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封民间故事的调研报告

2014-12-12 01:03◎张
参花(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婚恋

◎张 珂

关于开封民间故事的调研报告

◎张 珂

开封民间故事是产生于开封地区的,用开封地区方言表述的,流传于劳动人们口中表达人们情感的民间文学形式。开封民间故事按照类型分主要有:道教神话故事,婚恋故事,抵抗侵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刺事故事,渴望清明政治、官吏故事,侠义故事,水灾故事。开封民间故事近年来在开封流传的情况并不乐观。另外,开封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间特有的文学组织形式,其真伪性是伪多余真。同时,开封民间故事作为流传于开封地区的民间故事组织形式,它具有巨大的方言性。

开封民间故事 类型 传播情况 真伪性传播影响

一、开封民间故事的定义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用语言或者文字记录与传播的文学组织形式。开封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处于黄河流域,它的建城历史可以往上追溯到春秋时期郑国的启封。西汉为了避讳刘启的“启”字,改名为“开封”,一直沿用直到今天。战国时魏国,五代十国时的梁、晋、汉、周,还有宋朝都曾建都于此。开封作为历朝首都,积淀了浓郁文化氛围,促进了民间故事的形成。所以,对于开封民间故事的定义总结成以下描述:开封民间故事是产生于开封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用开封方言叙述的,表达人民喜乐好尚的神奇怪异的故事。

二、开封民间故事的分类

开封民间故事数量众多,但细分开来不过以下几类,有宣传道教神话的故事,如八仙之一的《何秀姑的事儿》。有表现劳动人民婚恋生活的婚恋故事,如《退婚记》。有抵抗侵军、保家卫国的关于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有刺事故事《献宝挨打》。有渴望清明政治、清廉官吏的以“包公”为主的一系列故事。有侠义故事《黑老婆传奇》。还有众多的关于治水防洪的水灾故事。

1.道教、神化故事

道教神化故事要分为两方面来理解。一是道教故事,一是神化故事。

道教故事首推《何秀姑的事儿》,有句顺口溜形容何秀姑的生平,这句顺口溜是:“何秀姑、何秀姑,自打生来命就苦,一下死了双爹娘,跟着就当童媳妇。”何秀姑家里很穷,何秀姑幼年丧失双亲,接着沦落成老婆子家傻儿子的童媳妇。作为童媳妇的何秀姑,吃尽苦头、受尽虐待,傻子老公死后,也没能过上好日子。有一日,何秀姑家来了七个要饭的,何秀姑给他们做了一锅面条让他们充饥,被婆婆知道后,非要要饭的人把饭吐出来并且要求何秀姑把吐出来的饭再吃了,何秀姑照做后,由于其善良感动上天,成为了八仙之一。临走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拥有了法力而惩罚曾经虐待她的婆婆,还嘱咐婆婆要照顾好自己,甚至替婆婆求情,使婆婆免于诸仙的惩罚。这种神奇怪异的故事可能不算真实,但最终的目的叫人民从善,同时也反映了复杂的婆媳关系。

神化故事有将帝王将相神化的故事,如《赵家江山杨太保》。《赵家江山杨太保》讲的是一个姓赵的小孩每天乘龙渡河到杨老头家偷吃西瓜,被发现后,杨老头托姓赵的小孩把布袋塞到龙嘴里,小孩因为不知道布袋里装的什么,没有照做,回到家里把杨老头交给自己的布袋拿给大人看了,赵家人得知是骨灰后,就也把自己家祖宗的骨灰交给小孩。让他一并扔到龙嘴里。小孩慌忙之中只把自家祖宗的骨灰扔到了龙嘴里,为了把杨家祖宗的骨灰也扔到龙嘴里,小孩顺手拿了一个木柴支起了龙嘴,但杨家祖宗的骨灰只是套在了龙角上。这神奇的故事解释了柴家没有几天的朝廷,和为什么赵家坐了宋朝的朝廷,还有杨家人誓死保卫宋朝朝廷的原因。虽然这些原因荒诞不经,但是究其目的不过是封建社会为了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正统化、神圣化、天命化,而敷衍出神话故事。

2.婚恋故事

婚恋故事反映了开封地区人民大众的婚恋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有《退婚记》。《退婚记》讲的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白家庄的白员外听闻亲家遭遇天火家境魄落后,取消了女儿与丁生的婚约。丁生的朋友听闻此事,为了助丁生娶到如意的新娘,与白员外订立婚约,替丁生娶了白小姐,促成丁生与白小姐喜结连理的事。故事中白员外的嫌贫爱富不仅仅是当时婚恋关系的反映,更是现实婚恋关系的反映。这里不仅仅表现了流行于现实社会中的嫌贫爱富的恶习,同时,丁生的朋友替丁生娶老婆也是异姓之间“义”精神的体现。这对于维护异姓之间“义”的关系有促进作用,也抨击了“嫌贫爱富”的陋习。

