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影响

2015-01-04 10:04张晓会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强国冰雪竞技

张晓会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影响

张晓会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为探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意义和对建设体育强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建设体育强国有下列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能够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整体水平,提高冰雪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推进冰雪体育产业和冰雪体育文化的高速发展等;整体来说,对加速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和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冬奥会;中国梦;体育强国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上投票决定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地,最终北京胜出,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北京获准举办第24届冬奥会,预示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中国也将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冬奥会的国家。现探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意义和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影响。

1 北京申办冬奥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讲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中国已经成功举办夏奥会,夏奥会项目的竞技体育实力有些已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时申办冬奥会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冬季项目的整体实力的需要。而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实现了上述目标,同时也圆了“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一个“中国梦”。

2014年2月7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俄罗斯索契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出席了开幕式。这是在我国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中第一次出现我国最高领导人的身影。此举体现了全国人民对申办冬奥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决心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见中国代表团时讲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2]习总书记以其对体育内涵和体育功能的深刻见解和准确把握,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相融合,把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提升到推动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3]。

综上所述,我国已从国家层面把申办冬奥会、建设体育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成功申办冬奥会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完成了建设体育强国的一块重要拼图,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雄伟征途中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2 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女排为代表的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在精神上给予国人极大的鼓舞。1983年,“20世纪内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在国务院批转原国家体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的通知》中被第一次提出。在时隔一年后的1984年10月5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对这一目标又进一步作出了表述,即“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3 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标志着我国已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里程”[4]。这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基调,“体育超越经济、竞技体育超越群众体育”,两个“超前发展”理论被确立。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努力的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已稳固在世界第一集团。2008年北京夏奥会刚刚结束,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站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战略部署,即“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5]。由此,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愈显踏实、稳健。

关于体育强国的研究,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和竞技体育现状,对体育强国的内涵、评价体系、基本特征、实现路径等方面应给予符合时代潮流的解读。总体来说,体育强国包含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4个方面的内涵,另外还应包括体育事业、体育法制、体育科技、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国际体育交往、体育国际竞争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认知、体育场馆、体育人口等方面的内容[6]。基本特征为:竞技体育布局合理,整体实力强;群众体育国民体质强,体育参与质量高;体育产业发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体育强国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目前我国体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调整竞技体育发展布局,拓宽群众体育参与渠道,加大体育产业投入,提升体育文化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如果说北京夏奥会的成功举办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成功范例,那么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成功将再一次实现了体育强国战略的需要。

3 北京申办冬奥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影响

3.1 加速冰雪项目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在我国夏奥会取得领先地位的同时,我国冬奥成绩有所进步,但是相较其他体育大国仍有明显差距。

由表1可以看出,与同为世界竞技体育整体成绩处在第一集团的美国、俄罗斯两国相比,我国冬奥项目成绩差距明显,同时也反应了我国竞技体育夏、冬项目发展失衡的现状。完成体育强国的建设,可以冬奥项目的成绩进步作为突破口,缩小与其他竞技体育强国的距离,做到夏、冬项目共同协调发展。

表1 索契冬奥会中、美、俄奖牌榜排名

3.1.1 推动了“北冰南展”发展战略进程

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我国冰雪项目大部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开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北冰南展”战略,力图打破地域的局限,推进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随着体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冰雪和人工雪场相继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南方不适宜进行冰雪运动的难题,目前我国建设有400多个滑雪场,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已有起色,但由于长期的认识观念仍难以普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必会提升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提高国人对冰雪运动的认同,有效推动“北冰南展”发展战略的进程。

