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12-12 06:13陈允广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包头市非公有制

◇ 文/陈允广

一、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小肥羊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些非公企业在国内、国际取得了一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包头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中有升。截止到2013年底,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01.3亿元,占GDP比重达6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市私营企业达到26901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05%,注册资本金达到1041.12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总资金的51.86%;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08038户,注册资金达到36.12亿元。

(二)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企业达499户,实现增加值802.4亿元,比2012年增长25.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2%,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市级以上11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非公企业占83%以上;企业建立的147个科研机构中,非公企业占62%以上;全市7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企业占87%以上。

(四)投资比重持续增长。全市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1956.4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4%。

(五)社会贡献日益突出。2013年,全市非公企业共缴纳税收2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占全部税收的8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成为安置就业的主渠道,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约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80%。

二、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包头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企业规模不大,优、强企业少,发展壮大速度缓慢等自身劣势也比较明显。从企业规模上看,绝大多数企业仍属于小打小闹;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原料加工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除此以外,影响着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大多集中于一般性竞争行业,产业起点低,鱼龙混杂。这在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尚可应付,但随着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产业结构趋同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表现为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内耗式的残酷竞争。加上不少企业素质较低,这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往往拼的是价格,降的是质量,结果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衰败。一些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开发和研制新产品观念不强,导致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不高,市场占有面不广,对地方税收贡献能力降低,也遏制了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企业融资难。在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下,包头市非公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金问题尤为突出。非公经济的资金来源,大体上有三个渠道,一是国有银行的资金,二是上市融资,三是民间资本。从这三个渠道来看,通过上市或发行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耗时过长,而民间融资的风险很大、成本极高,只有一个相对性价比高的渠道,就是银行。但各级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信贷额占不到银行总贷款额的四成。担保机构良莠不齐造成非公经济“寻保难”。面向非公经济的信用担保机构担保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无法满足非公经济大面积、多样化的担保需求。虽然包头市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借贷担保公司,但由于对其发展的扶持力度偏弱,缺乏有效的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同时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一些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逐利化倾向非常明显,使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诚信缺失造成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心存偏见。非公经济人士冒着巨大的风险投资并且辛苦经营,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由于缺乏对公有制企业的刚性约束,部分非公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偷税漏税、财务混乱、商业贿赂、贷款逾期不还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社会信用度,加之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缺失,造成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贷款时“慎之又慎”,“惜贷”频现。非公经济普遍规模小,底子薄,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造成渴求贷款时“囊中羞涩”。 一部分非公企业虽然有土地、有厂房,由于手续不全、合法性差,不能形成有效的资产抵押。还有一些非公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办理土地证,而机器设备等动产又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

(三)凝聚人才难。从企业方面自身来讲,包头市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使用上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三重”就是“重招聘、重使用、重引进”,“三轻”就是“轻尊重、轻培训、轻激励”。通过招聘和引进可以挑选优秀人才、节省培训费用,企业老板都热衷于此。员工被安排了超大的工作量,设定了极高的工作目标,往往很难完成任务。在激励方面,偏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大多数私营企业过于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对职工的待遇报酬确实要比其他单位刻薄,部分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条件差,劳保用品不齐备,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员工的权益难以保障。企业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不信任感增强。企业陷入“用人就招,现招现用,用完走人,再用再招”的恶性循环,员工往往因为工作量大、待遇差选择离职。从人才方面来讲,人们的传统的就业观念还无法彻底改变,大家都乐意到国有单位或大型企业而不愿到中小型特别是私营企业中去,觉得在国有或大单位工作名声好听些,待遇和各项保障性也要强些。基于以上多种原因,私营企业很难留住人才。

(四)科技创新能力显现不足。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器。目前包头市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成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转化率不高,科技研发的专利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也很少,特别是非公企业,人才技术匮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调查结果显示,60%的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术人员,40%的企业缺乏科研人才;对企业技术的主要来源,10%为自主研发,28%为联合开发,62%为购买和模仿;对企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主要困难,22%的企业认为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研发投入风险大,60%为缺乏资金,18%为缺乏研发合作伙伴;在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调查中,16%的企业有大量投入,35%有一定投入,49%基本没有投入;同时,有18%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院校有密切的合作关系,51%是咨询过,31%的企业没有任何合作关系。在对近三年来非公企业有无技术创新成果调查中,15%的企业每年都有创新,并取得较大进步,33%的企业每年有所创新,但无突破,52%的企业基本没有创新。

(五)企业自身问题解决难。一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大部分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决策机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或盲目性。一些私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还处于“自家人”管理模式,“家长一言堂”决策,经营管理上缺乏科学性。二是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未能在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少企业缺乏危机处理应对能力。三是企业产品研发经费少,支出多为短期利益驱使,缺少核心产品或者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四是经营约束机制老套,激励措施随意性较大,不少企业重产品经营,轻品牌经营;重实物经营,轻资本经营。同时由于对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差。

三、加快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包头市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特别是2013年市政府出台的“若干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切实解决阻碍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结合包头市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好《包头市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为非公企业做好政策解读,配合好督促落实工作,确保非公企业得到真正实惠。

2、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及时宣传包头市发展非公经济的重大成效、政策措施,充分展示非公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3、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帮助非公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规范行政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做到政企同心,共同改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让企业顺心、安心发展;进一步完善直接面向企业的服务体系,为非公企业提供创业、信息、法律、管理咨询等各类服务。

4、要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鼓励非公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党、团组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福利待遇水平,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品牌企业

要引导非公企业围绕包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围绕产业发展建设“五个基地”,围绕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建设“四个中心”,围绕生态和稳定建设“两个屏障”,围绕提升开发水平建设“一个支点”战略目标上,在非公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转型提升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有效服务,引导非公企业投资方向,促进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从财政、金融税收方面扶持一批名优企业,支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冲刺中国、世界名牌,促进企业从质量优势、品牌优势、专利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引导非公经济积极对接大型国企的服务外包,特别是要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草原旅游、总部经济等现代生产性和生活型服务业为重点,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对非公企业的贷款比重。通过拟建立的市县两级非公经济融资担保机构,为非公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发挥包头市工商联商会中小企业担保改善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为银企双方搭建融资平台;支持非公企业通过股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上市。积极筹建包头商会民发基金和包头商会民发银行及村镇银行,打造新的非公经济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探索民营企业融资的新方式、新渠道,加强与各类银行的交流合作,与金融机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资信良好的创新型民营企业,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民营企业融资领域。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充实担保行业实力,为广大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及产业转型、产品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四)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大力支持非公企业利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科教、研发优势,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非公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充分激发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大力支持非公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使非公企业积极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向发展;引导大型非公企业与本土国企合作,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将国企的实力与非公企业的活力相结合,增强非公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五)加强非公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未来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做到能吸引留住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要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劳动价值的社会氛围,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由家族式的经营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打破家族人员一统企业的格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效率管理,引导企业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人才培育资金投入,引进各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本企业中有潜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非公企业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待遇,保障非公企业劳动者的生活需求,使非公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大军留得住,并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劳动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检查,并责令限期整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包头市非公有制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顾主任会见“草原英雄小姐妹”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榜单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
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将在包头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