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书对部首查字法的创新和发展

2014-12-12 01:03◎胡
参花(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查字法玉篇字书

◎胡 平

古代字书对部首查字法的创新和发展

◎胡 平

前贤论述部首查字法,多从立部、归部角度来阐述。部首查字法应该包括立部、归部;部首排序;单字排序三个方面。文章从这三个角度梳理了古代字书对部首查字法作出的种种尝试,发现历代古人对部首查字法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部首查字法 立部 归部 部首排序 单字排序

部首始创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部首查字法应分为三部分:一是立部、归部,立部指的是要建立哪些部,不建立哪些部;归部指的是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以便把这个字归入恰当的部首[5]。二是部首排序,即按照什么顺序排列部首。三是单字排序,即怎样排列部下单字。前贤论及部首查字法时多为第一部分,第二、三部分所涉甚少。本文将系统论证古代字书对部首查字法的创新和发展。

一、立部、归部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它开创了部首查字法。许慎根据5353个小篆字形,把具有相同表义偏旁的字汇集在一起,建为一部,共分540部,归部的原则是以义系联,许慎依据阴阳学的思想,根据《说文》的释义,六极阴,九尽阳,十则数之具也,五百四十部取意于六、九、十相乘;首部为一,末部为亥,取周而复始义。

《玉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南朝梁、陈间的顾野王撰。野王原本已亡佚,现在所能见到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陈彭年等奉敕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顾氏《玉篇》以《说文》为基础编纂而成,删《说文》11部,复增13部,总为542部,亦始一终亥。广益本《玉篇》在顾氏原书部首的基础上作了修订,部目略有不同。

《龙龛手镜》是辽代幽州僧人行均为研读佛经而编撰的一部字书。六朝至唐五代时期俗字盛行,唐写本经卷中俗字颇多。《龙龛手镜》辑录了写本经卷中大量的俗字异体,按传统540部分部,有些字无法归部。所以行均在据义系联部首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汉字形体的因素,实行据形定部,打破了《说文》《玉篇》按字形结构分类的方法,全书共分242部。

唐宋以降,文字数量巨增。因此,宋金时期出现许多字书。诸如陈彭年《玉篇》、丁度《集韵》、释·行均《龙龛手镜》、阴佑《馀文》以及《川篇》《奚韵》《会玉川篇》等。众多字书韵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使用,然各书编排体例、收字各异,索字繁琐,甚至于“索一字有终朝而不能得”。王太等人以为“倘能集而为一,不亦宜乎?”[1]于是王氏合众书以成《类玉篇海》,惜其书早已亡佚。

《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卷端保存有三篇序文:《梁顾野王博士玉篇序》《大定甲申重修增广类玉篇海序》和作者金人邢准的自序。据序文可知,《新修玉篇》《四声篇海》都是在金人王太《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完成的。根据序文和《新修玉篇》内容,可以推知它们的编排体例:

《类玉篇海》承袭《玉篇》542部,另有《龙龛》、《类篇》中数部难以编次,列在卷末,增出30余部。《新修玉篇》对个别部首作了调整,又卷未增出杂部,不易归部之字放入杂部。两书收字众多,且吸收《龙龛》部首30余部列于《玉篇》部首之后,是据义归部和据形归部的首次融合。《四声篇海》,金韩孝彦、韩道昭父子撰。韩道昭把《玉篇》542部删并为421部,又据《龙龛手镜》增补23部,凡444部。《四声篇海》大幅简省了《玉篇》的部首,是对传统立部的挑战,比《类玉篇海》《新修玉篇》的简单承袭进了一大步。

汉字经隶变、楷化后,挣脱了图象的束缚,符号性增强,因此随着部首的变化,单字归部的原则也从“以义归部”到“形义兼顾”。《字汇》十二卷,明梅膺祚撰。梅氏对部首的归并和对具体汉字的归部,在适当考虑意符的同时,主要根据楷定字形而定。《字汇·凡例》:“偏旁艸入艸,月入月,无疑矣。至蔑从也,而附于艸;朝从舟也,而附于月。揆之于义,殊涉乖谬。盖论其形,不论其义也。”[3]梅氏有意识地摆脱了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的“以义归部”旧传统的束缚,初步解决了简省部首的问题,并对《康熙字典》等后世字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部首排序

