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2015-01-05 06:37李连梦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各省市产业链航空

■李连梦

在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报告》中,通用航空产业迅猛发展,夺人眼球。通用航空泛指采用民用航空器进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通用航空可以突破公共运输航空在成本、运营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机动灵活、高效快速作业。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具有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需求增长强劲,投资收益高、预期就业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被誉为“下一个万亿元的黄金产业”和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新亮点。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近年来包括低空空域开放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不仅聚集了一批重大发展项目,而且初步布局了一批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2012年底,全国各地规划设立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共计38个(其中,国务院批准设立9个,地方政府批准设立29个)。由于与通用航空相关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未来在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良好前景,我国各省市积极投入到通航产业园区的建设当中。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16个县级以及县级以上城市已经在规划、建设或者声称要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园区数量在5个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就有10个,在建项目已达36个。

我国各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低空空域开放政策点燃了地方政府的热情,各省也开始抓紧制定各自的通航产业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各省出台的省级通航政策83个,省级以下通航政策42个。当前各级政府发展通航产业高涨的热情当中,既有对我国通航产业未来良好市场前景的信心,也有地方政府希望借力通航产业实现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美好愿景。总的来看,各省市的通航产业发展规划不尽相同,从通航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来看,主要有单一目标导向和双目标导向两类。单一目标导向是指各省在发展通航产业时主要以其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为发展方向,如制造业、服务业等。双目标导向是指以发展通航产业的两个产业链环节为发展目标,如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发展等。各省市的发展目标不同就决定了发展政策、措施等都有所区别。全国各省市的通航发展目标分类如下:

(一)单一目标导向

首先,以发展本省通航制造业为主要目的。通过大力发展通航制造业,形成通航飞机研发和制造中心。重点发展通航制造业的省份包括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江西省和甘肃省兰州市。从发展思路看,各省市以发展通航制造业为核心,可以有效带动通航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通航产业集群。但从产业链目标来看,各省市发展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广东重点发展通用飞机制造和发动机,上海侧重发展飞机发动机,江西则发展直升机和教练机制造,而重庆、天津和兰州则倾向发展通航全产业链。

其次,以发展通航交通为主要目的。通过通航机场的建设,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增强航运能力,构建以某一或几个城市为枢纽、多条支线相连接的通航航线全区域覆盖的格局。发展通航交通的省份包括山东、内蒙古、宁夏、湖北、四川、贵州、福建、青海、西藏、安徽、浙江、江苏、吉林、新疆。从发展思路看,各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和扩大各自的通航交通网络。通常是围绕现有中心城市机场展开,以周边城市支线机场为支点,构建全区域覆盖的交通网络。各省在现在通航机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通航机场布局,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增强通航运力,构建多枢纽、多层级的机场体系和航线网络体系。

再次,以发展通航运营服务为主要目的。通过发展通航运营服务,带动通航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代表是辽宁省大连市。

(二)双目标导向

首先,以发展通航制造业和交通为主要目的。一方面发展通航制造业,增长通航产业发展力量,另一方面加大通航机场建设,积极构筑航空网络。主要包括云南、陕西、河北和黑龙江。从发展思路看,通过加大机场建设力度可以构筑完善的通航网络,保障通航飞机的顺利飞行,从而带动市场需求,最终促进通航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以发展通航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目的。通过发展通航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完整通航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北京市、湖南省、山西省和河南郑州。从发展思路看,各省市倾向同时发展通航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格局。

再次,以发展通航服务业和交通主要目的。通过发展通勤航空服务,带动通航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广西和海南。

从以上各省市通航产业的发展规划来看,大部分省市意欲在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对通航产业进行全域范围内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各省通航产业的切入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最终的发展都朝着通航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非常明显。总的来说,从各省的通航发展规划中还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航产业发展思路各不相同不同。总的来说,各省通航的发展思路较多,从发展目的来看可以有以上6个类型。但是总的看来,各省的通航发展思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通航制造业为发展核心,另一位是以通航交通为发展核心。

以通航制造业为发展核心的思路是通过掌握通航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从而形成较强的通航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吸引研发、飞机材料、组装、通航服务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聚集,形成以通航制造业为龙头的完整的通航产业链,从而带动整个通航产业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以通航交通发展核心,首先构筑通航飞机的基础设施,实现通航飞机的自由飞行,由此可以带动通航需求增加,围绕服务通航需求再发展通航研发、制造、服务等一系列的通航产业链。

这两种发展思路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大多所采用的,当然还有一部分省市采用的双目标导向的发展思路,甚至还有一些省市采用的除此之外的其他目标导向的。但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各省市的通航产业规划不断出台和完善,这两种思路仍然将会是主流选择。

第二,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决定各省市通航产业切入点。虽然各省市通航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全产业链,但各自的切入点千差万别,即便是通航发展通航制造业其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而真正决定各自发展方向的是各省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有的是依赖通航整机制造业,有的是通航零配件,也有的省份是通航基础设施。这就决定了各省市通航产业发展方向的不同。依托各自的产业比较优势来全面发展通航产业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思路。

第三,各省通航产业规划同质现象严重,不利于整体通航产业发展。当前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通航产业规划,虽然这有助于通航产业的发展,但是个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导致当前地方政府通航产业规划同质现象严重,通通发展通航制造业,这不仅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同时也会加剧地方竞争,因此从长期来看不利于通航产业的全局发展。地方政府在规划通航产业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当地特色的通航产业规划,而非通通都是大而全的全产业链发展,这样往往会造成产业和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问题。

