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导配合排石颗粒应用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效果的影响

2015-01-04 07:56董春燕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排石体位输尿管

董春燕

(江苏省徐州市矿物集团第一医院 221131)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采用水下高电压电容器发生电火花,使局部水汽化而产生高能冲击波,经反射聚焦而击碎结石,使之随排泄液排出体外,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肾气虚为热所乘,膀胱气化失常,气血瘀滞,湿热郁结下焦,尿中杂质聚为砾石,阻塞尿道,气机不畅则痛。同时热邪伤及血络,日久将损害肾功能。对碎石后病人的指导长期以来西医几乎仅仅是经常变换体位,适当活动,多饮水等内容比较笼统,不利于提高排石效果。通过临床观察,根据不同位置结石的移动特征和水利尿的规律,制订了相对完整的碎石后体位指导措施辅助中药制剂应用护理方案。2012年8月~2013年8月对60例行体外震波碎石术的住院病人进行碎石后体位运动指导和排石颗粒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病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3个月;单发结石,结石长径不超过2cm;碎石前无明显肾及输尿管积水或仅有轻度积水;单次碎石成功,B超下最大颗粒不超过3mm;无体外震波碎石术禁忌症。选取符合上述条件者120例,所有病人均经B超或腹部平片确诊,按结石的部位划分为:肾上极及上段输尿管结石52例;肾中极结石14例;肾下极及肾下盏结石12例;中段输尿管结石28例;下段输尿管结石14例。将120例病人按结石部位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男的36,女的24例;年龄20至49岁。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45~19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1.1 实施方法

1.1.1 运动和体位指导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实验组由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体位改变、运动配合使用排石颗粒。向病人说明原理及其重要性,告知排石颗粒用法,并对具体动作进行示范,激发病人执行计划的积极性,使计划转化为病人的自觉行动。对照组对体位改变、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不做具体要求,只嘱其多运动、多饮水。学位、按摩、倒立排石等以利于结石的排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照常规执行。碎石后由专职护士根据结石情况进行连续变换体位方式的指导。具体方法为(1)对于肾上盏及输尿管上段处结石的患者和肾盂处结石患者给予指导其先叩击再跳跃。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少弯腰,避免结石返回肾内。(2)对于肾中盏处结石的患者予指导其采取先健侧卧位并叩击患肾区后再进行跳跃运动。(3)对于实验组肾下盏处结石的患者指导采取头低脚高健侧卧位,同时间断叩击患侧肾区。输尿管中段结石病人,指导其进行患侧单脚跳跃运动。输尿管下段结石病人,指导其进行健侧单脚跳跃运动。(4)较大输尿管结石采取平卧位2~3天。使结石缓慢排出,防止排石过快导致“石街”的形成。(5)膀胱结石1~2天采取侧卧位排尿。肾盏结石行ESWL2~3天后,开始行体位与运动排石。以上排石均在患者服用排石颗粒后实行。

1.1.2 运动方式指导 实验组病人在采取连续体位变化后进行运动指导。由护士制定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每天3~5次。其它试验组患者日间每小时1次,每次5min~10min,每天不少于10次。以上运动均在患者饮水后进行。

1.1.3 饮水方式指导 实验组病人每日3餐餐时摄水量依据病人平时习惯不做限制,其余时段的饮水量及时间安排按计划执行。使病人每日餐外饮水量达3000ml,即每日06:00点晨起饮排石颗粒冲剂1000ml;;每日15:00点饮排石颗粒冲剂1000ml;每晚睡前20:00点饮排石颗粒冲剂1000ml。

2 结果

2.1 观察排石情况嘱患者每次排尿都在清洁的痰盂内,注意有无碎石颗粒。限制钙的摄入,适当饮食调节,可以预防结石的再生,建议2周复诊。

2.2 治疗效果评价 病人于碎石后第7天拍腹部平片,并与碎石前腹部平片对照以判断治疗效果。结石完全排净为治愈;残余结石小于原结石的50%,伴或不伴有位置下移为显效;残余结石大于原结石的50%,肉眼可分辨出体积减小或有明显的位置下移位有效;结石较前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第7天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3.1 体位运动疗法的影响 选择运动方式的原则是使结石受到尽可能大的震动,使结石相互分离,并借助自身重力顺利排出。运动方案应根据不同部位结石的受力特点以及尿路自然走行的曲线特征,应用科学的运动方式来促进结石的排出。有研究者认为,肾上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在ESWL后应坚持直立跳跃,肾下盏结石在倒立位时有利于结石顺利通过盏颈,而肾中盏结石则要求病人保持侧卧位,使结石位于盏颈的正上方,从而借助自身重力顺利排出。

通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ESWL后第7天的排石情况,发现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碎石后采取科学的运动方式和饮水方式能够提高排石效率。分析原因,认为主要与以下有关(1)运动量的差异,对照组病人虽被鼓励多活动,但由于为自主随意活动,其运动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而实验组则是由护士制订运动计划,病人按照计划完成每次运动,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可以得到保证。(2)运动质量的差异,对照组运动方式是根据个人对疾病的理解而采取的,缺乏科学性,运动效率低下,而实验组病人由于得到科学的指导,每种运动都是针对各自结石的位置、受力方向以及上尿路的情况所设计,因此运动质量明显提高。(3)鼓励患者多进行跳跃运动,叩击腰背,以促进碎石排出,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排石体位,肾结石碎石后,卧向健侧以利于结石排出。结石较大,1次粉碎较多,为了避免碎石在短期内积聚于输尿管内形成石街,应指导患者多休息,卧向患侧以减慢碎石排出速度,减少碎石堆积机会。肾下盏结石采用头低脚高或倒立体位,马蹄肾结石采用俯卧位,以利结石尽快排出。

3.2 指导病人饮水的影响 指导病人服用排石颗粒根据中药中通淋利尿药物应用配合大量饮水,可使尿液冲刷力增强。通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碎石后第七天的排石情况,发现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碎石后采取科学的运动方式和配合中药制剂能够提高排石效率。分析原因认为主要与以下有关:运动量的差异。对照组病人虽被鼓励多活动,但由于为自主随意活动,其运动时间和强度因人为宜。而实验组则是由护士制订运动计划,病人按照计划完成每次运动,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能够得到保障。运动质量的差异。对照组运动方式是根据个人对疾病的理解而采取的,缺乏科学性,运动效率低下。而实验组病人由于得到科学的指导,每种运动都是针对各自及时的位置受力方向以及上尿路的情况所设计,因此运动治疗明显提高。药物的差异。对照组病人虽被鼓励多饮水但对于多少是多的问题,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饮水量得不到保障。而实验组病人每次配合中药制剂,水利尿功效明显,增强尿液对结石的冲刷率。

我们认为运动指导配合排石颗粒应用对提高体外震波碎石术后病人的排石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排石体位输尿管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教你一套排石操
练习排石操助排石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中药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76例体会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