《说文》部首大体据形系联,间或以义类相次,黄侃云:“许书列部之次弟,据其自叙,谓据形系联;徐锴因之以作部叙。大氐以形相近为次。如一、丄、示、三、王、玉、珏相次是也。亦有以义相次者,如齿、牙相次是也。亦有无所蒙者,冓之后次以幺、予之后次以放是也。必以为皆有意,斯诬矣。”[4]顾氏《玉篇》部首则大体以义系联,间或以形近相次。《玉篇》部首排列没有按《说文》的据形系联,而是打乱《说文》部首的次序,根据部首的意义重新编排,是部首编排方式的一大进步。

《龙龛手镜》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四卷,部中字也按四声排列,部首编排中加入了声的音素,四声编排使部首和部中字有序化,利于查检部首和单字。《四声篇海》部首按五音(牙、舌、唇、齿、喉音)和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排序,同一字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为先后。韩氏父子根据部首的语音因素(五音三十六字母、四声)来排序,初步解决了部首编排顺序问题。

部首按音排序进步了很多,但于不懂音韵的人较为困难。明释真空《新编篇韵贯珠集》第三卷《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中将《四声篇海》444部按笔画重新排列。梅氏《字汇》受《四声篇海》和真空的启发,把部首和部属单字全部按笔画多少排序,既适应了楷变后汉字的特点,又便于读者检索,较为科学,后来一直为辞书编纂者所遵循。

三、单字排序

关于《说文》部中字列字次第,黄侃云:“许书列字之次弟,大氐先名后事。”又云:“其中又或以声音为次……又或以义同为次。”[4]此外,字有褒贬之义的,必先褒后贬,如《示部》先祜、礼、禧、祉、福诸字,后祸、祟、祅三字,义同之字排在一起;其有重部首所成之字而自身又不为部首的,则居部末,如《犬部》之猋、《女部》之奻、姦;合二字为一词者,则连为说解,如《玉部》:“珊,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瑚,珊瑚也。”这种列字法很难查检到所需要的汉字。原本《玉篇》和广益本《玉篇》各部首列字次第也大体遵照此法。

《龙龛手镜》每部之内所收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的次序排列。《类篇》每部列字次序从《集韵》,依206韵次排列。《类篇》依韵排字,在检字法中加入了韵的因素。黄侃先生评价:“在未有编画字书以前,此法颇为简便;以视《玉篇》等书列字先后毫无程准者,又远胜之矣。”[4]

《类玉篇海》《新修玉篇》各部内的字按笔画排列,五画字起标注笔画数,笔画字数少则以“五至六”、“七至八”标记,部内字少的不分画段,从而“有若叶之从条,珠之在贯”[1]。同一画段内收录之字按照来源,先引《玉篇》字,再引《馀文》《龙龛》《川篇》《奚韵》《类篇》字,来源以符号标出。《新修玉篇》据《广集韵》等书增收3000余字,列于后,也用符号标识。两书的编排体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类玉篇海》开创了笔画检字法,第一次将数的因素加入到检字法中,是我国第一部按笔画排列单字的字书。

《四声篇海》列字体例基本同《类玉篇海》。《类玉篇海》早已亡佚,《新修玉篇》在字书史上影响甚小,所以笔画排字法虽非《四声篇海》首创,却是将其发扬光大者。后世字书如《字汇》《康熙字典》编排体例之所以较为完善,不能不说是受它的影响。

通过分析古代字书在部首查字法中作出的种种尝试,可以看出其发展历程。古代字书的归部由据义定部,到形义结合,再到现在的据形定部。立部由540部到444部,再到214部,以至最新《汉字部首表》201部;部首排序由据形系联到据义系联,到按四声、五音三十六字母排列,再到按笔画、笔顺排列;部中字排序由据义系联到按四声、206韵排列,再到按笔画、笔顺排列,经历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数的因素在部首查字法中的应用,从《类玉篇海》部首按义编排、部中字按笔画多少排列,到《四声篇海》部首按五音三十六字母排序、部中字按笔画多少排列,再到《字汇》部首、部中字皆按笔画多少排列,这个转变过程历经金元明三朝,为成熟的部首查字法奠定了基础。

[1]金·邢准.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Z].《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金刻本.

[2]金·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四声篇海》)[Z].《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成化7年摹刻本.

[3]明·梅膺祚.字汇[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清康熙27年刻本.

[4]黄侃.黄侃论学杂著[M].上海:中华书局,1964.

[5]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查字法玉篇字书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池塘字典
字典歌
蜜蜂和黑熊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无字书图书馆(节选)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雁字书
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与宋本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