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梦间
——净月笔会随感

2014-12-12 05:02林雨荷
参花(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参花徐文笔会

◎林雨荷

净月笔会专栏

一山一水一梦间
——净月笔会随感

◎林雨荷

六月十八日我和娴雅、沈社(应邀)从不同的城市前往长春净月潭参加参花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对我和娴雅来说,参加这样的笔会纯属偶然也是巧合。尽管时间很仓促,但我还是带着一份学习的真诚很有准备地参加了这次笔会。

坐在列车上,望着雨打车窗的景致,尽兴地写了一首小诗《车窗外的雨》,让自己的文字也伴着雨声和列车的鸣笛倾泻在那一瞬间的思维跳跃里。坐在我旁边的乘客说:你在手机写什么呢?写诗歌。乘客用不解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说,这文字究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是啊,文字的魅力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是喜欢写,喜欢在“一山一水,一梦间”让自己那颗驿动的心,有安放之处。不再去设想未来如何,只希望每一天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或者说在这样收获的过程中,能享有一份快乐。而我们的文字,不可能总是在黑色荧屏里游荡,可以到外面晒晒太阳,亲亲山水。其实,也是我一直向往自然世界的唯美与浪漫的初衷。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世界,才是我心灵的归属。尽管我的说词有些“另类”,但我还是期许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如愿以偿。而长春笔会寄予了我渴求的愿望,也满足了我心扉落幕。

娴雅是第一个到达长春站的,我紧随其后,沈社最后一个到达。长春的天气时而阴时而晴,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是在迎接远方来客。接站的都是参花杂志社的年轻编辑们。从他(她)们热情洋溢的接待中,我感受到了《参花》编辑队伍素质人性化的管理。其中一位编辑带我们坐上轻轨后,便又是穿梭在雨中,接待下一个文友的到来。我们坐了近一个多小时的轻轨,便来到了净月潭公园的会议大厅。一切签到手续办好后,便乘坐游览车前往我们下榻的宾馆:林水假日酒店的度假村。当我来到那一栋栋高雅、温馨的小木屋面前,我突然笑了!娴雅问我,雨荷姐你笑啥。我说,很久以来就喜欢小木屋,喜欢小木屋周围的山水相依,萦梦相连。前两天我还写了首诗歌《小木屋》,怎么今天就来到它的面前。娴雅说,这就叫缘分。是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文字与文字的缘分,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缘分……组合了一首首动听的歌。

当我们来到林水假日酒店的度假村的时候已是晚上5点多钟了,因临近湖水,空气湿润怡人。度假村与蔚蓝的净月潭湖水遥遥相对,一栋栋小木屋,就像一组组美少女,展开她的妩媚,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些喜欢文字的人。小木屋的本色加之它前面的一片片花海,一望无际的湖水,彰显着度假村的品味和情调。晚上,杂志社的领导为全国各地的文友举行了招待酒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谈笑风生。畅谈着文学创作的体会,诗人朗诵诗歌,文友演唱歌曲,沈社还把自己的《小说选》和《文苑春秋》等书籍分别送给了文友们。和谐的氛围,融洽的情感,把祖国四面八方的文友聚集在这“一山一水,一梦间”的净月潭。酒会进入尾声的时候,我们三个还意犹未尽,沿着幽静的山路,走在湖水映月的夜晚,那久违的山野清香的味道和湖水波澜嬉戏的声音,就像天籁之音,萦绕在我们的耳际。我们不时地感叹这美色美景带给我们的愉悦心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在距离长春市繁华闹市区仅仅十多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处曲径通幽的净月潭,一个山水相依松林繁茂的世外桃源的地方让我有些魂不守舍。参加笔会不仅要一睹她的芳容,而且还要住上两天,让她那清澈的湖水和碧绿的树洗净我梦的尘埃。 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也是一个城市的美学生命;森林是一个城市的皮肤,也是一个城市的深层呼吸。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了森林和水,也就有了灵气,有了支撑这个城市居民的思维之源。其实,也为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创作的机会。文字寄予山水,心就搁浅在自然。

第二天,五点多钟我们三个人又不约而同出来散步,雾气飘然,朦朦胧胧的感觉,似乎系着神秘。漫步在湖水边,一饱这山水一色的美丽。尽管湖水有些凉,尽管警示牌说:禁止游泳,但还是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湖里无忧无虑地游着。我说,他们怎么也不嫌水凉呢?沈社说:一种习惯。我们顺着湖边一直在欣赏这惟妙惟肖的景致,我和娴雅不停地拍照,生怕把每一处的景漏掉。沈社说,这雾气蒙蒙的有啥好照的。我说,喜欢这云山雾罩,湖水涟涟的景色。沈社看我们拍得还不错,也煞有兴致地拿起相机拍了起来。

