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应激事件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2015-01-04 10:04张嫣然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消极智力高校学生

张嫣然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
与应激事件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张嫣然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选用“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问卷”和“高校学生干部应激事件应对方式问卷”,对安徽师范大学和淮北师范大学的300名学生干部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五个方面与高校学生干部的三种应对方式(成熟、不成熟、混合)显著相关。经数据分析与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在控制消极情绪发泄方面的能力较强;在寻求外界支持和积极补救方面能力较弱;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呈现为成熟型的特征,情绪智力越强,其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越成熟。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应对方式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情绪重负年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这种家庭氛围可能给孩子将来进入大学校园产生情绪问题埋下隐患。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诸多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冲动、抑郁、焦虑、易怒等。这些情绪的爆发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降低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学生中有一个代表性的群体——学生干部,他们在品德、学习等方面均是普通学生的榜样。学生干部的言行可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引导普通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生干部是由老师和学生从众多学生中共同挑选出来的好学生,他们被公认为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学校学生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和良好的应对方式。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由美国耶鲁大学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玛依尔(Mayer)提出,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应激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Folkman和Lazarus将“应对”定义为:“当一个人判断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会为自己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他为处理(减低、最小化或忍耐)这种交互作用中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方式。”[1]

本文尝试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应激事件方式的影响因素视角,来探讨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应激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以随机方式选取淮北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300名学生干部,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3份,回收率94.3%(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改编的情绪智力问卷。问卷共38题,从理智调控情绪、控制消极发泄、寻求外界支持、控制消极暗示以及积极补救5个维度来调查学生情绪智力[2]。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837,分半信度为0.668,由此得知问卷的结构良好,5个维度的因素与问卷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0~0.724,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35~0.54。

2.2.2 高校学生干部应激事件应对方式问卷

学生干部应对方式问卷中共设置6个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由62个问题构成。6个分量表归纳3种应对方式维度,即成熟维度(解决问题和求助)、不成熟维度(自责、退避和幻想)和混合维度(合理化)。试测结果表明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成熟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0.73。

2.2.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全部由SPSS19.0中文版统计软件处理并分析。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特点3.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一般特点

由问卷数据分析得知,在因素2(高校学生干部控制消极发泄)题项平均得分最高,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干部能够较好地控制消极发泄的情绪智力,而在因素3(寻求外界支持)题项平均得分最低,低分值可折射出高校学生干部在情绪不适时主动寻求外界支持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

各因素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如下:排在第一位的是因素2(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其次是因素1(理智控制能力),第三是因素5(积极补救能力),第四是因素4(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第五是因素3(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表2)。

表2 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注:*代表P<0.05;***代表P<0.001,下同。

3.1.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

(1)学生干部情绪智力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从表2可以得知:女学生干部在因素3(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方面明显强于男学生干部。这主要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男生血气方刚,很容易情绪化,易冲动;而女生相对理智,其理智控制情绪的能力优于男生。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过激反应(诸如攻击性或是控制欲等方面)是由荷尔蒙分泌水平的高低决定的。从荷尔蒙分泌水平来看,男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因此女生在因素1(理智控制能力)方面较男生要强,男生则显得弱些[3]。上述分析是以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的生理差异基础上作出的。除此之外,几千年来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也能支持上述论点。在社会生活中,男性大都被赋予果敢、刚毅,抗击打的硬汉形象,当遇到情绪不适的情况,男生多不会去寻求外界帮助,而是认为靠自己的能力能解决问题。女生则恰恰相反,由于赋予弱者的角色,求助对于她们来说,不是丢人的事,当她们遇到烦恼时,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更多地向自己的同伴或是亲人倾述,希望得到倾述对象的支持、帮助和理解。

(2)学生干部情绪智力在“是否独生”维度上的差异。在情绪智力各因素和问卷总分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干部之间差异明显。从表2不难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方式上,独生子女占多数。这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就养成了遇到困难就向父辈们寻求帮助与支持的习惯,而非独生子女虽然最初在遇到困难时也有向父辈们寻求帮助与支持的行为,但多次寻求支持而得不到帮助与支持之后,形成了他们凡事靠自己的性格,因此,非独生子女在寻求外界帮助与支持方面低于独生子女。

(3)学生干部情绪智力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由表2可知,学生干部在因素1(理智调控情绪的能力)和因素2(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的年级差异明显,事后检验可知:低年级学生干部的理智控制情绪能力优于高年级学生干部,低年级学生干部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表现仍优于高年级学生干部。

3.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应对应激事件方式的关系

3.2.1 高校学生干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

应对方式指的是个体在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应答性手段[4]。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研究得知:高校学生干部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更多地考量选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极少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干部应对方式表现出较为成熟的总体性特征,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干部在应对一些应激事件过程中更多选用的策略是解决问题与求助。高校学生干部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通过层层选拔、精心挑选出来的好学生,因此他们在应对方式上具有比普通同学更成熟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判断。

3.2.2 高校学生干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面已探讨了情绪智力的男女两性的差异,得出女生在求助外界帮助与支持方面高于男生的结论,这也就决定了女学生干部会更多地选用求助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点可以从表3中的数据得到证明。此外,还可以从表3中可知:男学生干部会优先选择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传统上认为女性都是弱者,应对困境的能力比不上男性,她们遇到烦恼事情时,都会向朋友、亲人倾诉,希望获得朋友与亲人的支持与帮助,男性遇到困难时优先想到的是以合理化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很少会向外界求助,那怕是在问题面前显示无能为力时,也会选用一种合理化的解释来应对应激事件,这与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10多年前研究的结果有所区别。

表3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幻想(F=3.031)和合理化(F=3.292)的应对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经事后检验,低年级学生干部更倾向采用幻想应对方式,而高年级学生干部多倾向选择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3.3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应对应激事件方式的关系

由表4得知,高校学生干部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5个方面与高校学生干部的5种应对方式(成熟、不成熟、混合)显著相关,即情绪智力越强,他们优先采取的应对方式越成熟,反之亦然。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理智调控、控制消极发泄、控制消极暗示)与学生干部应对方式各因子之间显著相关[5]。假若学生干部无法有效、理智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合理地宣泄情绪,加之连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遇到应激事件,就显得没办法,更多地表现为自责,遇事避退或是为自己找一个托词,不能较好地处理应激和突发事件。如若这一境况持续时间较长,势必造成学生干部形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表4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智力总分及各因素与应对方式总分和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4 结 论

经过上述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高校学生干部在控制消极情绪发泄方面的能力较强;

(2)高校学生干部在寻求外界支持和积极补救方面能力比较薄弱;

(3)高校学生干部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呈现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的特征,情绪智力越强,其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越成熟。

[1]Folkman S,Lazarus R S.Appraisal,coping,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0:571-579

[2]唐建忠.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1):130-132

[3]李霓霓,张卫,李董平,等.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91-96

[4]元小佩.高校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9

[5]张艳宁,孔风.成人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2(1):11-15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31

2015-08-02

张嫣然(1992-),女,安徽淮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G455

A

1673-2006(2015)11-0118-03

猜你喜欢
消极智力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让自己发光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