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念的时代特色

2015-01-03 07:40张博闻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6期
关键词:同胞阶层政党

张博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念的时代特色

张博闻

Poin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念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凝聚的过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今社会的和谐文化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有所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观念是反应当今社会中的政党、民族、阶层、宗教等不同层次的和谐内涵。这些方面的和谐内涵则是我们当下所认同的和谐内涵,也是我们的党和国家所追求的和谐文化发展方向,研究这几方面的和谐观念对分析这些和谐观念的时代特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追求和谐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不断努力前进,智慧的思考在不断的凝结,绝不低头的奋斗,让和谐变得那么神圣而且散发着光芒。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和谐的渊源、在当今社会和谐建设的内容以及我们要弘扬和谐的内容等。历史的洪流,像大浪淘沙一样,经过数千年的沉淀,我们发现和谐的思想像金子般闪烁着光芒。

一、政党的和谐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建设社会主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的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的党、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提供稳定而又团结的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政党的和谐。政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在上层建筑中和谐政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一个社会中的上层建筑的稳定和有序运转。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把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发展、为国家谋富强作为政党发展的最高准则,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和谐共处就能促进政党和谐的有序发展和成熟。

正确认识政党和谐的内涵是政党和谐能够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在当下环境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唯一方式。在政党和谐的定义中有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政党内部的和谐稳定以及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共存共生。政党内部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政党的内部组织性、纪律性较强,党员同心聚力,共同为实现该党最高目标而做出最大的努力。党际之间的和谐意味不同党派之间要保持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当然,和谐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意味着一党独大,而是在承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而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在我国各政党在共同目标和利益上形成统一的认识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民族的和谐

民族和谐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存共繁荣,实现各民族团结平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民族和谐的指向性明确,即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团结一致,实现各民族和平共存,友好往来,共同抱有一样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在留存本民族的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民族和谐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民族分布的实际情况以及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下,结合新的历史形势,做出的指导性思想,为更好的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指出了明确而又清晰的方向。

在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民族和谐是其历史保障和基础。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纵观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只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才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充分调动全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向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宗教的和谐

宗教和谐的内涵在于通过宗教之间以及宗教内部的资源整合,形成基于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宗教文化氛围。构建宗教和谐,需要我国宗教体系凝心聚力,各教派之间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在宗教内部,要实现宗教的稳定和追求理想意识的伟大和积极,在宗教内部要完善其教义的核心追求和精神食粮。宗教与宗教之间,要充分意识到实现共同努力,为人民的精神生活谋福祉,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进行祈祷,宗教之间和平相处,摒弃前嫌,携手当下,共同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在宗教和社会方面,宗教的初中要为社会服务,尽可能多的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幸福,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弱化社会矛盾现状,发展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存进社会和谐,进而反哺宗教和谐。

在建设宗教和谐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爱国爱教,坚持宗教的信仰自由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各个教派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相关的宗教活动,同时依靠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个教派之间,要保持着和而不同的共生关系,不同教派的教义和教规都有所不同,但是其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就是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帮助人民摆脱精神上的困苦和心灵上的折磨。在当下社会,宗教应该将其教义的内容和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联系在一起,提倡人民通过诚实劳动以及应用智慧收获劳动的果实,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在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中寻找精神上的富足。积极发展宗教中正面、积极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服务。在另一方面,宗教的和谐建设必须坚决反对歪理邪说的破坏和无端挑衅,维持宗教信仰的纯洁性和积极性,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同其他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坚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帮助困难人群,造福社会和民众,与人为善,用实际行动见证信仰。

四、阶层的和谐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阶层划分越来越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社会的分化更加剧烈,进而在社会变革的过程当中,阶层之间的和谐尤为重要。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不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实现阶级的和谐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需求,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进一步的促进社会矛盾的缓和化和平稳化。

在阶层和谐构建中,还要注意融合互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过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又重大变化。新阶层不断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和激化。如何把当前社会的不同阶层相融组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摆在实现阶层和谐上面的一个新的难点和挑战。阶层和谐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运用积极而有效的政策,努力建造和谐的氛围,团结强大的力量,使所有阶层在和谐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佘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五、国内外的和谐

这里的国内外和谐,是指国外侨胞和国内同胞的和谐。国内外和谐,作为新时期对于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理性期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理好海内外同胞的关系,处理好具有不同政治身份但是有相似文化背景者之间的关系,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21世纪中国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

在构建国内外和谐的过程中,要清楚的分析到国内外同胞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益和谐是一种根本和谐。实现利益和谐的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国内外同胞都认识到中华民族使其最根本的血脉渊源,实现国内外同胞的伟大利益诉求,就是统一国内外和谐的根本方法。因此社会关系和谐的根本和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就必须努力统筹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让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得以满足。

在国内外和谐的问题上,就是在实现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下的感召下,以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齐心实现民族复兴梦为共同目标中体现以及关心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发展经济的具体利益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是处理好他们的主要利益关系,进而为促进国内外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谐内涵的渊源留长是国内外和谐的基础。对于国内外同胞而言,文化的和谐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港澳台同胞所在地区、海外侨胞、华人所在的爱国文化和谐共存。实现政治上的和谐认同也是海内外同胞认同的重要方式,政治和谐统一就是大陆同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以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复兴发展为目的,实现中华儿女的精诚团结。在国内外同胞的关系中,国家的公共利益和核心利益是爱国主义、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博闻(1990— )男,辽宁锦州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同胞阶层政党
两岸同胞一家亲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