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014-12-07 07:20熊汝琴张泽俊罗余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鲨烯变型甾醇

熊汝琴,赵 峰,王 锐,祁 岑,张泽俊,罗余红

(1.昭通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2.昭通市彝良县第一中学,云南昭通 657600)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ume)为兰科天麻属真菌,异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产于云、贵、川、藏4省区,此外,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及东北各省也有分布[1]。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还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强机体免疫力[2]。药用其干燥根茎,又名赤箭、定风草。

国内外学者对天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所报道的化合物中,主要包括酚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含氮类及多糖类化合物[3-15]。在活性成分方面,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麻素和天麻苷元[16]。近年来,天麻多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7]。但一直以来,对天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甚少,仅见贵州大学关萍等[18-19]对产自贵州大方的天麻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的报道。云南东北部昭通为著名的天麻原产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天麻质量尤佳。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和绿天麻,4种变型的花、茎有明显差异,块茎有一定差异,至于其内在质量间是否有差异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天麻块茎中提取挥发油,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为昭通天麻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乌天麻产自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乡小草坝村,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均由昭通市天麻研究所陈顺芳老师提供;正己烷为分析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Aglient 7890-5975C型,并配有Nist11图谱检索系统;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 (30 m×0.25 mm×0.25μm)。

1.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将4种天麻变型干燥块茎粉碎,各称取100 g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水及正己烷,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提取装置提取,收集得红棕色油状物,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作为供试品。

1.3 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流速1.0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色谱柱初始温度40℃,保持5 min后以5℃·min-1的速度升温到220℃,再以10℃·min-1升温至280℃,保持13 min;进样体积1μL;流速1.0 mL·min-1;分流比100∶1。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扫描模式全扫描;扫描质量范围45~500,溶剂延迟3 min。

2 结果与分析

图1 4种天麻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总离子流

4种天麻变型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见图1。所得色谱和质谱信息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自动检索,通过与标准质谱图库对照解析,对各种天麻块茎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确认,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表1显示,乌天麻中共检测到42种成分,其中已知成分9种,占总量的72.55%;红天麻中共检测到46种成分,其中已知成分12种,占总量的77.87%;黄天麻中共检测到42种成分,其中已知成分9种,占总量的76.0%;绿天麻中共检测到47种成分,其中已知成分11种,占总量的77.98%。

表1 4种天麻变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从表1可知,4种天麻变型中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中6种主要成分为4种天麻变型所共有,分别是γ-谷甾醇、亚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鲨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合计约占乌天麻检出成分总质量的70.63%,占红天麻检出成分总质量的75.65%,占黄天麻检出成分总质量的74.01%,占绿天麻检出成分总质量的77.04%。

3 小结和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贵州大方红天麻中的主要成分是2,3,5,6-四甲基吡嗪 (25.331%)、2-戊基呋喃 (11.974%) 和 E,E-2,4-癸 二 烯 醛(8.66%);绿天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乙酯 (15.444%),苯乙烯 (10.352%)和棕榈酸乙酯 (10.066%);乌天麻中主要成分是4-甲基苯酚(2.49%)、苯乙烯 (12.67%)、1-甲乙醚十六烷酸 (8.842%)、芳香醚 (6.38%)。三者共有5种成分,分别是苯乙烯、2-戊基呋喃、柠檬烯、苯乙醛、1-甲乙醚十六烷酸,3种变型间总体差异较大[18-19]。而本研究表明,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间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共有6种主要成分,分别是γ-谷甾醇、亚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鲨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按化合物大类来看,主要包括甾醇类、有机酸类、烯烃类、酚类。贵州天麻与昭通天麻在挥发性成分上的这种显著差异,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生理状态及形态差异等有关。

