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印象

2014-12-12 01:03王雪莲
参花(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兄弟姐妹戈壁项目部

◎王雪莲

高原印象

◎王雪莲

青藏高原以她纯净湛蓝的天空、低矮洁白的云朵、成群结队的骆驼和羊群、神秘质朴的民风、亘古悠远的藏乡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藏迷”。

之前,我对高原的向往、憧憬和热爱,仅仅停留在关注和想象之中,从未想过真正去涉足这片神秘的土地。

人都说筑路人天南海北,四海为家,是中国的“波西米亚人”,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可能去驻足停留,生活几个月或几年。2013年,敦煌至格尔木铁路上马开工,中铁二十一局路桥公司作为“铁军” 的一支队伍奔赴工程一线,担负敦格铁路青海段的架梁铺轨、路基、桥涵和连续梁等施工任务。从此,在海拔约3500米的青海大柴旦地区安营扎寨,摆开征战昆仑的阵势,作为铁军的一员,我也因此有机会去实地感受青藏高原独特的魅力。

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前往敦格项目部出差。领导特意交待,让我一定要把敦格项目部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带回来。这突如其来的任务让我既激动又倍感压力,激动的是终于有机会踏上一直向往的神秘土地。倍感压力的是我无法用手中的笔很好地表达那些长年与荒山戈壁为伍,与白云寒风为伴,忍受孤独与寂寞,经受身体被高原紫外线恣意炙烤,常因高原反应被折磨得呼吸不畅、食欲不振、夜不能眠的“兄弟姐妹”。一位刚从敦格项目回来的大姐对我说,她在敦格了待了一周,瘦了3公斤,高原反应让她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简直痛不欲生,回来后昏睡了两天还缓不过神。她还对我说,高原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并一再叮嘱我要带上厚外套。

有人说:“高原是欺高不欺低,欺胖不欺瘦。”我的体质就属于会被高原“欺负”的一种。一路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抵达格尔木,来接我们的同事一见面就问:“怎么样,反应不大吧?带厚衣服了没有?”叮嘱我到这里说话做事一定要放慢节奏。在前往项目部的一百多公里路途中,道路虽平坦宽敞,但车辆并不多,路边望不到村庄、见不到人影。尽管已是夏至时节,路边的芨芨草仍土面风尘,难见绿色。

2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项目部,穿着长裤厚外套的我,已是腿脚冰凉,嘴唇微微发乌,出现高原反应的状况。在与同事聊天中得知,初到高原时,或多或少都有反应,轻者感到头晕健忘、呼吸不畅快,重者胸闷气短、头痛恶心、流鼻血,休息上几天,才能慢慢适应。

这里流传着一个凌晨一两点睡不着觉,闭着眼睛“数绵羊”的故事,张三说是李四,王五说是赵老六,其实人人都有经历过,只是心照不宣。高原上最怕感冒生病,不容易好不说,治疗不及时还会得肺水肿,想想都觉得后怕。为此,项目部专门准备了治疗感冒及高原反应的应急药箱,以备大家身体不适时及时服用。项目部书记说:筑路人不像旅游的人,凭着个人爱好作短期停留,不适应了随时离开。而是有任务和使命的,决不能让铁道兵精神在这里得不到延伸。听到这些真诚质朴的语言,看到不远处山脉下“渺小”的架桥机,想到大家每天与“机械”和荒凉的戈壁为伴,借用一位前辈在采访青藏铁路建设者后的一句话“我的心中充满感动,我的眼里饱含泪水”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吧。

从青海回来一周有余,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表达对“兄弟姐妹”的敬意,却又担心拙劣的语言表达不出那份炙热的感情,迟迟不敢动笔。可每当我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尽情呼吸着充足的氧气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宽阔荒凉的戈壁上的同事正冒着风沙、吸着稀少的氧气、顶着高强度的紫外线,扛着测量仪在放线测量、在支架上“编织”钢筋、在……

正是这些不时浮现在脑海的景象,让我对高原的印象也多了一份“故乡”的眷恋,多了一份对兄弟姐妹的牵挂。

猜你喜欢
兄弟姐妹戈壁项目部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戈壁里的水波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Cloze完形填空
更正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戈壁深处“战味浓”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