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构想

2014-12-06 06:12居向阳常爱铎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能生命体育

蔺 平,居向阳,常爱铎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本文在对生命化教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生命化体育课程的本质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建立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设计体现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重构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激发生命潜力的创造性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实施促进生命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生命化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构建。

1 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生命化教育也就是在教育中关注生命,体现生命,通过教育完善生命,这也正是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理念相一致。生命化教育是完善人的教育。通过生命化教育使人具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意识,形成具有完善自身的愿望,提高完善自身的能力,促进完善自身的行动的实施,以真正实现人的完善。

生命化教育是顺其天性的教育。生命化教育要求把儿童作为主体,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儿童,去尊重儿童,而不应当是用成人的眼光,用成人的要求来限定儿童的发展。此外,对于儿童所具备的的禀赋及能力,要及时地予以发现并培植,促进其自身天性的发展。要是儿童没有的禀赋及能力,也不要强求,而是去继续发现其所具有的禀赋。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发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潜质,促使学生实现对自我生命的了解,按照自身的天性得到发展。

生命化的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生命的个性,而不是牺牲个体的个性而强调共性。教育要为实现生命体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体的独特性予以承认和发掘,引导个性的发展,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2 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

笔者认为,理解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从生命的角度出发。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出主要还是基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实状况,过于强调运动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自己技能动作的发展规律,较少按照学生动作发展的阶段性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此也就造成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以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也就造成忽视学生“生命”的体育教学,也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实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命的体验。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点,以学生生命的完善为归宿,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自身身体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生命的发展及完善。由此可以认为,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有效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真正通过体育教育实现促进学生成为完善的人的目的。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是突破当前体育教学乏味困境的有效之路,也是促进真正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之路。

3 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

3.1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

生命化价值取向首先要关注生命的完整发展。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把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忽视了学生的锻炼习惯的养成,由此造成了在体育课堂中对生命完整发展的忽略。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提高,实现生命的完整发展;其次要遵循生命发展的顺序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各个方面都要以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顺序为准则,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相适应的学习,尤其是运动技术的安排要以身体动作发展为依据,避免出现低年级学生不容易掌握,高年级学生简单重复的状况;最后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独特性更是体现出个体的真正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当忽视甚至剥夺个体的独特性权利,生命个体有权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这也就是当前所提倡的探究式及合作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3.2 设计体现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当前体育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对学习目标进行划分,此种课程目标遵循了使生命个体得到全面发展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能够实现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得到身体的发展,具有健康的意识,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促进心理的完善,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获得发展,也就能够真正实现完善生命的目的;在遵循生命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生命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立时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尤其是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运动技能素质有较大差别,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身体素质及技能好的学生得到提高,还要关注身体素质技能差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且要发挥身体素质及技能好的学生的带动作用;目标的设定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完善。

3.3 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竞技运动项目,且过于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与生活的联系程度不紧密,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更能够教会学生“何以为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何用于生”,从而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使体育课堂教学由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转变成为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完善生命的生命殿堂。

3.4 创设激发生命潜力的创造性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生命潜力的激发,这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具有未特定化,也具有无限的潜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充分行使新课程改革所赋予教师的更多课程权利,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按照生命化得以体现的原则进行合理组织,使沉闷的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为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创造条件。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为生命主体予以展现自我的课堂,也使课堂成为生命活力得到发挥的课堂。这样就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充分体验课堂创造条件,为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提供舞台,为激发学生的潜力提供乐土,最终达到促进生命完善的目的。

3.5 实施促进生命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首先,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生命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的等级优劣而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是为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具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确定学生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做准备。也使学生通过评价,获得展示自己运动技能及水平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其次,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评价,不应当只是对结果进行评价。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性、生成性的,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因此单单对结果进行评价也就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展现过程,所以在评价时要整体进行评价。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而言,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及掌握、态度、参与等多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评级。评级方法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做到多样化,评价主体也要在尊重生命主体的参与性的前提下体现多元化,通过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激发生命进步,促进生命的发展。

4 结 语

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使命,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突破当前课堂教学“见物不见人”的忽视生命的现实困境,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命化,通过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关怀生命,润泽生命,顺应生命的天性,尊重生命的特性,实现生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李颖.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13(9):99-101.

[2]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 课程·教材·教法, 2013(9):93-95.

[3]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中国教育学刊,2010(5):35-38.

[4]李政涛.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2009(10): 3-7.

[5]周登嵩.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体育科学,2002(5):10-15.

猜你喜欢
技能生命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