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12-14 07:15朱一文招仕富江启华苏晓雯
中外医疗 2014年6期
关键词:药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朱一文 招仕富 江启华 苏晓雯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湛江 524013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关节滑膜炎为该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此外该疾病还具有在结缔组织方面的广泛性炎症,主要表现在血管、眼部、皮肤、心肺、浆膜等方面,导致关节中的骨骼、肌腱、韧带以及软骨等受到损伤[1]。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在早期、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属于寒湿型,而在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属于阳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中晚期,观察其舌象可发现多种症状,如痰积、成疲、化热、伤阴等,因此在治疗中不应全部采取燥湿通络以及温经散寒的治疗方法,还需对阴阳偏衰以及气血亏损等进行考虑。该次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疗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52例,年龄最大为50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28.12±4.33)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3.97±2.12)年;经诊断,82例患者均确诊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辨证分型结果显示,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有21例为湿热蕴阻型,18例为肝肾不足,26例为寒湿痹阻,17例为气血疲阻。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西药治疗。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该次研究中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诊断中均是以美国风湿疾病学会在1987年所制定的第8版 《实用内科学》作为诊断依据[2],当患者满足以下4项诊断标准,便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①手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有异常;②具有对称性关节肿的情况,此情况持续时间>6周;③类风湿因子呈阳性,滴度在1∶32 以上;④每日晨僵时间不少于1 h,且晨僵情况持续时间≥6周;⑤腕部、近端指间处以及掌指等处具有关节肿的情况,此情况持续时间>6周;⑥至少有3 处地方具有关节肿的情况,此情况持续时间>6周;⑦具有类风湿皮下结节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41例患者均采取西药治疗,给予患者200 mg 维生素C 以及110 mg 维生素B,服用3次/d,另外给予患者25 mg 消炎痛片,1~2次/d。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具有血沉快以及白细胞上升的情况,则给予患者静脉滴注800 万U 青霉素+250 mL 葡萄糖溶液,1次/d,持续用药1~2周,并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服用5~10 mg 强的松片,3次/d。1个疗程为30 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

1.3.2 观察组 观察组41例患者均采取中医辨证治疗,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使用的基本药方包括多种中药,其中包含有6 g 生甘草、10 g 山药、30 g 黄芪、20 g 忍冬藤、10 g 黄柏、20 g金银花、15 g 牛蒡子、10 g 莪术、10 g 三棱、20 g 龟板、15 g 川芎、10 g 地龙、20 g 牛膝、20 g 当归、30 g 木瓜、15 g 丹参、15 g 茯苓、15 g 防己、30 g 熟地以及20 g 鸡血藤。

在此基本药方上,一方面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对药方进行加减:①肝肾阳虚:增加15 g 狗脊、15 g 鹿含草、10 g 巴戟、12 g杜仲、12 g 补骨脂、10 g 鹿角胶;②肝肾阴虚:增加18 g 白芍、30 g 旱莲草、30 g 女贞子、20 g 知母、12 g 麦冬、10 g 玄参以及10 g生地;③气血不足:增加20 g 熟地、15 g 白芍、10 g 五加皮以及20 g 党参;④脾胃虚弱:增加4 g 甘草以及12 g 白术;⑤痰湿型:增加10 g 竹茹、10 g 僵蚕、20 g 土茯苓;⑥湿热型:增加30 g 薏苡仁、10 g 木通、20 g 生地、10 g 玄参以及20 g 水牛角(先煎);⑦风湿型:增加10 g 防风、10 g 苍术、10 g 独活以及10 g 羌活,并去除基本药方中的龟板、莪术以及三棱。

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对药方进行加减:①坐骨神经痛:增加15 白芍、15 g 地龙、12 g 延胡索以及20 g 木瓜;②颈痛:增加15~20 g 的黄芪、当归、姜黄以及葛根;③背痛:增加白芷;④腰疼:适量增加秦艽、地龙以及续断;⑤下肢痛:增加15 g牛膝。

用药方法:水煎1剂/d,分2次服用,1个疗程为30 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

1.4 疗程评估标准

①痊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异常情况全部消除,且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②好转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异常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均有好转;③无效标准: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恶化[3]。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处理所有数据,并以χ2检验计数资料[4]。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其中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程漫长的特点,患者的发病期间,不仅会受到外邪的侵袭,还会出现正气不足的情况。所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应考虑到扶助正气,不应一味的注重疏风除湿、散寒清热等。中医认为,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其中外因为外邪入侵,而内因则是机体存在劳倦内伤、气血虚弱等情况。相关医学研究中表明,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是由肝肾亏损以及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主要补益肝肾,并采取活血通络、壮骨补节、祛寒、化湿、散风等辅助治疗。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应用通阳化疲消痹汤,药方中包含有多种中药,其中甘草可对多种药物进行调和,茯苓与防己具有利水除湿的功能,忍冬藤、黄柏、金银花以及牛蒡子等可起到散风清热解毒的疗效。木瓜、龟板、莪术、三棱以及丹参等联合黄芪,可起到益气补血的效果。当归、川芎、黄芪以及鸡血藤等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扶正祛邪以及益气补血的疗效,而山药、熟地以及茯苓等可起到滋阴补骨的疗效。相关医学研究中通过对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的疗效。该研究给予治疗组中医辩证治疗,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与76.67%,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5]。而该次研究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此基本药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的肿痛部位以及辨证类型,辨证加减药物,患者通过治疗后,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西药治疗,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疗法,疗效明显,值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患者关节炎的痊愈。

[1]韩秋玲.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11-12.

[2]盛好,安莉萍,孟东红,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近况[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130-132.

[3]杨宗强.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浅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6):28.

[4]于莉.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43-144.

[5]曾日华.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19):120-121.

猜你喜欢
药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张老师的“药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