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前路漫漫

2015-01-05 11:24拱振喜
军事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美伊浓缩铀核电站

拱振喜

伊核谈判前路漫漫

拱振喜

2015年4月2日,伊核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和伊朗,在瑞士洛桑达成一项共同行动计划,并发表共同声明,宣布将立即着手最终全面协议文本的起草工作。这标志着历经12年的伊核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但是,这只是为在6月30日之前最终完成伊核谈判奠定基础,未来双方在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和执行协议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2015年4月2日,伊核六方、欧盟和伊朗在瑞士洛桑发表共同声明

伊核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伊核六方和伊朗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伊朗将正在运转的19000台离心分离机减少至6104台,10年内不更新换代;伊朗将库存的10000千克浓缩铀减少至300千克;伊朗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禁止生产钚,将福尔多浓缩铀加工厂改造为科研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严密监视伊朗所有核设施、浓缩铀生产链和新型离心分离机的研发;伊核六方在确认伊朗执行以上各项条款后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并提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停止执行对伊朗的4项制裁决议。

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此次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实际上是在国际社会承认伊朗核发展现实的基础上,限制伊朗的核设施规模、分布、铀浓缩能力、核材料贮存等,以防范伊朗走上核武器发展的道路。

伊朗总统鲁哈尼说,对伊制裁将在最终全面协议达成后立即冻结,伊朗将能继续在国土上从事铀浓缩活动,核技术将得到保存。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共同行动计划将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实现了美方的核心目标。国际社会对这项计划表示谨慎欢迎。

以色列则称共同行动计划为“历史性错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共同行动计划“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

事实上,美国和以色列在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终极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分歧在于,美国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达成一项最终协议,让伊朗在明确无误地证实自己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试图寻求制造核武器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期限后可以适当恢复部分核活动;而以色列则希望彻底废止伊朗的核计划,包括拆除伊朗的铀浓缩设备。

在美国国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反对伊朗掌握核开发技术,尤其担心伊朗借机发展核武器。但是,要求伊朗完全停止铀浓缩活动难以实现。自2003年以来,伊朗顶住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以色列的压力,走出了一条独立生产浓缩铀的路子,被伊朗视为民族尊严和主权的象征,以及实现国家自强的重要保证。因此,伊朗不可能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2010年,伊朗总统内贾德宣布伊朗提炼出丰度为20%的浓缩铀

伊核问题的发展脉络与谈判历程

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亲美的巴列维政权准备在全国建立20座核电站,总发电能力为2.3万兆瓦。1967年反应堆建成启动,由美国提供高浓缩铀作为燃料。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美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伊朗的态度,伊朗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美国认为,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根本没有必要投巨资建核电站,指责伊朗实际上是要发展核武器,遂采取“遏制政策”,千方百计阻止伊朗获得核技术。

2003年2月,伊朗宣布提炼出能为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警告伊朗停止铀浓缩相关活动。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访问伊朗,发现伊朗核计划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料。此后,围绕伊朗停止铀浓缩相关活动,伊朗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展开了漫长的外交斗争。

为说服伊朗终止铀浓缩活动,英、法、德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暂时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

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

2010年2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宣布伊朗已经提炼出丰度为20%的浓缩铀。3月25日,美国和欧盟三国开始与俄、中讨论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决议草案。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伊朗的1929号决议: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有关的活动;加强在港口和公海对涉嫌运送违禁品货船的检查措施;禁止各国与伊朗进行与核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同时禁止伊朗在国外开设可能会被用于资助其核活动的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

2013年11月24日,伊核六方与伊朗达成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决定放宽对伊朗总价约70亿美元的制裁措施;如果这项协议得到履行,在6个月时间内不会再对伊朗发动新的制裁;伊朗承诺不再增加新的离心机,废止能进行铀浓缩的“技术连接”,在6个月内将近20%的铀原料进行还原,停止建设阿拉克重水核反应堆。

美伊双方需要达成协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谈判结束伊核僵局,为美国的中东政策寻找新方向,同时留下一笔“外交遗产”。对于伊朗来说,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实施的政治外交打压和经济金融制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就核问题达成协议。

2009年,奥巴马总统执政后,为摆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调整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包括对伊朗的政策调整。他频频向伊朗伸出“橄榄枝”,表示美国愿意与伊朗进行对话,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美伊分歧,与伊朗建立“建设性”关系等。然而,奥巴马对伊朗的政策调整空有过程没有结果,最终还是更多地借助严厉制裁。

2013年8月,态度温和的伊朗新总统鲁哈尼执政,成为缓和伊核问题的重要契机。美伊两国间开展了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最高级别的对话,首先是伊朗外长扎里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然后是鲁哈尼与奥巴马进行电话交谈。在美国2013年9月取消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决定的前夕,美伊双方还进行了联系。有报道说,在这次联系中,双方达成了秘密交易。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迫使美国不得不组织国际联盟对其展开空袭。如果美国真想将“伊斯兰国”打垮,不仅需要将它的武装力量打垮,还需要将它的意识形态打垮。然而,“伊斯兰国”的核心是逊尼派武装力量,其信奉的萨拉菲主义起源于中世纪,瓦哈比主义崛起于18世纪,信徒主要集中在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国家。尽管沙特等海湾国家和约旦参与了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的空袭,但这些国家在教派、教义上与“伊斯兰国”源出同宗,岂能全力以赴地与信奉相同教义的逊尼派武装力量交战?而什叶派主导的国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则真心实意地想打垮“伊斯兰国”武装及其信奉的瓦哈比-萨拉菲主义,因此是美国可以借助的力量。

