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更多的做与思

2015-01-06 01:37刘远桥
师道(人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邓类题辅导班

刘远桥

教育需要更多的做与思

刘远桥

学生小邓来电说: “老师,我考进了某名校实验班,数学考了100分。”当时,我激动地说:“考上了?数学100分?”小邓说:“真的!老师您要兑现我们的协议哦。”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不再平静,是因为我带的几届毕业生第一次考该校数学有了得100分的;小邓也是建校以来第一个考进该名校实验班的学生。我深知这结果不是个人的功劳,成因是多方面的。此时我想说,教育需要更多的做与思。

1.做

课余聊天,签订协议。

六年级接手该班,我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每个学生的志向。当了解到有学生志向消沉不明时,我会及时地帮助他理清利弊,引导其积极向上;对志向积极向上的学生,我会及时鼓励。下面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当时小邓说: “我们不妨打赌,如果我考上某名校实验班,老师您请我吃麦当劳的一份套餐,如果考不进,那就我请。” 我说: “好呀。没有证据,到时耍赖怎么办?”小邓说:“要不,我们签订一个协议?”我说: “好。一言为定!”我们找来了见证人,还按上手指模。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

一年来,我尽量在课堂上留出15-20分钟的练习时间,为师者都知道练习的重要性,每课保证有15-20分钟练习时间不是一件易事。我要求学生先学,把困扰学生的症结、难点、易错点尽早暴露出来,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教学,弄懂弄透再练习。经典的题多练,想方设法留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教,发展学生的能力。

每天一练,设置难题。

每天课后我会出一道难题,乐意做的做,做正确的可得5分加分,计入小组得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起先,我选的题较简单,学生很快能完成,有很多学生做。我深知这些题对某些同学来说没有难度,对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解题能力刻不容缓。接着,我分层次出题,分A、B两类,做对A类题的可得5分,做对B类题的可得10分。分层出题,既不减弱学生的热情,又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设置挑战,让他们有更长足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发展区。最后我发现,完成B类题的学生相应减少,这是意料中的事。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会问同学、老师、家长,思考不出来,我会提供一些方法或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课外书,如自学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有几个学生坚持每天做B类题,这些学生中,有一个考进上述名校实验班,6个考进普通班,而且数学成绩都在92分以上,一个得了100分。

课外辅导,双管齐下。

我内疚: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投放在他们身上的精力太少。教学中,我把80%的精力分配给学习较慢的,20%的分配给学习较快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大部分家长都想让小孩尝试考镇外的一些社会公认的名校,我建议家长找一些校外辅导班加强培训,双管齐下。

2.思

签定协议,是否恰当?

也许有人反感:用物质引诱学生,不当,不高明。细想,难道学生真是为了一份套餐而努力学习吗?不是,为的是争一口气啊!我们不是学过 《一定要争气》吗?那我的做法不正是调动学生内因的催化剂吗?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以下是我与学生小邓的QQ谈话 (掌门指笔者):

掌门:我们的协议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小邓:其实,你我的协议并未发挥那么大的作用。

小邓:我爸之前说过:如果我考上实验班,就带我去国外旅游。

掌门:你觉得是什么发挥了主要作用?

小邓:我姨妈也说过,如果我考上实验班,她就去美国给我买最新的耐克球鞋。

小邓:我也想过,如果考入实验班,会为家里省好多钱。

小邓:这些合在一起,就发挥效果了。

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并不是简单的一两次物质 “引诱”就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目标发展的,它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虽然还没有达到 “为了自己而努力学习”的境界,但该生能想到为帮家里节省钱而努力学习,这已经不错了,毕竟还是小学生。我觉得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这一举措又不扭曲人格,是可以做、值得做的。

课堂有效,还需努力。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是我的课堂宗旨。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不然,就会平庸,难以卓越。追求一定要是远大的,正面、积极的,可操作的。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教学生,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提高。杜郎口中学经过实验一跃创下了高中升学率连续几年100%的奇迹,中国教育曾刮起杜郎口 “旋风”,其中有一条法宝就是10+35。10分钟讲授,3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这值得学习与借鉴。

以点带面,承认差异。

每天一道难题,针对一部分学生。对接受慢的学生有点不厚道,但 《课标》提倡: “人人学有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想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是面对人数多的班级不太可能;要么是小班教学,但现在的社会资源还达不到这种水平。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优的让他更优,慢的让他进步。对同一类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现有的资源下,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思索中,有问题才有进步……

负担加重,如何取舍?

学生在校学习之余还参加校外辅导班,这有点不太人性化。面对家长、社会的要求,我能做什么?我能做的是引导,要找就要找一些有实力的辅导班,是否参加、参加什么,就全看家长取舍。

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考进实验班或没有考进该校的。没进,焉知非福;进,何也?关键是引导学生有一颗向学的心,创设主动学习的机制,能养成好习惯,有好身体、好读书、好性格足矣。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小邓类题辅导班
距离的秘密
高考政治漫画类题的解题思路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无人行走的道路
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例谈高中地理试题中四种“异”类题的解法
“反证法”证明问题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