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

2014-12-06 06:12钟振宏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中学生游戏

钟振宏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广东 东莞 523420)

1 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不高的原因探析

1.1 社会“重文轻武”思想的束缚

很多中小学校占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严重,根本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家长们连学生的周末时间也安排各种形式的补习,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因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体能状况极差,使学生在上体育课都有很大的压力,不思进取,对完不成学习任务当成理所当然,缺乏应有使命感、责任感,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1.2 沉迷于网络络游戏和玩手机

当今社会,通讯网络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电脑基本家家普及,手机人手一台,这些因素对学生冲击很大。学生行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铁、公交车上,甚至骑着自行车都在玩手机,在学校课余时间也以手机为伴,甚至上体育课时也请假拿着手机上网,沉迷于网络,达到“手不释卷”的地步,无心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

1.3 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上存在着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喜欢师生共同探讨的占46.6%,而喜欢多讲不练的学生只占10.4%,这说明学生多不喜欢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这次调查中发现60.4%的同学喜爱参加球类运动及游戏等项目。但很多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缺乏,难以满足同学们进行球类活动的需要,那些项目也比较难组织,于是体育课都是安排那些比较枯燥的田径、体操等项目进行练习,而相对有趣的游戏、球类项目很少。课中教师往往是主角,占主导地位,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教学任务,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因材施教,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势必造成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

当前,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编写没有系统性,衔接不好,内容安排有一定的重复;现有教材安排的课时数偏少,大多数学生难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4 中学体育教学手段平淡枯燥

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分组形式也有自己的看法,喜欢以兴趣相同分组的学生占大多数,对教师指定分组的学生仅占8.8%。充分说明学生对教师指定分组形式很不喜欢。教学手段也会影响到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平淡、枯燥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校化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应试教育和体育教师素质的影响

应试教育能够教会学生应付考试,提升升学率,从而打响学校名气。因此,学校不能从根本上重视素质教育,只能推行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文化学科教师想方设法挤占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体育教师主要依靠身体运动将各项动作技术、技能传给学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给有着教学特殊性的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人体生理规律无法逆转,年龄较大的教师对动作的示范难免会不到位或变形。

1.6 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长辈们都很宠着自己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任性,挑食偏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测试结果来看,好多学生发育不良,身体素质不好。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上体育课或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时,自身运动能力不足,当自己不能较好完成某项技术动作时,自己感到自卑,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1.7 师生关系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为了了解中学生喜欢体育的原因,在问卷中让那些将体育课列为“我喜欢的学科”的学生回答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可知,中学生都将“喜欢任课教师”和“老师课上得好”这两个原因排在第一位,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

1.8 体育器材及体育场地不够完善

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都对球类感兴趣,但由于学校体育器材设备不充足,无法满足多个班同时上课的器材需求,学生被迫做那些枯燥无味的徒手练习,难于提起兴趣。

2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措施

2.1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正确认识体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结合教材特点,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让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过师生谈话与交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2.2 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中,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用新的理念来教育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同时与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转变教育、教学的模式

在素质教育框架下,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体育教学中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要求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在平时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其次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改革中呈现的另一特点,也是教师素质普遍提高的明显特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有意识地总结经验,进行教学科研,撰写论文,互相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素质。

2.5 提倡快乐体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的拘束感少了,也可以大胆地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快乐体育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消除学生对竞技体育和应试体育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2.6 学习动机和体育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加强其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使其积极投身于体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体育学习的兴趣。兴趣、动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促进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持久巩固和发展。

2.7 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

教师在上课时,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身体的兴奋度,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练习跳高时采用“点鞭炮”游戏;练习躲闪能力时采用“贴膏药”的游戏;练习奔跑能力时采用“老鹰抓小鸡”游戏;练习掷准能力时采用“穿过封锁线”游戏等。并不断在游戏中改变游戏的规则,改变游戏的难度。如在“贴膏药”游戏中,可采用贴前面、贴后面、贴旁边的方式;“老鹰抓小鸡”游戏也可改成在篮球场内设立安全岛、老鹰巢,全班同时参与游戏的形式。

2.8 激励为主的体育评价

为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应重视激励教学评价的运用。所谓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在激励性评价主要以激励性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最常用的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脸部表情如眼神、微笑等和身体动作如手势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中学生游戏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体育课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