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搭平台 分层递进促发展

2015-01-03 06:31钱明明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3157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组师资

钱明明 (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315700)

多元融合搭平台 分层递进促发展

钱明明 (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315700)

一、舆论先导,达成共识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师资建设的过程中,舆论的宣传导向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大力宣传当下体育教育改革的形势,提出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形象、专业知识、体能、技能、教能等,触发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师资建设的主体,笔者利用教研、培训、会议等途径,让教师参与讨论本县的师资建设理念、目标、体系、内容等,并达成共识。其中,体育师资建设理念是“立足课堂,钻研教材;规范创新,注重实效;以点带面,以新促老”。

其中,“立足课堂,钻研教材”是指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是教学的载体,研究教材是每位教师必做的功课,每位教师都应该主动梳理教材体系,通读教材,钻研教材。“规范创新、注重实效”即规范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手段、方法等;追求教学实效,倡导形式与实效有机统一。“以点带面、以新促老”是指通过骨干教师带徒系列活动,提升全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交流和结对活动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摸索出“345”师资建设模式。其中,“3”是指三层次师资建设目标:教学规范→教学优秀→教科双馨;“4”是指四级师资建设体系:校本→片区→骨干带徒→县级,以校本建设为基础,以片区建设为媒介,以骨干带徒活动为辐射,以县级研训、竞赛活动为引领;“5”是指五个核心领域师资建设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体育运动技能、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二、构建框架,厘清思路

师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明确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需构建合理的师资建设内容框架,厘清工作思路,才能提高师资建设工作的实效性。笔者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认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为:教师职业道德、体育运动技能、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五个方面(见下图)。

体育师资建设内容框架图

从提高教师素养的作用上来讲,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职业态度决定职业高度,教育教学需要坚持专注、踏实严谨、精益求精;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及学校体育的使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教师的示范动作需要熟练、优美、标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才能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路线、方向、规格要求,在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动作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体育学科是一门关注人的身体发展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专业知识是能力与教学机智的基础,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的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强化专业知识是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它决定着教学质量,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如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教师的示范反映了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反映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因此,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点与关键;通过写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经常写作就会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

三、搭建平台,分层递进

1.夯实校本教研

教研组是实现学科教学质量管理、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争取校本教研实效的最基本组织,教研组长是落实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因此,笔者每学期对教研组长进行集中与个别的指导,指导内容有教研组长角色、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策划、组织等。每学期教研组长根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五个核心内容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并有序地展开活动。每两年教研室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评出县级规范、优秀、品牌教研组,如象山三中体育组参加宁波市第四批星级教研组评审并顺利通过。

2.加强片区教研

各学段组建教研团队若干个,每个团队由一名组长负责。要求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研究教学,以“研”的方式来反思和实践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片区活动以学年为单位,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9~12月,团队完成人人公开课、运动技能实训、“我的研教故事”征文写作等;第二阶段为次年的1~3月,完成片区赛课,选拔出县级赛课选手,再进行团队磨课;第三阶段为次年的4~5月,由教研员组织完成县级赛课、教学论坛、我的研教故事征文、基本功等比赛。片区教研增强了校际交流,形成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的浓厚的教研氛围,提供了教师教学反思的平台,搭建了教师成长的舞台。

3.发挥骨干作用

各学段成立骨干教师跨校带徒小组若干个,骨干教师为导师,约6个年青教师为学员,师徒结对三学年为一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计划,计划内容有本人现状分析、目标、措施等。导师制订带徒计划,明确带徒思路,带徒活动由集体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活动时间、主题、上课教师、上课课题、评课教师等在学期初就告知学员,并按时举行;个别辅导是导师单独对徒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使徒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快的进步。每一学年,教研员对带徒活动进行考核,对先进导师、学员进行表彰,通过近几年的带徒活动,师徒专业成长获得双赢,学员们的专业得到快速成长,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研训活动的组织能力等得到提升,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针对性,活动结束后学员要完成教学反思、评课稿、课例分析等作业,如小学带徒教研活动主题为技巧滚翻、篮球教材递进性教学,即对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技巧滚翻、二年级到五年级的篮球教材的教学进行研讨,三年可完成12个主题的教学内容研究。

4.教研员作好引领

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是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教研员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人。笔者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研工作目标,以骨干教师带徒活动为抓手,采取的措施有加强课程内容及教学常规实施指导,提升体育教师的体能、技能、教能;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搭建业务展示平台;推动、指导教师参加高一级职称评审等。要带好体育教师这支队伍,教研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需熟悉更多的体育教师,如笔者2010学年第二学期听了155节课,对全县70多位中青年体育教师的课逐一进行诊断,课后进行详尽地分析、指导,四年来,笔者完成培训项目15个;组织教研活动达130多次,听课节数多达800余节;组织县级教师业务比赛多达40余次,使全县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行为有一定的改观,有14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有4人次评上县骨干、县名师、市骨干称号,教师在市、省、全国各级业务比赛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组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