俄罗斯对伊核问题解决的影

俄罗斯是目前惟一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的国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伊核六方的主要成员国,俄罗斯在伊核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995年初,俄罗斯与伊朗签署协议,俄承诺向伊提供一座1000兆瓦反应堆,以续建原由德国提供的布什尔核电站,工程总造价约10亿美元。

俄伊核合作主要是履行布什尔核电站合同,而引发争议的伊朗核技术和设备,主要来自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卡迪尔·汗的地下核走私网络及伊朗的自主研发。俄承建的布什尔轻水反应堆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加之核废料需归还俄罗斯,不存在被伊朗用来发展核武器的危险。

2005年8月内贾德总统上台后,在伊核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他宣布重启铀转化活动,拒绝欧盟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核问题的建议,伊核危机逐步升级。为打破僵局,11月俄罗斯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建议允许伊朗在本国从事相对不太敏感的涉铀活动,而铀浓缩活动则转到俄罗斯。

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坚持不妥协的立场,俄罗斯最终同意将伊核问题提交联合国,此后还在制裁伊朗的第1737和1747号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不过,俄罗斯对决议草案进行了修改,不仅删除了一些严厉制裁措施,还把俄罗斯援建的布什尔核电站排除在决议之外,也没有提及对伊朗动武的可能。

根据俄伊2006年9月签署的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合同补充协议,俄罗斯应于2007年3月向伊朗提供核电站所需核燃料,9月核电站投入使用。但由于伊朗拒不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加速铀浓缩活动,俄罗斯以伊朗拖欠工程款为由,宣布推迟布什尔核电站的竣工。

2013年8月,态度温和的伊朗新总统鲁哈尼执政,成为缓和伊核问题的重要契机

2015年4月13日,在伊核谈判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普京签署法令,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929号决议中关于俄罗斯的执行情况进行修改,撤销俄罗斯向伊朗供应最先进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禁令。2007年,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出售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合同,但一直没有交货。2010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第1929号决议,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9月,俄罗斯宣布停止向伊朗出售该武器系统。

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

伊核问题前景依然不明

美伊双方积怨多年,存在信任危机。美伊国内强硬保守势力的破坏活动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战略猜忌。美国两党之争和伊朗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之争,都将增加伊核谈判前景的不确定性。因此,伊核问题出现新的障碍乃至逆转的可能仍不能排除。

2015年4月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德黑兰对来访人士说,伊核谈判的现有进展既不能保证各方达成最终协议,也不能保证谈判最后走到终点。他担心,参加谈判的西方国家“会在细节问题上让伊朗落入陷阱”,强调“只有通过细节才能看到核谈判的总体走向”。

美国和伊朗对洛桑谈判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有各自的解读。伊朗发布的简约版共同行动计划和美国近日发布的详尽版共同行动计划存在显著差异,引发了舆论猜疑。对比两个版本,伊朗发布的简约版共同行动计划只是一项媒体声明,在伊方的承诺方面精简很多,且在一些敏感议题的表述上与美国版本不同,例如经济制裁议题,伊方版本称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后,欧美将立即“解除”所有对伊朗的经济金融制裁;美方版本则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遵守核相关承诺后,将“冻结”制裁,而彻底“解除”制裁将耗时数年。

共同行动计划只是一个框架协议,削减核计划和对应的解除制裁将涉及许多技术细节,有待伊核六方与伊朗在未来3个月中逐一敲定。在后续的最终全面协议文本起草过程中,各方仍可能就共同行动计划存在不同理解和表述,西方国家对伊制裁体系也较为繁复庞杂,解除制裁需要一个过程,这都将对后续的伊核问题最终全面协议构成隐患。

此外,即使有关各方就伊核问题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各方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新问题。

美伊双方在伊核谈判中还受到来自国外和国内反对势力等制约因素的影响。3月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称,美国将与伊朗签署的最终全面协议实际上是个糟糕透顶的协议,协议的签署意味着10~15年后伊朗依旧可以发展核武器。3月9日,美国国会47名共和党参议员联名致信伊朗领导人,警告伊朗与美国政府签署的任何核问题协议都会被下一届美国总统废除。3月16日,伊朗议会290名议员中的260名联合提出一项声明,核协议必须满足两项条件,即解除所有对伊制裁和伊朗核设施的合法化,否则伊朗将随时启动铀浓缩活动。

《华盛顿邮报》发表的社论《奥巴马的伊朗协议远未实现其目标》称,协议未关闭伊朗的任何核设施,未拆除其19000台离心机,伊朗的浓缩铀储量会被“减少”但不一定会被运出这个国家。社论认为,在未来10年中,伊朗的核设施将会完好无损,只是其中一部分会被暂时封存。这就意味着,协议期限一过,伊朗就能够迅速变为拥核国家。

结 语

此次伊核问题共同行动计划的达成,为下一步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奠定了基础。4月22日,伊核六方与伊朗在维也纳开始了为期3天的新一轮磋商。如果最终全面协议能够在3个月后出台,有关各方认真执行协议的各项条款,进而最终解决伊核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结束美伊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还有利于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改变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解决伊核问题是美伊改善关系的关键。伊核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有利于实现美伊两国关系正常化。不过,美伊存在结构性矛盾,两国国内的强硬和顽固势力强大,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所面临的阻力不可轻视。因此,美伊改善关系和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面临诸多挑战。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美伊浓缩铀核电站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成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