上午九点多钟,我们在净月潭公园管理中心的会议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笔会“走近净月潭”。会议主持是参花杂志社副总编徐文。他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地介绍了全国各地的文友后,开始了内容丰富,精彩无限的授课。第一个主讲人是: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联部副主任、《文坛风景线》主编张顺富老师。

张老师的《文学创作杂谈》的授课,风趣幽默,娓娓道来。他说,诗人必须要有思想,所谓的思想就是创作理念符合国家的大形势,符合诗歌本身的创作意图。他还说,有思想的作家,想问题比较深,看问题比较准。最后他还强调,文学不是普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我们发泄情感的通道。只要我们多读经典文章,吸收来自哲学、历史及有价值、有思想的东西,就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我们文思更加敏捷。

著名作家、故事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顾文显老师的授课,可以说是集文学文艺理论为一体,兼顾创作体会经典的内容,令在场每位文友感慨万千,心绪难平。顾老师说,文学是个大海,创作上就像站在海边一样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作品就像作家的“采血”一样,你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作家是否有作家的风度,“石头”要刻出石头的闪光。换位思考才能体现出创作者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辟蹊径与点石成金”是顾老师授课的主题。最后顾老师还结合自己创作的体会来谈创作的感悟。逆向思维,点石成金,是作家在创作路上的精髓。能比别人出巧的地方就能流传。特别是诗歌“送人玫瑰,留有余香”很重要。

听了专家的文学讲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心窗打开,灵感一触即发。回到度假村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创作感受。我也情不自禁尽兴写一首小诗《净月潭》:

身后 近看湖的蔚蓝

远看 山的连绵

树影婆娑 是我与你的交错

双手扶膝 净月潭今生回味

细数湖光山色的唯美

微微波澜 点缀着我心的疼痛

清隽 却无法可馨融入

傍晚 我和湖水走在阳光里

心中有风景的女人

不知谁懂我

净月潭 可否让远方的我

与你的擦肩 定格在瞬间

座谈会上参花杂志社副总编徐文就目前杂志社发展与前景给大家做了详细了汇报,并说举办这次净月潭笔会不仅让文友一饱净月潭的眼福,感受山水一色浓浓氛围,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热爱《参花》、支持《参花》,向杂志社投送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字。

徐文副总编还点名让沈社谈谈这次参加笔会的体会。沈社说,参加这次笔会的确是受益匪浅。有思想的作家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字,有思想的作家才能驾驭世界的风云变幻,才能在文化领域占有市场。沈社还对杂志社举办这次笔会所做的努力及亲和的办事风格给予了肯定,并强调办好任何刊物都需要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下午是旅游观光活动。净月潭是一个大的森林浴场,这里富含负氧离子,是长春城区的400多倍;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万公斤,为长春市提供5880吨纯净的氧气,每年可吸收尘埃3.6亿公斤,被誉为“城市肺叶”和“都市氧吧”。

净月潭的森林有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油松、水曲柳、白桦、云杉等树种,经过60多年的抚育生长,如今已经长出了一种禅意。我想,净月潭这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境界令人心旷神怡。因为这种有序的山野风景,与心贴得更近。沈社不停地赞誉这里的风景,满眼的青翠,满眼的湖蓝,湖天一色,白云翻卷,站在小木桥的身间,感受山水依存的美。我和娴雅轮流拍照,真不愿舍弃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梦间。

历时三日的笔会在二十日的上午即将落下帷幕,文友们相互留影,相互赠送名片。徐文副总编还为大家赠送了礼品当地特产,让文友感动不已。徐文副总编说,要以这次笔会为契机,建立一个“净月潭”群,让凡参加这次笔会的文友们友情再续,笔耕不止。

回来两天多了,心情还沉浸在净月潭。文学创作天地浩瀚,文字滋养回味无穷。长春笔会今生一次远行,也是心与山水之梦的贴近。

附诗歌:

车窗外的雨

雨滴打在车窗

无声无息

模糊的纱线

你不再是

我眼里的风景

路基上蹉跎的日子

没有来去的记忆

雨中那次懵懂

油纸伞把梦想撑起

车在行,雨哭泣

滴落的雨

我在倾听你的声音

那是风与雨的缠绵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参花徐文笔会
少年笔会
Quantitative coherence analysis of dual phase grating x-ray interferometry with source grating∗
金秋笔会
金秋笔会
金秋笔会
白山松水润参花
——写在《参花》创刊60周年之际
参花杂志社新春寄语
——暨贺创刊60周年
永远解不开的梁子
我到底在和谁比赛
碍于面子担保一个签名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