治愈效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主要通过造影剂口服后充盈消化系统, 然后应用影像学一起观察患者消化道与相关器官中的病变状况,由于该种检查方式具有良好的简易性与方便性, 并不需要高端仪器设备给予支持, 使得其在医院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本次研究为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效果, 针对51例患者采用了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并以同期单纯采用症状观察与查体措施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 旨在通过临床效果比较合理判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实际价值。研究中采用该种检查方式, 利用钡剂口服对局部起到充胀反应, 再通过X线来具体表现病变状况。其影响表现主要包括充盈缺损、龛影、畸形等方面, 充盈缺损表现者多存在占位性病变, 而龛影主要指向局部溃疡病变, 畸形表现患者会由于溃疡、局部肿块等情况而引发。经临床症状与造影表现综合分析能够有效达到确诊效果, 本组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后,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准确率为94.7%, 溃疡准确率为96.0%, 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为100.0%, 诊断总准确率为98.0%, 其总体诊断准确程度与单纯症状与查体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存在明显优势, 并且在不同疾病表现患者中也存在明显优势, 充分证实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能够充分提高诊断准确性, 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 针对本组中诊断偏差患者进行了相关分析, 其引发误诊的原因主要由于体位不当, 由于不合理情况导致实际诊断过程中无法良好显影, 进而影响到准确的临床诊断, 故临床开展检查时需格外关注良好体位, 确保造影表现的完整无误。

综上所述, 针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患者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能够良好表现具体病变状况, 能够有效辨别具体病变类型, 且临床操作较为方便, 可充分保证临床诊断价值。

[1]李晔.胃复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85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 21(3):封3页.

[2]郑冬梅.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0):144-145.

[3]陆鹏社,赵新燕.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4):494.

猜你喜欢
钡餐球部造影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