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孝义的模块德育

2014-12-11 12:19陈建浦
中国德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孝义模块道德

陈建浦

“孝义”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基本尺度。早在先秦时期的《孝经》中,就已把“孝义”的规范看作为“德之根本”。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孝义文化”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化和德性养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也是进行青少年德育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浦江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孝义文化这一重要的本土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了“三生导向”的模块德育改革实践。

一、“三生导向”模块德育体系的确立

学校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义文化作为学校德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确立了开展传统孝义文化与学校德育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三生导向的模块德育内容体系。

1.孝义德育的模块化

“孝义”的实质是与生命相联系的。就孝义文化教育所涵括的主要内容来说,可以包括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仁爱教育等方面。但这些内容相对还是比较零碎、分散的。为了更好地对这些德育内容加以有效整合,我们采用了“模块”的理念,尝试把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主题化、综合化的内容模块。这样,构建了孝义文化视野下模块化的德育体系,包括规范教育、人格教育和立志教育三个基本领域。其中,规范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更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自然和社会;人格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更要促进学生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立志教育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形成学生的生命自觉,更要促进学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发展。这三个内容领域之间不是彼此递进的关系,而是相互并列的关系。

2.以三生教育为导向的模块德育体系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从内容上来看,“三生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思想品德素养,健全人格发展,以及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以便为未来追求幸福的生活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学校以规范教育、人格教育、立志教育为内容领域,在整合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校模块德育的框架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三生导向”模块德育的框架体系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规范教育 生命知识教育

自我保护教育 生活规范教育

学习习惯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人格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感教育 感恩教育

诚信教育 人际关系教育

挫折教育

立志教育

“三观”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意志毅力教育

二、模块德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1.在德育课和自主阅读中理解“孝义”

在规范教育模块的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取关于“孝义文化”的道德知识和观念,学校通过德育课程教学的机会,经常把历史上和身边的孝德故事渗透到课堂内容之中,如孝感泉的故事、分梨的故事、三试第一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在故事叙述中充分感知“孝义”的人文力量,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和内化这些孝德知识观念,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学校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读本《知书·达礼·明德——中学生文明礼仪手册》,以及知识拓展选修类教材《孝义传家——走进江南第一家》,并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一些关于“江南第一家”孝义文化的资料,如《郑氏规范》、长篇历史小说《江南第一家》等,来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进道德认知和实践的能力。

2.在主题班会和活动中感悟“孝义”

在人格教育模块的实践中,学校主要通过主题班会课、多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来落实这一目标,帮助学生养成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感意识等重要品质,在“孝义文化”的感悟中塑造和发展自己的完善人格。在自主研讨、观摩示范等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上,主要涉及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多个不同主题内容。这些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资料查阅分析、PPT制作、参与互动研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道德知识,逐步从感恩父母、尊敬长辈等身边的日常教育,上升到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乃至最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开展了“草坪养护行动”“光盘行动”“体验企业文化”等多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精神心灵上获得了“洗礼”,诚如有同学所言:“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最真实的心灵。看来这一次大扫除不只是在校园环境上搞了卫生,也让成日沉浸于学习的同学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

3.在特色活动中体验“孝义”

为了强化学生对不同模块德育的认知、体验和践行,促进学生自主的道德成长,学校安排在每个周五中午读写课时间,每班一人上讲台,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宣讲活动;以及在升旗、集会(含平时集会、开学典礼)等公开场合进行师生演讲活动等。而且,学校还举行了“给力高考”的系列活动,如“孝义助力高考、润物无声胜有声”的主题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动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远非励志故事、励志演说能达到。一系列的高考加油活动,不仅收到了鼓舞高三学子、激励高二学生的良好效果,同时也让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了提升,为学校的‘特色添上浓重的一笔。”这些特色活动的成功开展,积极表达着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自我信心和人格完善的锻造。

4.在隐性文化环境中渗透“孝义”

在德育实践中,学校还积极构建“孝义文化”的隐性课程。营造以孝义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保证孝义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通过校园文化长廊、黑板报等形式来渲染环境氛围;开展“孝义之星”、“十大团员标兵”的评选活动,并张贴他们的照片和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这些标兵形象用自身的正能量武装自己、感染他人,实现自身成才和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此外,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如在江南第一家旅游景区建立道德教育实践基地,观看江南第一家的民风民俗等。在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和自主体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熏陶,近距离地感受和领悟“孝义文化”,从而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形成报效家乡、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endprint

三、模块德育实践的实际成效

1.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低下,是德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顽疾”。为了改变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学校在模块德育的实践研究中,在内容上重视孝义文化在德育实践中的有机融入,把孝义文化的精神实质直接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实现了德育向生活的回归。在方式上改变了机械的道德说教,强调了在理解、体验与践行中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主张在主题化、生活化德育中来理解和内化道德知识,形成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在活动体验式德育中来激发内在的道德情感体验和意识,锤炼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些策略在实践中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营造了一种和谐、关爱、向上的德育文化环境

在实施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等模块德育中的具体内容之后,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责任感意识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转化为一种和谐、关爱的德育文化环境。正如有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之后所写的那样:“对学校来说,倡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校、人与社会的感恩,营造一种相互感恩的环境,激发出因感恩而勃发的关爱之情、和谐之情,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孝义文化中蕴含着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以孝励志,能够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学校只要真正抓住了德育,比单纯追求高考的升学率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积蓄正能量,共迎新辉煌”“生命在转弯处的绽放,我们一起期待”等学生心声的积极表达,无不向我们有力地透露出学生们“立身有为”的信号。正是通过对学生的立志教育,每个学生都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又在持续不断地感染着每一个人,坚定着学生的愿望和信心。

3.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大力打造了学校的“孝义文化”特色,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孝德行为,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变得更为强烈,对学校老师、父母、社会的感恩意识也明显增强。其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开展中,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生活的周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的主人意识。再次,形成并发表专题性的模块德育研究成果,凸显孝义文化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学校在《教学月刊》(中学版)和学校内刊《浦中教科研》上,以专题的形式发表了模块德育实践研究的系列成果,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培植和激发了教师研究的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中学)

责任编辑/齐 欣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义模块道德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厉害了,大孝义
孝义变迁我见证
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