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建筑起重机械的“冷”与“热”

2014-12-04 08:54张磊庆
建筑机械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起重机械常态建筑

本刊记者 张磊庆

回顾2014年的建筑起重机械市场,大家想到最多的词汇恐怕还是低迷、疲软、惨淡等。事实确实如此,2014年的房地产行业依然未见起色,投资增速低位再度放缓,行业低迷,销售疲软,回款无力,负增长持续加剧。此种态势下,在一片叫苦声,我们注意到,企业的抱怨减少了,开始专注于务实应对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冷”市场

2014年11月14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二届五次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业内的企业代表、媒体人士等共300多人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但许武全会长报出的一系列行业数字还是让大家感到了行业的寒意正浓。

许武全以《“冷”时代的畅想:创新与未来》为题作了分会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2014年的市场形势用一个“冷”字来形容并不为过。2014年对建筑起重机械行业来说,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10年黄金发展期后,目前已经进入行业周期性的结构调整。2013年,世界塔机市场规模约为300亿~350亿元,其中中国塔机市场容量约为200亿~230亿元。进入2014年之后,国内塔机市场持续下滑。据分会统计,2014年1~9月塔机行业销售额约150亿,同比下降约15%,行业前15个主要厂家销售额占73%。施工升降机前9个月销售额约为60亿,同比下滑10%,行业前7家企业占市场份额50%,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行情低迷促使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塔机出口额有20亿元,同比增长26.5%,南亚、俄罗斯、中东地区有较大增长。

许会长还从行业技术创新、租赁市场规范化、配套件技术瓶颈等方面解析了今年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建筑起重机械行业目前掌握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但整体上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差距,比如部分领域的轻量化模块化设计、高可靠传动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技术等仍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调整经营思路,提升经营质量。当前行业正在从规模化向高质量高端化转变,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服务模式在调整,在此期间企业要及时关注经营风险,慎用信用销售,提升经营质量。

行业交流展现热情

与“冷”的市场表现相反的,是建筑起重机械行业从业者对行业交流的热情。这从bauma Ch ina 2014展会及其前夕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可见一斑。

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和建筑起重领域权威杂志《建筑机械化》共同打造的高端行业交流平台,第三届依然在上海举办,虽然同期有不少其他行业活动,但人气不减往届。本次会议吸引了大型施工单位及租赁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地方协会领导、高校教授及主机厂和配套厂的人员参与。会议围绕“新常态下的发展智慧”这一主题展开,嘉宾们从设计到施工应用,从行业自律管理到行业生态建设都有精彩发言,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指导企业良性经营都会有所帮助,我刊将在2015年第1期详细报道此次会议。

11月25日,bauma China 2014如期开幕,现场有16家企业的23台塔机在室外参展,由此来看,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对于参展的热情几乎不受市场情况的影响,这与其他工程机械厂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展场上大多是平头式塔机和动臂塔机,高耸林立的塔机群十分抢眼。这也直接激发了专业观众的观展热情。《建筑机械化》杂志社在本届baum a Ch ina展会上特意组织了建筑起重机械的用户参观团,报名人数近40人,参观了抚顺永茂、浙江虎霸、广州京龙、廊坊凯博、徐工塔机、山东大汉等起重机械生产厂家,相关厂家为参观团悉心讲解了参展产品。bauma展会上的参观团并不鲜见,但此次专业针对建筑起重机械领域的参观团却是第一次,真正为厂家和用户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参观团成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而企业也对此种形式的参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也正是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冷静思考和调整的大好时机。2015年是我国深化改革之年,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仍是建筑起重机械行业的发展机遇期,但市场竞争也将越发激烈。在新常态下,唯有调整经营思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质量、加快技术创新,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猜你喜欢
起重机械常态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起重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应对
起重机械检验常见问题及处置
基于低压供电系统防护特性的起重机械接地要求探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统计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