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航天装备建设先进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

2015-01-09 05:11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航天基础设施卫星

□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

发展航天装备建设先进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

□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

航天装备主要是指运载器、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以及相关地面设备等。航天装备的水平是代表一国航天能力的核心标志,也是衡量国家高科技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提升我国航天装备发展能力,建设先进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率先实现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突破,是实现“航天梦”、助推“中国梦”的战略选择。

航天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未来十到十五年,我国航天发展应以满足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基于我国国情,遵循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主,适度开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形成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航天产业,逐步实现航天强国的发展目标。

发展先进运载工具。以市场和任务需求为牵引,以经济环保、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为方向,通过模块化、组合化的途径,建设完善运载火箭系列,填补我国进入空间能力空白,满足未来发射需求。

完成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并实现首飞。发展重型运载火箭,提升我国更大更远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支撑深空探测工程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前后,形成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型谱,运载能力达到国际同期服役火箭主体水平。2025年前后,建成高效、灵活、安全的航天运输体系。

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是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

根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天地一体化建设思路,开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遥感系统重点发展陆地观测、海洋观测、大气观测三个系列,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合理配置、多种观测手段优化组合的综合高效全球观测能力。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发展固定通信广播卫星、移动通信广播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三个系列,逐步覆盖全球主要地区,并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继续发射组网,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和载荷,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换代。遥感卫星重点突破长寿命、高稳定性、高定位精度、大承载量和强敏捷能力的卫星平台技术,以及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综合探测等有效载荷技术;通信广播卫星重点发展高功率、大容量、长寿命先进卫星平台技术,以及高功率、大天线、多波束、频率复用等先进有效载荷;导航卫星研制新型高精度载荷和自主定轨等技术,全面提升卫星性能,实现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的有效衔接。

2020年前后,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2025年前后,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业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发展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顺应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深度融合的国际发展新趋势,建设网络互联、全球覆盖、宽带服务和移动保障的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宽带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等互联融合,形成我国自主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研制新一代固定宽带通信广播卫星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开发商用应用终端,面向航空、高铁、海洋船舶提供宽带通信服务,面向专用终端提供个人移动通信广播服务。建设天基骨干传输网、天基移动宽带接入网和地面节点网,建成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第一阶段,初步建成具备全球通信能力的天基通信系统,实现对全球热点区域的重点服务;第二阶段,逐步建成具备全球常态化通信能力的天基通信系统,形成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推动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继续推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根据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完成空间站建设,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完成第三步任务。根据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工程计划,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实现月球取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期任务。

适度发展深空探测。研制深空探测器,建立深空探测工程技术体系,以火星探测为重点,逐步实施小行星、木星系等深空探测任务,争取2020年前后具备火星探测等行星际探测能力,2025年前后具备行星巡视探测能力。

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和空间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服务网络以及商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行业、区域、国际及科技发展等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提升空间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带动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航天高技术优势与天地一体化的特色,积极推动航天技术、产品和服务转化应用。

如何保障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推进航天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变革,建立与我国先进制造体系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基础雄厚的航天产业链,支撑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面向数字化智能化与产业化发展,推进航天产业转型升级。面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及挑战,以变革研制生产组织模式为主导,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技术与模式应用,围绕核心业务和关键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异地协同的产业化能力布局,完善适应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先进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

掌握航天核心技术,提升航天基础产品自主可控能力。借助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全面工业基础能力的契机,结合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攻克一批制约我国航天发展的关键元器件、部组件、关键原材料的技术难题,并着力解决原材料工程化问题,大力提升航天元器件原材料、制造技术与工艺、质量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自主可控能力。

加速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开放协同的航天产业链。推进《航天法》制定,完善国家数据政策和航天产品定价机制,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推动多元化投资和商业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卫星制造及应用等航天产业链。根据航天产品研制生产特点,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小核心、大协作”的运行模式,建立根植于国家工业基础、自主保障、开放协同的航天供应链与产业链,促进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

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推动航天科技工业高效健康发展。统筹利用军民航天资源,提升航天产品水平,构建军民商航天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立军民航天资源统筹协调模式,完善航天规划衔接、分工建设、协同运行的工作体系,形成军民航天资源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建立航天资源开放共享网络。丰富民用卫星种类、增加数量,提高各类应用卫星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业务化服务能力,确保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综合卫星应用体系。加快航天军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民用先进产品、技术和装备,支撑航天装备高效健康发展。

加大航天国际合作力度,支持航天产品与服务更好地走出去。充分发挥国家航天局统一对外国际合作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我国航天资源“走出去”。制定宇航产品出口政策,简化卫星出口审批程序,采取出口负面清单制,以促进宇航产品、空间数据和服务出口。

(本文有删减)

猜你喜欢
航天基础设施卫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我的航天梦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