3.抵抗侵军、保家卫国故事

开封作为中原地区的宝地,每到战争之期,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抵抗侵军、保家卫国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为这类故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聚将钟》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相传“聚将钟”是杨延昭将杨令公的骨灰撒入其中铸成的。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封城沦陷。百姓们夜夜都听到了钟声,催着人们起来反抗。群众们在“聚将钟”的号召下开始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日本鬼子听了有关“聚将钟”的传闻,怕得要死,抽干了杨家湖的湖水,在湖底淤泥处发现了半截铁柱,用炸药将其炸断。这类故事发扬的是抵抗侵军、保家卫国的精神。

4.刺事故事

刺事故事是针对某一件事发出的戏剧化的、具有讽刺性质的艺术形式。这类故事有《红薯泥轶事》《献宝挨打》《慈禧称誉的“一枝刘”》。《红薯泥轶事》主要讲开封杞县的一个著名小吃“炒红薯泥”,为了突出“炒红薯泥”的美味,故事描写了官宦人士、有钱人家、“袁大头”部下争相吃“红薯泥”的事。特别是突出描写了袁世凯部下的军官抢吃“炒红薯泥”的丑相,他们“有的流泪张口,妈呀,娘呀喊个不停;有的伸脖子搡咽喉;有的撕腮帮往外呕吐,一时桌前桌后丑态百出”。①这个故事刻画的袁世凯部下吃饭时的丑态,更是对于当时政治的一种嘲讽。

5.渴望清明政治、官吏故事

广泛流传于开封乃至全国的“包拯”系列故事,冯玉祥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甚至于现代有关焦裕禄的故事都表达了民众对于暴政酷刑的反抗,对于清明政治、官吏的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也表现出了共产党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为了不使其他人因为他特殊的身份而对他及他的家人有任何特殊的照顾,故意让儿子排队买电影票。这些清廉官员、干部的利民行为成为一个优美的故事在人民之间流传,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感

6.侠义故事

侠义故事表达了人民对于铲霸除恶,救困扶危的侠客的向往。流传于杞县高阳乡苏所村,一个传奇人物“黑老婆”既是如此。“黑老婆”出身贫寒,名李气,肤色黑,又因为身材像老太婆,所以被人称为“黑老婆”,但他不畏惧强权,为民解危。“黑老婆”的事迹有很多,有次他惩治了想要赖别人猪,在“长智”孬出名叫“黑狗”的恶霸。

7.水灾故事

开封作为黄河沿岸的城市,历代以来不断受到洪水的侵袭,所以关于治水、防水的水灾故事就尤其的多。《白大王娶亲》里的“白大王”生前也是一位以身殉河的“镇河将军”,他死后,为了娶他生前喜欢的宋巧,也叫宋巧以身殉了河。白大王抬着新娘走了,黄水也退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大王爷借路》《水淹杨楼》。这些故事先不管真实性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洪水对于开封地区人民的侵害。

四、开封民间故事在开封地区的实际传播情况

开封民间故事在开封地区流传的情况并不乐观,以《聚将钟》为例。根据实地调查,了解这个钟的故事的人的年纪几乎都在五十岁以上。此次调查以随机一百个人问答形式展开,年龄范围从十六覆盖到八十七。在被测的一百人中,知道此故事的人数只有百分之二十六,这二十六个人岁数局限在五十岁到八十七岁,其中只有少数不超出五名年轻人。从此次抽样的调查表可以得知,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存在。这显示了开封民间故事在开封民众中的流失。

五、开封民间故事的真伪性

开封民间故事以它荒诞的故事外形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其真实性是真伪参半。以《千年老汤》为例,“千年老汤”是指开封特产“桶子鸡”,开封确有一家享誉广泛的“马豫兴”,专门以盈售桶子鸡为生。但《千年老汤》中所指的秘制“桶子鸡”的瓦罐,据说“不断地续水,从未干涸,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这里的瓦罐就被形容成一个能不断变化出财富的聚宝盆了,明显的是虚写“桶子鸡”的奥妙。

六、开封民间故事的方言性

开封民间故事作为在开封流传的故事,在文字的记录与表述上有明显的方言性。试以《雇车》为例,《雇车》讲的是冯玉祥在开封担任河南督军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因为冯玉祥认为人力推车有碍于人人平等理念的实施,所以要在开封市内禁止人力推车,在这期间,他微服到民众之中进行采访,请看他与拉车人的对话,“‘老乡,请过来一下。’那推车的人,跟霜打的红薯秧一样,没精打采的。”②这个“跟”就是开封方言,意思转述为普通话是“就像”。接着冯玉祥问道,“请问你,冯玉祥来到开封,你们对他印象怎么样啊?”③那个推车的一顿臭骂说道,“妈那×,自从冯玉祥来了以后,我们这推脚的人算是倒了血霉了,他一道命令,没有人坐我们的车了,还挣个屁钱哪。”④这里的“妈那×”、“倒了血霉”、“挣个屁钱”都是开封方言,这把推车的人气愤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切合推车人的身份与教养。这件事的结果是冯玉祥又恢复了人力推车在开封地区的通行。开封方言的运用增加了故事的情感色彩,加重了开封区的语言特色,令故事充满了活力。

注释:

①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

②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31页。

③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32页。

④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32页。

⑤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32页。

⑥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32页。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童庆柄《文学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李程远、杜绪昌主编《开封民间故事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婚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最浪漫的城市婚恋地标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婚恋心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