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视域下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014-12-12 01:03◎冉
参花(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产力公平制度

◎冉 波

浅谈群众文化视域下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冉 波

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始终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目标,它不但是一个历史性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性问题。而如何去实现它的问题,便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所在。

社会公平 群众基础 共同富裕

古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对于一个社会来讲,保持社会的公平是何其的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社会对享有成果的问题上,现实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享有弱化;公民政治参与机会的不平衡;社会保障、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这些不公平的现象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进展日益凸现,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和制约我们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并实现社会的公平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略的阐述。

一、培养社会主义公平理念是实现公平的思想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方面,邓小平曾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从眼下事实看,这么多年来,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则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利益,同时还带来了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我们很多人丢弃了我们本应有的传统美德,现实社会上一些贪污腐败、滥用公职、官商勾结、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改革开放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以八荣八耻作为我们具体行为的标准,引导人们知荣辱、尽义务、讲正气,使人们自觉地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观念,最终为我们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众所周知,古代人们的公平观是一种朴素性的公平观。当然,在这对辩证关系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其他方面问题的解决才变得更有实际意义。因此,诸如像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社会收入保障不一致等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实的生产力不够发展,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生产力上去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才能得以满足,才能使城乡差距、区域发展、社会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等差距缩小,从而为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只有生产力上去了,才能使得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变得有意义,使得实现共同富裕变得可能。可见,只有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带动生产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才能促成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

三、加强法制建设,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便是造成现实社会中诸多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保证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平等地利用社会资源,使整个社会能够在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大环境下运转。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保证起点公平的法律制度,比如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修订,使得教育公共资源能够广泛地进行公正合理分配;其次是完善实现过程平等的法律制度,使人们都能平等地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和享有社会公共资源;三是完善维护结果公平的法律制度,使合法收益得到合理保障、非法收益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实现公平的群众基础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党长期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任何事业,只有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才会形成强大的源动力;只有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可见改善民生不仅是党的宗旨与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公平实现的应有之义。所以,社会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目的在于确确实实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我们首先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快教育结构的调整,着力健全现代教育制度体系,广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其次,建构科学合理的就业机制以及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大局稳定的问题。

最后,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并且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包括农民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城市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总之,只有建立在广大群众基础之上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

[1]《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1994年版[2]郭志鹏,《公平与效率新论》,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公平制度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