以往的研究认为,天麻的一些传统功效可能与其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关。如植物甾醇能抑制肠对胆甾醇的吸收,促进胆甾醇异化;在肝脏内能抑制胆甾醇的生物合成,每日摄入几百毫克植物甾醇对降低胆固醇有一定效用。植物甾醇还是一种安全的天然药物,具有消炎、退热、抗溃疡等作用,对于治疗宫颈癌和皮肤癌有明显疗效[20]。亚麻油酸属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内含较多解脂酶,使脂肪易于消化吸收,但人体不能自行合成,需通过食物供给。它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21]。角鲨烯化学名为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含有6个非共轭双键,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由日本化学家在黑鲨鱼肝油中发现。角鲨烯具有极强的供氧能力,可抑制癌细胞生成,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因化疗而导致的白细胞减少,对胃癌、食道癌、肺癌、卵巢癌具有明显疗效。角鲨烯能够消除自由基,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富含携氧细胞体。人体摄入后,有助于降压、降脂、降粘,可迅速促使血管疏通,是人体的“血管清道夫”,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和脑中风发生。此外,角鲨烯还具有渗透、扩散、杀菌作用,可用作杀菌剂[22-23]。由此可见,昭通天麻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应当充分加以利用。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1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1.

[2] 元艺兰.天麻的鉴别及临床应用 [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5-1546.

[3] 冯孝章,陈玉武,杨峻山.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J].化学学报,1979,37(3):175-181.

[4] 周俊,杨雁宾,杨崇仁.天麻中的新酚甙:天麻素[J].科学通报,1979,24(7):335-336.

[5] 周俊,浦湘渝,杨雁宾.新鲜天麻的九种酚性成分[J].科学通报,1981,18:1118-1120.

[6] Taguchi H,Yosioka I,Yamasaki K,et al.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Gastrodia elata Blume[J]. Chem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81,29(1):55-62.

[7] Noda N,Kobayashi Y,Miyahara K,et al.2,4-Bis(4-hydroxybenzyl) phenol from Gastrodia elata [J].Phytochemistry,1995,39(5):1247-1248.

[8] Hayashi J,Sekine T,Deguchi S,et al.Phenolic compounds from Gastrodia rhizome and relaxant effects of related compounds on isolated smooth muscle preparation [J].Phytochemistry,2002,59(5):513-519.

[9] 郝小燕,谭宁华.黔产天麻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0,22(1):81-84.

[10] 王莉,肖红斌,梁鑫森.天麻化学成分研究 (I)[J].中草药,2003,34(7):584-585.

[11] 黄占波,宋冬梅,陈发奎.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4):227-229.

[12] 王莉,王艳萍,肖红斌,等.天麻化学成分研究 (Ⅱ)[J].中草药,2006,37(11):1635-1637.

[13] 王莉,肖红斌,梁鑫淼.天麻化学成分研究 (Ⅲ)[J].中草药,2009(8):1186-1189.

[14] 张伟,宋启示.贵州大方林下栽培天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11):1782-1785.

[15] 岑信钊.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药材,2005,28(10):958-962.

[16] 汪军玲,周本宏.天麻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9,5(4):309-309.

[17] 陈芳,杜娟,张秉华.天麻多糖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9(6):71-73.

[18] 关萍,石建明,高玉琼.天麻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5):615-618.

[19] 关萍,石建明,高玉琼.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01-105.

[20] 管伟举,谷克仁.植物甾醇研究进展 [J].粮食与油脂,2006(3):5-9.

[21] 杨军,叶寿山.γ-亚麻油酸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6):551-554.

[22] 潘风.角鲨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奥秘 [J].上海医药,2002,23(1):30-31.

[23] 官波,郑文诚.角鲨烯提取,纯化及其应用[J].粮食与油脂,2010(2):44-46.

猜你喜欢
鲨烯变型甾醇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植物来源角鲨烯的制备方法和发展前景
植物甾醇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橄榄油中角鲨烯组分功能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及其在油脂加工与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山茶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及对猪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简约≠简单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GC-MS/FID法分析玉米胚芽油中的甾醇和甾醇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