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要唱响时代主旋律

2014-12-09 14:35刘志才
当代陕西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唱响

文/刘志才

文艺作品要唱响时代主旋律

文/刘志才

作为一个戏曲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亲切。习总书记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创作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作品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上世纪50年代称西北戏曲研究院。大半个世纪以来,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社会动荡的“文革”,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研究院一直蜚声艺坛,唱响陕西,誉满全国,成为鼓舞引领人民前进的号角,这与几代文艺工作者创作排演一系列浸满“战地黄花”芳香、“草根泥土”浓情、“清风明月”颖靓的戏曲作品,顺应时代需要,高扬时代主旋律,形象生动地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密切相关,相映生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创作要真正体现为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依法治国鼓劲给力、壮美助威的社会价值,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获取素材,触发灵感。人民群众不仅是美的欣赏者、评判者,也是美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只有和人民群众保持唇齿相依、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真情“联姻”,才会给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给笔杆平添智慧的光芒,创作出连接地气、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的上乘之作,塑造出反映人民心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文艺工作者如果自视清高,缺乏眼睛向下的精神,主观臆想地闭门造车,艺术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其乐为市场奴隶、充满铜臭味的低劣庸俗作品,不论怎样乔装打扮,不论怎样炒作渲染,也难掩“病态”之体、“丑陋”之象、“龌龊”之魂,只会昙花一现,势必被时代抛弃、被人民唾弃,被市场淘汰。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民族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既高屋建瓴地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宗旨要义,也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时不我待的动员令。面对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我们省戏曲研究院全体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文艺创作继往开来、不断推陈出新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会继承发扬戏曲研究院“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的光荣传统,“铁肩担道义”,不断强化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强烈责任感,自觉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视为崇高操守,努力找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文化市场的结合点,在《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部现代戏曲精品之作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唱响
文艺作品
唱响我们的队歌
陕西音乐 能否唱响
唱响“1234”主旋律 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唱响美丽未来的和平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