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人民政协事业美好明天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几点认识

2014-12-17 13:48刘家强
团结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刘家强

共筑人民政协事业美好明天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几点认识

◎刘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新起点上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需要我们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更好履行职能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要求融入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好根本点、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立足点,更好发挥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特色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广泛凝聚智慧力量,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拼搏的历史进程中,共筑人民政协事业的美好明天。

要把好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根本点,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要原则上统一思想、坚定立场,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争取和支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健全政协重大工作主动报告、重要事项及时反映等制度,推动将政协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二是必须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能切实保证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力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深深扎根中国土壤,立足发展实际,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在这一重要原则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廓清社会上对政协性质定位存在的模糊认识。要把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准确把握政治协商是“在”政协协商,不是“和”政协协商,注重拓展协商平台、营造协商氛围;准确把握民主监督是提出批评意见,不是硬性约束,注重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提出问题。

要找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着力点,切实服务中心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聚焦推动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切实提高建言献策实效。

一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献计出力。紧扣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协调关系、强化监督,助推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顺利变为生动实践,是人民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组织委员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协商议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要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对重大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积极跟进,开展民主监督、提出批评建议,特别是从法治角度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使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推进。

二是紧紧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履职尽责。要增强群众观念,坚持把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出“点子”、开“良方”,促进重大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要改进工作作风,下移工作重心,引导政协委员下高楼、上炕头,出深院、到地头,更多走进所联系的群众当中,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做到知民意、接地气,察实情、讲真话。

三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健全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做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工作,密切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广泛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给凝聚思想共识带来了新挑战。政协要更好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包容多样、求同存异中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不断扩大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促使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成整个国家奔向现代化的滚滚洪流,共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要抓住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关键点,共促协商民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从发展人民民主的全局和高度,准确领会和贯彻落实讲话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战略思想和重大部署,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实现更加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献智出力。

一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独有、独到的民主形式,其成功实践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扩充了民主的内涵,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依托,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协商议政,引导人民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真正做到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原则,使人民当家作主更为具体地落实在国家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标任务,切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既是对以往探索成果的集大成,又有着眼时代要求的新发展,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强调具体操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全方位的、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探索建立政协同党政部门、社会组织沟通联系的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协商与立法协商、行政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促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是要把握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要特点,有效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经验丰富,制度保障有力,组织形态独特,功能优势显著。要把握这些优势特点,增强协商针对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根据政协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不同形式合理选择协商议题、确定参与范围、把握协商时机;提高协商活跃度,更加灵活经常地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注重协商实效性,制定好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推动政协重点协商活动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更好地实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要明确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立足点,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改进工作方式办法、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切实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一是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素质。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离不开学习;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增强政治素养和政治定力,也离不开学习。应探索建立机制化、常态化、网络化的委员学习交流平台,运用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开展灵活务实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素养、增进政治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到政治信仰始终坚定不移、政治立场始终旗帜鲜明、政治定力始终坚如磐石。

二是探索创新,不断增强调查研究实效。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职尽责的基础,要加强对各种调研活动的统筹,做到科学选题、合理组队、深入调查、强化论证,提高调研工作实效。科学选题,就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特别是以卡住大问题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从具体求深入,实现以点带面,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深入调查,就是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角度、全方位摸清实情,使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在客观全面真实的调查基础之上;强化论证,就是要鼓励委员在知情明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方式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分类、综合、推理等科学的理性思考,提炼出系统、深刻、务实的对策建议。

三是搭建平台,积极拓展联系群众渠道。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联系各方群众,人民政协开展群众工作具有独特优势。要认真总结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途径新载体,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畅通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引导和保障委员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协调群众关系。

四是营造氛围,形成团结合作良好环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团结合作是人民政协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核心精神。要配合有关部门改进委员产生机制,深入研究更好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吸纳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有效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要更好地形成畅所欲言的氛围,强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的方针,以对话协商的方式、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鼓励各种意见建议的交流交融交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共筑人民政协事业美好明天,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刘家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原载于2014年11月18日《团结报》第八版/责编 卢淼)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生态民主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