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篮球传球教学的思考

2014-12-07 02:44邹德敏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接球接球原地

邹德敏

(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当前,中学生在篮球学习中,普遍存在传球失误多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学实践中观察,指出中学生篮球教学中传球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法上做了改进和创新,力争实现中学生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篮球传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常地讲传球要做到“快速、准确、及时、隐蔽”。在中学篮球教学中,传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学生不愿意传球,单干者较多;(2)比赛时局部太拥挤,甚至攻守双方都在限制区内活动,不会利用现有场区进行比赛,传球难度大,传球失误多;(3)传球的落点不准确;(4)传球前观察不够,出现传球机会时,不能立即传球;(5)传球前过早暴露自己视线意图,造成被对手断球;(6)传球时速度、力量、抛物线掌握不好,传不到位,同伴很难顺利接球,即使接到球后也不能连贯完成下一动作,需要调整,延误了战机;(7)传球目的性不明确,比较随便;(8)横传球或在接球者背后传球,实战中被断球造成失误;(9)普遍注重快速但节奏掌握不好,往往失误较多;(10)盲目地跳起传球。

2 篮球传球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改变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做法是:(1)提高认识。篮球是集体项目,通过传球把场上5个队员连在一起,本身项目特点就强调合作精神,有目的地传球才能调动对手、创造机会、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战胜对手。鼓励有机会时单独“打斗”,但不允许蛮干,不允许做“个体户”,别人有机会尽量及时传球;(2)传球教学的教材选用顺序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进。例如,传统意义上教传球时,绝大部分老师选择教材总是先教双手胸前传球,事实上这并不科学,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双手胸前传球难学,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在短时间里掌握,特别会导致肘关节外展以及传球时发生推球现象。从实践中来讲,双手胸前传球,常用于外围转移球以及超越防守后的推进,传球者正面遇到防守时受干扰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传球时伸臂翻腕、拇指下压造成球向后旋转也不易做到。往往球不旋转,同伴接球时容易挫伤手指,易于造成伤害事故。我们的教法是经常先教原地双手头上传球、原地单手胸前传球、原地双手击地传球等,待同学有一定基础后再教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3)练习方法多采用先原地、后行进间;先不加防守,后来在消极防守下练习传球,再后来在比赛实践中练习传接球。为了迅速提高传球的技能,我们经常选用如下的练习。例如,2传1抢练习。即2人相距约3.6米左右进行传球,抢球者连续移动,紧逼防守持球者,规定持球者在5秒内传球给同伴,抢球者快速移动,干扰每一次传球,限制传球者传球不能超出距离和高度,采用传球形式不限、接球后脚步受规则限制(可以跨步和转身等)。开始练习全场行进间传球时,常常先不加防守,后加一个消极防守,逐渐过渡到在模拟实战中进行。如全场3人传球推进至前场加1~2人防守等。为了提高传球的目的性,有一定基础后,往往据战术需要,结合移动练习模拟实战中经常用到的传球,如外围前锋或后卫队员在规定区域向内线中锋供球等。另外,一开始教学传球时,就提醒同学会用眼睛余光观察,主动隐蔽视线,并且最好能结合假动作来传球。

练习传球,如果人多球少时,注意选用以下练习形式:(1)迎面传接球练习,2组相距8米左右,传球后快速跑至对面排尾或本组排尾;(2)原地三角形传球,共分人数大致相等3组,共用一球并成等边三角形,距6~8米,传球后快速移动到接球者队伍后面,也可以传球反跑,即传球后向另一方向快速移动,球的路线可以先规定顺时针开始,再换成逆时针;(3)待同学们传球基本掌握后,可练习四角传一球。待四角传球路线熟悉后,可以换成四角传2球,也可变换传球的方向;(4)一路纵队,面对篮板站立,跳起空中传球接力,规定成功次数;(5)行进间3人直线传球;(6)行进间3人“8”字传球;(7)从消极防守传球到积极防守传球等。以上练习解决了人多球少的实际问题,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易于操作,效果好。学生熟练掌握后,我们用传接球练习代替慢跑。准备活动枯燥的跑肯定没有行进间传接球来得有趣,这样既熟悉了球性,又能提高技能,同时又起到热身作用。

3 结 语

中学生在篮球学习中,如果传球方法正确,传球失误减少,必将带动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认为教师运用合理的教法,把球性、脚步动作、技术、战术、比赛、规则、对抗技巧和心理素质等有机结合起来,目的就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对篮球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中来;才能从中学到技能、练到体能、磨练身心、培养意志和个性、形成终身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1]篮球[M].高等院校体育学篮球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205-2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9(11).

猜你喜欢
传接球接球原地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大树的日常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原地等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教你一套排石操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言论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