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原则探析

2014-12-06 06:12郭会丽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4期
关键词:广播操被动课间

郭会丽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当前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学生在对待体育活动上表现得被动参与和积极主动参与两种态度的产生原因为突破口,辨析由该两种态度对同一项活动所分别产生的被动体育与主动体育的动态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将被动体育转化为主动体育,从而确定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设计原则:结合校本实情,努力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

1 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实地走访了所在地区的7所中小学,与这些学校直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进行访谈,也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很多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显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正朝着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基本上都是一种模式即:集体统一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广播操、集体跑步、集体眼保健操等)和不同自由程度的活动(内容包括踢毽子、跳大绳、丢沙包、打篮球等)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说。

1.1 部分活动内容不论季节气候的变化,全年一成不变地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走访的学校中有6所学校,除非遇到下雨、下雪、大风天不能进行室外体育大课间活动,一年四季这些学校的学生都要集体做广播操,天天如此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就厌了,失去了活动本身的价值。

1.2 忽略场地面积、器材数量与学生的比例情况,不顾校本实情的开展多种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走访的5所学校的篮球场是无遮拦地“座落”于校园里的,在观摩这些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有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有喜爱篮球的高个儿学生就选择打篮球,有喜欢扔沙包的就扔沙包玩,还有踢毽子的、跳大绳等,据在场的老师讲,已经给他们大体划定了各个项目的活动范围。由此可以看出,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活动带来了伤害,那就远远偏离了体育大课间的初衷,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看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

1.3 对学生选择活动项目的自主权缺乏尊重,对学校的教师资源缺乏协调。笔者走访的中学里是按自然班级组织大课间自由活动模块形式的,就看到很多分到篮球活动里面的女生参与性很低,参加交谊舞的男生的参与性也很低,这些项目对这些学生来说变成了被动体育,影响了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发挥。一般来说,学生想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年龄越大呈现出对某些体育项目因性别不同喜好会存在差异,学校在组织大课间时应考虑在内。但在笔者走访的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主旨。

2 辩析被动体育、主动体育及其相互关系,被动体育如何成为主动体育

本文在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情况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将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相对的划分:被动体育着重指中小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时所参与类似于集体广播操、集体眼保健操、跑步等统一活动形式内容,主动体育着重指大课间中篮球、乒乓球、毽子等更有自由度的活动形式内容。

学生参加主动体育项目就都能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同时我们也知道学生普遍认为的被动体育项目的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众所周知的集体广播操,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被动体育的典范,可是它在充分、合理、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均等的运动机会的价值是其他项目所无法媲美的,还有冬季的跑步等这样的被动体育形式内容。那么如何将这样的被动体育项目变成主动体育呢?这需要分析一下影响运动项目成为被动体育或主动体育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作用才让学生最后将其定性的。

一般来说,影响学生对所参与的体育活动态度的因素一共有四个,即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共同参与活动的学生与该生的关系、活动场地器材等配套设施、活动时的天气情况,这些情况的共同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该活动内容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要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所设计活动内容为原则,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当前喜欢的项目上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要转变观念从教师做起努力创设条件让广播体操等项目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

3 来源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体育应遵循的原则

3.1 地利原则

充分从校本实情出发,分析能够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设的场地、器材等配套设施。各中小学要在充分考查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设计,集体广播操和跑步等项目相对来说比较好安排,但在自由活动的情节中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才是比较难以设计的,场地器材的总和就如经济的GDP一样明显不具有说服力,而应该用场地器材与在校学生的人均配比率;一定程度上对年龄相对比较小的学生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但像对年龄比较大的中学生来说就还要考虑到某些有性别偏向的运动项目场地器材与该性别学生的比例关系,例如在中学里喜欢篮球的学生,男生要远远多于女生,而喜欢健美操和交谊舞的女生却是要远远多于男生的,所以类似的项目在考虑配比率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到性别的影响。

上面分析了场地器材配比原则,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设计时应场地器材在活动设计时要遵循充分利用与宽松安全相关因素的制衡原则和学校组织引导与学生自由选择相制衡原则。第一个原则,即在客观分析校本实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参加各个运动项目的过程中会存在的场地或者器材安全的因素;第二个原则是进行活动场地器材的安排时,学校在组织引导学生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定自由度的选择,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又保证将活动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

3.2 天时原则

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和偶遇天气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学生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进行室外交谊舞和广播操等项目活动,汗流浃背的盛夏在操场上长跑,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这些项目在这些情况下就是学生们的被动体育项目,其结果是影响了大课间活动的效果。雾霾严重的天气里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的弊端大于受益,就该果断放弃室外的活动形式内容而选择适当的室内活动内容。所以要应时四季的选择大课间的活动,更要做好坏天气时的备选项。

3.3 人和原则

组织大课间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对某些项目的喜好合理安排,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学生在参加大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进行社会交往,包括两方面,活动过程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以及与引导活动的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在两方面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一块活动的同学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交往起来自不必多虑,但当跟自己不熟悉的同学进行活动时可能在活动沟通的环节会存在困难,教师要积极干预鼓励相互不熟悉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一般来说参与组织大课间活动的教师包括体育教师和各班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摸索与学生的关系,既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又要让学生感觉活动环境是宽松、自由的。鼓励学生对被动体育项目重新认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大课间活动中不喜欢的项目,让这些项目慢慢成为他们喜欢的主动体育项目。

4 结 论

不断改进提高,建立开放性、发展性较强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不走形式主义,以真为美,即是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精神最基本领悟;不偏离“保证并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航线,选择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是要遵循一定的模式;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要可持续地绽放光彩,就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相融共济,让所有的项目都成为主动体育。希望本文能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44-47.

[2]王宏江,张五平.四川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开展状况与达标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85-88.

猜你喜欢
广播操被动课间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浅谈小学体育广播操的教学方法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本期要目
为什么不做广播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