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分析

2015-01-04 09:59汪凤林王秀云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宿州市宿州水资源

张 生,汪凤林,王秀云

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宿州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分析

张 生,汪凤林,王秀云

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宿州市;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水环境治理

1 问题的提出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苏鲁豫皖交界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两淮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煤炭资源的开采,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得以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损毁和沉陷。采煤造成的沉陷区问题制约着矿区及周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方面,刘婧主张各级政府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解决沉陷区移民问题,以促进沉陷区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李艳芬等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沉陷区绿馨生态园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提出政府、生态园和煤矿三方面共同治理的新思路[2];谷得明等就沉陷积水区的渔业水环境进行了研究,提出控制内、外污染源,以改善当地渔业水环境的建议[3]。但针对宿州市煤炭开采沉陷区与综合治理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可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 宿州市采煤沉陷区分布

3 宿州市采煤沉陷区面临的问题

3.1 采煤沉陷区地矿关系日趋紧张

统计表明,宿州市采煤沉陷区土地大部分是平原农业区的可耕地,可耕地的沉陷意味着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相伴的村庄搬迁、原有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沉陷区居民的安置问题尤其是其住房和就业问题在地矿关系矛盾中显得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3.2 采煤沉陷区的水环境问题突出

4 宿州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思路

4.1 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

4.1.1 采煤沉陷区居民住房安置

据估算,每年近15个村庄的搬迁,再加上已累计搬迁的162个村庄,可以看出宿州市采煤沉陷区居民的住房安置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宿州市整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宿州市政府提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区联动,各负其责”的治理思路,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居民搬迁问题进行协调处理。首先,迁入地区位置的选择。新居民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确保所选择地区不会发生二次沉陷,并充分考虑沉陷区的灾害这一动态性特征[6],避免出现二次搬迁。基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居民区的规划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搬迁居民的地方情感和文化习俗等,努力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其次,采煤沉陷区居民的搬迁、安置和补偿等各项工作,可参照2008年安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进行实施。其中,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的相关事宜和工作进度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以保障居民住房等问题得到切实有效地解决。

4.1.2 采煤沉陷区居民工作规划

4.2 采煤沉陷区水环境治理

4.2.1 采煤沉陷积水区综合治理

图1 淮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宿州市是皖北地区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其境内水资源主要依赖于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9],而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1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宿州市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成为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宿州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充足的地表水体拦蓄和调蓄工程,而采煤造成的巨大沉陷坑则为地表水提供了蓄存空间。一方面在汛期可将区域内过量的地表径流和过境水流引至沉陷区储存,在枯水季节再将汛期所储存的水放出来,以缓解地表水资源在季节上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宿州市采煤沉陷区还可作为淮水北调的蓄水池。淮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政府为缓解皖北地区特别是宿州和淮北两市水资源紧缺问题而规划建设的。

4.2.2 采煤沉陷区水质综合治理

采煤沉陷区在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可以成为区域间重要的蓄水库,但要保证水质安全。由于接近煤矿开采区,矿区内的废水以及周边洗煤厂的废水易流入或渗入到集水区而影响水质。对采煤沉陷区水质的监管应从治理和维持两方面双管齐下:首先,在治理方面,防止污水、废水的流入,加大对污水的处理,对产生的各种污水要坚持“先处理、后排放”的原则,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要统一回收、统一处理等。其次,在水资源质量的维系方面,应做好相关监管工作,对各沉陷区的水质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水体环境,为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的水源。水质相对较好的地区还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已有的条件为当地居民提供收入来源;水质相对较差的地区,要对积水进行处理和修复,可设置生态修复试验区,探索沉陷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已有研究证明,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煤矿矿井水能够作为工业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用水,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11]。

4.2.3 采煤沉陷深度较浅地区治理

5 结 语

采煤沉陷区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影响宿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综合考虑采煤沉陷的现状,在立足采煤沉陷区已有的问题上,以后应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统筹规划,致力于解决采煤区问题的同时联系其他方面的整治,以促进综合治理。宿州市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并提出若干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

[1]刘婧.资源型城市衰竭时期沉陷区移民现状与问题初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4):51-54

[2]李艳芬,白林.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流转新模式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68-71

[3]谷得明,严家平,范廷玉,等.淮南潘集采煤沉陷积水区渔业水环境评价[J].环境工程,2014(9):134-138

[4]钱谊,汪云岗,黄芳,等.采煤塌陷区现状分析及生态开发利用状况[J].煤矿环境保护,1993(2):2-6

[5]张生,洪城.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5(1):95-98

[6]张曦沐.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2011:33

[7]李松,秦元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20

[8]陈波.促进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政策思考[J].财经界,2013(12):254-255

[9]张剑.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治淮,2012(10):46-48

[10]范晓君.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J].江淮水利科技,2011(6):17-20

[11]王飞.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66-67

[12]钱庆高,袁文瀚.徐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法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1):117-119

[13]王辉.采煤沉陷区湿地建设与水资源调蓄作用研究[J].人民黄河,2013(7):51-53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30

2015-07-28

宿州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宿州市重污染河流氮磷污染背景值及多源贡献识别研究”(2014JB02);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平台项目“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战略研究”(2012YKF11)。

张生(1960-),安徽宿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

P69

A

1673-2006(2015)11-0115-03

猜你喜欢
宿州市宿州水资源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拼 搏
揽 月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