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学应从教材蕴含的意图入手

2015-01-07 10:11江苏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211403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3期
关键词:编者意图数量

江苏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211403) 刘 红

备学应从教材蕴含的意图入手

江苏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211403) 刘 红

要想让备学更有效,我们首先要从教材蕴含的意图入手。只有厘清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备学过程中才能够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高效。

备学 教材 意图 入手 数学教学

一、问题呈现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9页的第7题(题目见右图)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没想到学生解答时错误率竟然达到了93%,列出的式子大多为4+4=8(辆)。当我把插图去掉,直接出示题目“停车场原来停了9辆汽车,又开来4辆,现在有多少辆汽车”,结果学生解答的正确率为100%。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相同的题目,学生面对有插图的题反而会做错,面对没有插图的题却能正确解答?为此,我翻阅了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内容都给题目配上插图,并且图画中的数量与题目中的数字是相吻合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题目中如果有图时,学生往往只看图中的数量,而不看题目中的数量,导致解答出现错误。

三、分析思考

1.这幅图起到的是帮助还是阻碍的作用?

利用插图组织教学,一直是广大低年级数学教师采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图、析图,形成数学问题,然后通过直观形象的插图来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上述这一道题目出现了插图,非但没有起到帮助解题的作用,反而会给学生解答带来阻碍呢?

2.这幅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还是在耽误学生的时间?

一些教师在研讨时说:“这一道题目即使不配上插图,学生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因为学生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时,已经可以独立解读这些文字了。当插图出现之后,我们却要花费时间带领学生来解读插图,这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甚至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四、再次教学

那么,教材中出现插图的目的是什么?在备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来解读教材?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我重新设计此题的教学。如下: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题目文字的内容与插图有什么区别?

生1:我看到题目说“停车场原来停了9辆车”,但是插图中才有4辆车,这为什么呀?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生2:我估计如果把9辆车都画出来,那就太占地方了,所以只画4辆车来表示一下。

生3:这一道题目根本不需要插图,因为我们已经学习过这些知识了,一读题就能知道如何计算。

师:对,那编书的老师为什么还要画上插图呢?

生4:这是考验我们观察的仔细程度,如果我们只看图,那就会算错。

生5:其实,停车场是非常大的,这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部分就需要我们想象了。

生6:通过这一道题目,我知道做题目时一定要仔细,不能一看到题目就动笔计算。

师(出示右图):对,那我们看一看这一道题如何做。[全班除了一名学生计算为3+3=6(个)之外,其余都是计算为3+3+3=9(个)]

……

五、再次思考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思考之后才编排的,不会安排一个无效或者无目的的内容在其中,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插图。作为数学教师,在备学的时候,首先要深入解读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及每一道题、每一个插图的安排。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在备学过程当中有效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什么第一次教学不成功?那是因为我把这一道题目完全作为一道应用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与知识技能解答这一道题。学生受前面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经验影响,认为图画中所表示的数量就是题目中的数量,会在没有完全读题的情况下,只按照图画中的数量来计算,从而导致出现错误。而第二次教学,我在充分理解教材隐含意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把题目内容与插图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比较过程中认识到解决所有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备学更有效,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去研读教材编排内容中所蕴含的意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责编 杜 华)

G623.5

A

1007-9068(2015)23-039

猜你喜欢
编者意图数量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统一数量再比较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编者语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