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2014-12-25 02:10赖永娥张朝阳欧有权李华娣罗润嫦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茯苓盆腔炎包块

赖永娥 张朝阳 欧有权 李华娣 罗润嫦(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佛山528000)

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可活血化瘀,缓消瘀块,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少腹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少腹瘀血积块、瘀血阻滞。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有协同活血化瘀、缓消症块的作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 25~59岁,平均(42.5±11.6)岁;病程 3个月~10年,平均(3.5±1.2)年;一侧腹痛 66例,双侧腹痛54例;腰骶酸痛50例,肛门坠胀2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3)年龄 18~60岁且有性生活者;(4)治疗依从性良好;(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多种药物过敏或已知对本药组成成分过敏者;(2)治疗前1周内正规使用过有关治疗盆腔炎的中西药物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盆腔疾病者。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处方:桂枝15 g,茯苓20 g,牡丹皮12 g,桃仁15 g,当归、延胡索、香附、白芍各 15 g,败酱草 30 g,以上药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处方:小茴香10 g,延胡索15 g,赤芍15 g,五灵脂10 g,没药15 g,肉桂15 g,当归 10 g,川芎 6 g,蒲黄 10 g,干姜 3 g。小腹凉加吴茱萸;赤白带加三七、茜草;腰痛加山药、枸杞子、狗脊;带下量多、色黄加芡实、白果、金樱子。以上药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具体评定标准详见参考文献[1]。(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3)症状体征:其中局部体征评分标准包括子宫活动度、子宫压痛、附件增厚、附件压痛、宫颈举痛、骶骨韧带,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包括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带下气臭,按照严重程度不同计分0、1、2、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4)包块面积: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腹部检查,记录盆腔包块大小的变化。(5)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常规方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非正态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中痊愈4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3%(8/60)、10.0%(6/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包块面积以及血液指标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局部体征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包块面积、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包块面积以及血液指标的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包块面积以及血液指标的比较 (±S) 分

组别 n 中医症状评分 局部体征评分 包块面积(cm2) 血液黏度(mPa·s) 红细胞压积(%)治疗组对照组P 60 60 4.86±1.21 5.92±1.35<0.05 4.35±1.23 5.23±1.76<0.05 8.12±3.26 10.18±5.32<0.05 1.13±0.25 1.53±0.31<0.05 36.55±3.21 46.55±1.23<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腰痛、带下、癥瘕”范畴,病因病机有湿热瘀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以及气虚血瘀,治疗上应采用活血化瘀为主[2]。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常用于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积液、小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等妇科疾病,桂枝入心、肺、膀胱经,温经通脉、化瘀导滞;茯苓入心、脾、膀胱经,可健脾益气,渗水利湿;丹皮、桃仁、白芍活血化瘀,加入香附、延胡索、当归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之功效[3]。

少腹逐瘀汤出自于《医林改错》,常用于治疗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等症。方中川芎、当归,赤芍能够活血散瘀、疏肝理气、养血调经;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没药等能散结定痛、活血祛瘀;干姜、小茴香具有温经活血、温暖冲任、散寒通阳的功能:本方温经散寒治本,活血化瘀治标,标本同治,相得益彰,善治寒凝血瘀之症[4]。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各味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加速病变部位药物的吸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血流变指标、包块面积、症状改善均优于单纯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少腹逐瘀汤并未加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能够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淳会蓉.桂枝茯苓胶囊辅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72

[2]徐红.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7):149-150

[3]朱秀丽.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J].陕西中医,2013,34(11):1 448

[4]傅捷,夏阳.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 513-1 514

[5]万占芳.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50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8):73-74

猜你喜欢
茯苓盆腔炎包块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