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5-01-03 06:31刘勇张晨重庆市人民小学400015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长江黄河情景笔者

刘勇 张晨 (重庆市人民小学,400015)

点击游戏:研究运用方法,体现游戏价值

“长江黄河”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刘勇 张晨 (重庆市人民小学,400015)

提及“长江、黄河”这个游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的普及面非常广,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运用。游戏的方法也很简单,将学生分成两边间隔一定距离面对面站立,一边代表“黄河”,一边代表“长江”,当教师叫到“长江”时,“长江”的学生转身跑,“黄河”的学生则追,反之亦然(见图1)。它主要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及奔跑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个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困惑,下面笔者把教学中运用这个游戏的一些做法提供给教师们,供大家参考。

一、将游戏植入教学情景中

我们在教学中很注重情景的呈现,常常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欲望。实践证明,将游戏与情景相结合,不但可以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更具活力,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具有角色意识,从而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对于“长江黄河”这个游戏,我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如:针对水平一学生的心理特征,爱模仿,喜爱亲近小动物的天性;笔者创设的情景是“森林王国”。让两边的学生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在场地中间近距离背对背站立(见图2)。同时在场地两边设置安全区,在听到教师叫到自己所代表的小动物时,迅速启动跑过安全区,而另一边学生则迅速转身追逐。通过情景创设,不但学习或者复习了动物模仿操,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还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不断地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2

而水平三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比较注意自身形象,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希望吸引异性的注意。如果还让他们模仿小动物,他们会觉得“幼稚”、无趣,也会感到羞涩,这样反而达不到游戏目的和效果。为此,笔者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创设的情景是“男生、女生”。在场地中间,男女生间隔3~4米面对面站立,听到“男生”则男生跑,女生追,反之亦然。通过情景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男生为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不断地提高自己奔跑速度,而女生为了获胜也会努力提高自身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游戏氛围,带动那些不愿意活动的学生一起提高。从实际游戏效果来看,笔者发现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水平层次,但是笑声、汗水,认真的眼神是一样的。每当教师发出信号后,学生都是“啊~”的一声迅速奔跑,然后又嘻嘻哈哈的回来。每当看到学生满头大汗还喊着“再来一次”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将走跑类游戏情景化,也符合“新课标”关于课程设计思路方面提出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将游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将游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特殊的认识活动,它将更具针对性和教育性。前几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广为流传,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做“长江黄河”这个游戏时将之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相结合。将口令信号从“长江”、“黄河”改为“喜羊羊”与“灰太狼”。规定在跑回安全区时,还要立正站好同时呼救(立正站好代表“关门”)。教导低年级学生不要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家里,如果不小心让坏人进来了,也要迅速躲到房间里,并且呼救。

而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更具有认知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实际情况,笔者则是结合今年风靡的电视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撕名牌”的游戏。将学生分成红蓝两队,每人背后贴上“名牌”。当教师叫到红队(蓝队),红队(蓝队)迅速向安全区跑,蓝队(红队)则去追逐。可以让学生互相协作,保护能力弱的同伴。最后看哪队的收获的“名牌”多则获胜。在该游戏的实际操作中,除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外,一定要先跟学生说清楚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矛盾。这些设置不但让学生更具角色意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去应用自己所学会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的理念。

三、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处理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这里所说的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处理指的是,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设游戏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游戏情景中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如笔者在教学水平一《各种姿势起跑》时,将动物模仿引入“长江、黄河”的这个游戏中。让两边学生各自模仿不同的动物形态,当教师叫到哪种动物,则哪边跑(动物形态包括兔子—站立、大象—弯腰、团身蹲—刺猬和小马—单脚立等)。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快速反应和迅速启动的重难点,不但将奔跑距离(5~10米)缩小,还将两边学生之间的间隔(A与B的距离)逐渐缩短。教师用语言引导:“孩子们想想,你们之间的距离近了,那么怎么做才能够不被抓到或者抓到别人?”这样,学生为了获得游戏的胜利,则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起动速度和反应速度。从游戏过程中,笔者发现每当缩短一次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引起一阵惊叹。在学生“啊”的叫声中,看到每一位学生越来越认真的表情和略带紧张的情绪。笔者知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这样把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将游戏进行了游戏化处理,不但让游戏焕发了生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游戏的做法、了解了这个游戏相关的知识与规则),更让教学焕发了活力(让学生在尽情地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各种姿势起跑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等相关知识,掌握了快速起动的技能)。在将游戏进行游戏化处理的过程中,除了对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的改变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了口令的节奏和声音的变化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如:“大象~兔子,大象~兔子,大象~兔子,大象!”通过这些口令快慢变换,声音大小起伏变化,笔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的表情和情绪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学生将快速反应应用于活动中,这比教师们强调一百遍“注意力集中,快速反应”管用。

四、游戏运用一定要符合学情

现行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中,也要求教师做到整合教学资源,运用游戏时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各水平段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所教学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的教学基础,然后才对这个游戏进行改编或改创,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通过改变游戏的规则和方式方法以及场地的设置,将游戏应用在不同的教学中,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如在教学水平一《各种姿势起跑》时,将动物模仿引入“长江黄河”这个游戏,这本身就是对“长江黄河”的一个拓展,同进也使学生在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同时也复习了动物模仿这个教材。另外,运用的过程中,我通过更改发出信号的方式发展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心算能力。规定计算结果是单数则“大象”跑,双数则“兔子跑”。如:“3+2”“10-6”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我们学过的知识是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应用的”,这样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使得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又如笔者在教水平三的学生篮球运球后,就很巧妙地用“长江黄河”让学生在快速奔跑中领略了篮球快攻战术的魅力。我们让每个学生持球,分成2队,每队男女均等,同时将学生之间的间隔定成5米左右,同时错位侧身站立。当教师喊道男生时,女生用单臂或者双臂将球抛向男生方向,而男生放下自己的球迅速起动,在球落地一次后或者落地前将女生抛来的球接住再运球走或是上篮。反之亦然。通过这样的与学情相符的处理与运用游戏的方式,不仅使游戏更具生命力,更使得多元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重庆刘勇

猜你喜欢
长江黄河情景笔者
情景交际
老师,别走……
三月流韵
中国心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春天的马蹄声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