各省通航产业与区域优势分析

那么,当前各省所提出的通航产业发展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可行性呢?各省具有哪些通航产业优势来支持其通航产业发展目标呢?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构建一个通航产业指标体系来衡量各省的通航产业优势,从而可以与当前各省的通航产业发展目标进行对比,以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选择各省2010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2011年各省通航机场数量和2014年通航运营企业数量3个指标来分别衡量各省通航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通航运营服务的产业能力。通过这3个指标来构建通航产业指标体系。

在构建通航产业指标体系时,将通航各产业划分为4个阶段:Ⅰ萌芽期、Ⅱ起步期、Ⅲ追赶期和Ⅳ发展期。当各省市各产业不超过全国均值的50%时,将其划定为Ⅰ阶段;超过均值的50%、但小于均值时划分为Ⅱ阶段;当超过均值、但不超过均值的1.5倍时划分为Ⅲ阶段;当超过均值的1.5倍时划分为Ⅳ阶段。该指标体系衡量的标准是各省份各产业只要超过全国均值就可以认定其在某一产业方面具有产业优势,适合继续发展这一产业。当某省市各产业指标均低于全国均值时,则其在通航各产业中均无产业优势。通过该指标体系对各省市通航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衡量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从通航各产业发展现状看,各省市在通航各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分布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各省份处在通航各产业第Ⅰ阶段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第Ⅳ阶段,所处第Ⅲ阶段的数量最少。从这就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我国的通航产业尚处于萌芽期,大多数省份的通航产业尚未或刚刚开始建立;二是我国的通航产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一些省份通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如辽宁、陕西等,而另外大多数省份通航产业刚处于萌芽期。

其次,从通航各行业的分布看,制造业、交通运输和运营服务在全国的差异较大。制造业产值的标准差最大达到75.42,各省通航制造业的产业失衡状况最为严重。一方面是包括黑龙江、辽宁和陕西在内的通航制造业大省,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省份并没有通航制造业基础的现象并存。相比较通航制造业,各省交通运输和运营服务的发展较为均衡,低于制造业的25%。特别是通航的运营服务,在各省的分布都较为集中。

表1 各省通航各产业发展现状

表2 通航产业指标体系

再次,从指标体系的衡量结果来看,各省的通航产业发展目标与实际产业优势并不契合。在31个省市中,仅有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西、陕西7个省市的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现状较为契合,占比22.58%。其余省市的通航产业发展目标与其发展现状并不匹配,有些省市根本没有任何的通航产业基础,却提出发展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各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思路

从各省市的通航产业发展路径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种发展思路:一是以制造业带动发展模式,以发展通航飞机制造业为切入点的发展思路,如江西和贵州;二是以通航交通运输带动发展模式,如湖北、新疆和内蒙古等;三是以通航服务业带动发展模式,以通航服务业为切入点的发展模式,如北京和上海。

实际上,在各省市通航发展的初期,都是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选择某一通航产业进行发展,而后再由这一环节扩展到通航全产业链,从而实现通航的整体大发展。例如陕西,是典型的飞机制造中心,不仅具有飞机制造业的基础,而且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研发人员,因此陕西通航制造业率先发展起来,而后带动通航运营服务和通航交通运输的发展。而新疆地广人稀,对于通航交通运输的需求较大,因此新疆大力建设通航机场,实现了通航交通运输的大发展。这些都说明了两点:

一是现实产业优势对于发展通航产业的重要性;

二是要从某一切口入手发展通航产业某环节,进而扩展到全产业链。

当前通航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从中央到各省、市、县出台的通航政策就可见一斑。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省份的通航发展目标与其通航产业优势并不匹配。那么各省市应如何制定各自的通航产业发展战略呢?

本文认为,各省市在发展通航产业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各自的产业优势,应紧紧围绕自身的产业基础来发展通航产业;二是区域合作分工,要从整个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选择通航产业的某一环节。本文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冀、黄金水道经济带、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带6个区域,从各省市的通航产业优势和区域分工的角度分析了各省市的通航产业发展方向。

表3 各省份在通航各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分布

表4 各省份通航各产业的统计分析

表5 各省市通航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优势比较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其中黑龙江和辽宁具有国家级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通航产业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通航产业竞争力。因此适合继续发展通航全产业链。而吉林位处两省中间,通航制造业基础薄弱,适合发展通航交通运输和运营服务来协调整个东北地区通航产业的发展。

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两市一省。北京地区适合发展通航制造业和运营服务,天津继续立足通航制造业,而河北则在通航运营服务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另外,考虑到河北拥有国家级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因此河北在通航制造业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优势。

黄金水道经济带包括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和贵州这九省两市。其中四川作为通航产业大省,应进行全产业链发展。而江西、贵州和江苏应重点发展通航制造业,而其他省份通航产业基础较弱,应重点发展通航运输和运营服务。

陆上丝绸之路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和新疆六省。在这六省份中,陕西是通航产业大省,应继续向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新疆在交通运输和运营服务方面具有产业优势,而内蒙古的通航交通运输发展较好,因此除陕西外,其余各省应重点发展通航交通和运营。

海上丝绸之路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五省。其中只有广东在通航运输和运营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其余四省缺乏通航产业基础。此外,广东还拥有国家级珠海通用航空产业园,因此广东在通航交通和运营服务基础上,同样需发展通航制造业,从而形成通航全产业链。而其余四省应发展通航交通和运营服务。

黄河中下游经济带包括山东、河南和山西三省。河南在通航制造业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应继续发展通航制造业。山东在通航运营服务方面优势突出,另外山东还拥有国家级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因此也应重点发展通航制造业。而山西缺乏通航产业基础,因此着力于发展通航运输和运营服务即可。

参考资料

1.殷轶良.通用航空“热情”忧思[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16):53-55.

2.王觉.黑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5).

3.佟刚,张利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途径探讨[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28(6):33-36.

猜你喜欢
各省市产业链航空
筑牢产业链安全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