3.1.2 创建了以北京、张家口地区为核心的冰雪训练基地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会使我国现有的冰雪项目布局产生调整,北京、张家口地区的冰雪运动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冰雪场地设施的完善和冰雪运动品牌将会成为这两个地区新的城市名片;冰上训练基地和雪上训练基地的建设和投入势必使北京和张家口地区成为我国冰雪项目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3.1.3 促进了冰雪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水平是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相较夏奥会项目,我国目前冰雪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较少,项目的自身特点、地域的局限性和国人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冰雪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过,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否,与东道主的成绩是否优异有直接关系。为了实现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必将利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优势聚力发展冰雪项目,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利用各种有利机制,通过基地建设、校园推广、赛事举办、竞争选拔等渠道完成冰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训,提升冰雪项目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将会形成以加速冰雪项目建设为主导,以推进“北冰南展”、打造项目发展格局、促进后备人才培养为抓手,最终实现冰雪项目竞技成绩提高、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提升的新局面。

3.2 提升冰雪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

群众体育是衡量体育强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我国长期以来冰雪运动的参与人群基本集中在北方地区,发展不均衡,参与人数较少,占全国群众体育人口比例小,难以起到增强国民体质和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的开展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申办冬奥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显示了国家领导人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体现了对提升冰雪运动地位的要求。2014年11月18日,张家口崇礼县举办“滑雪节”,各大雪场迎来首批滑雪爱好者。据崇礼县统计,截至2015年1月3日,全县滑雪总人数39.5万人次、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28.6%、29.1%;全县游客接待总人数为60.76万人次、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27.3%、28.1%。

国家的重视和场地设施的完善,必然会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将会大幅度增加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提升冰雪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

3.3 促进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和冰雪体育文化繁荣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为2022年冬奥会地区经济发展开通了思路。《申办报告》也体现了区域经济生活发展与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遗产继承有机结合的思想[7]。围绕冬奥会举办地区,以冰雪为主题,形成城市—体育—文化为一体的体育产业链,以冬奥会为契机完善冰雪体育设施建设,以群众体育参与为基础优化体育场馆利用,以冰雪文化为吸引力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北京市长王安顺同志所展望的局面:“冬奥会将有力地促进在长城脚下建立一个重要的全球冬季运动中心,将为北京等地留下大量宝贵的奥运遗产,即推动中国的冬季体育产业和市场发展;广泛推广校园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为数以百万计青少年提供参与冬季运动的机会;形成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模式;通过京津冀文化旅游带的发展为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创造约数十万个就业机会。”[8]

4 结束语

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迈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坚实一步。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增添了动力,为国人实现中国体育梦点燃了激情,为“和平崛起”中的大国风范赢得了又一个展示平台。对贯彻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升冰雪运动整体水平,优化冰雪项目布局,增加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促进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刘盼盼,刘纯献,冉祥华.习近平主席索契冬奥会之行看体育与外交的相互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1-6

[2]习近平.我专程来到索契为你们鼓劲加油[EB/OL].[2014-02-08].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2/08/c_133099432.htm

[3]李斌,李铮.习近平31日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EB/OL].[2013-08-31].http://www.gov.cn/ldhd/2013-08/31/content_2478294.htm.

[4]陈玉忠.体育强国概念的缘起、演进与未来走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142-145

[5]鲍明晓.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6):1-6

[6]黄莉.从体育强国内涵探究体育综合实力构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4):15-20

[7]孙科.2022年北京冬奥会:改革·转型·引领:易剑东、张斌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5(5):1-8

[8]汪涌,高鹏.《评估报告》肯定北京申办冬奥会的三大理念,对申办取得成功充满信心:专访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EB/OL].[2015-06-02].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5-06/02/c_127871017.htm

(责任编辑:李力)

版 权 声 明

《宿州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为提高传播效率,本刊编辑部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期刊社、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华艺线上图书馆、教育阅读网、《宿州学院学报》网站在其相关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上述单位的著作权使用费已抵文章在《宿州学院学报》上发表费用的补贴,本刊编辑部不再另行支付稿酬。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编辑部的上述声明。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13

2015-08-18

宿州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szxyjyxm201326);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ASS2013135)。

张晓会(198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G80-05

A

1673-2006(2015)11-0051-03

猜你喜欢
强国冰雪竞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竞技精神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