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2015-01-11 08:28徐会彬河南襄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襄城4617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脑组织血肿炎性

徐会彬河南襄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襄城 461700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徐会彬
河南襄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襄城 461700

目的 总结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33~35℃)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1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量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监测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测得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亚低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血清炎性因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头颅CT显示基底节区存在脑出血,且中线移位5mm以上,对侧脑室受压明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 ~78岁,平均(56.8±1.2)岁;高血压史1~5a,平均(2.6± 0.5)a;合并糖尿病12例;均已突发性意识障碍就诊,收缩压为(185.6±13.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108.6±6.9)mmHg;GOS为(8.2±1.3)分;出血量30~52 mL,平均(40.5±1.6)mL。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5岁,平均(55.8±1.8)岁;高血压史1~5a,平均(2.2 ±0.8)a;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均已突发性意识障碍就诊,收缩压为(188.2±13.1)mmHg,舒张压为(109.3±6.5)mmHg;GOS为(8.0±1.5)分;出血量32~55mL,平均(40.1±1.3)mL。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给予相关术前检查,全麻后,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选择翼点作为入路进颅,开颅前静滴20%甘露醇、呼吸机通气。剪开硬膜后置显微镜平行外侧裂静脉切开蛛网膜、开放侧裂池,并向内侧解剖岛叶,切开无血管区皮质,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将血肿彻底清除。清除血肿后可见1~2支豆纹动脉搏动性出血后电凝止血。手术中根据脑组织的搏动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所有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术毕,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h后实施亚低温治疗,在病床旁边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生命体征,每12h抽血测定血糖、血气、电解质等。降温方法为:抬高患者头部15°,维持舒适体位,选择冰毯机,降温速度为1℃/h,维持体温在33~35℃,亚低温维持治疗5d,复温时自然升温,在体温恢复35℃后停止给予镇静药、肌松药等。

1.3 观察指标(1)血清炎性因子: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1周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取血浆,通过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法测量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2)GOS预后分级: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期GOS评分情况。GOS分级:Ⅰ级:死亡;Ⅱ级:长期昏迷,植物生存,呈去皮质及去脑强直状态;Ⅲ级: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Ⅳ级:中度残疾,生活自理;Ⅴ级:预后良好,能生活自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监测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测得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

2.2 2组GOS预后比较 观察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GOS预后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急剧增加,最常见的出血位置是基底节,约占50%以上,具有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较差的特点,存活患者也大多数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整体生活质量下降[2]。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是神经元继发性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实,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高低与出血灶和周边脑组织中的CRP、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脑出血患者继发性脑组织受损能激发胶质细胞及星形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引起脑损伤,主要机制为:(1)炎性细胞因子可引起多核细胞的聚集,激活释放炎性因子,继而有道黏附分析合成、释放,增加脑水肿程度;(2)引起局部血管发生痉挛和血肿周边脑组织缺氧缺血,使血肿周边脑细胞死亡;(3)能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用,破坏其通透性及血脑屏障,增加脑水肿程度[3]。TNF-α是抗肿瘤和炎症的细胞因子,是内毒素所激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生物学活性广泛,残余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抗毒素、抗内毒素性休克等过程,TNF-α表达与机体创伤程度呈正比。TNF-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炎症刺激物对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作用。在早期脑出血中血肿周边神经细胞、局部血管组织破坏,诱导多种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TNF-α,改变了局部组织血管通透性,也使得炎症细胞逐渐浸润,毒害局部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加重水肿及损失,不利于预后[4]。CRP则是脑组织受损时快速升高的一种急性蛋白,与磷脂及多糖结合后激活补体,加重脑损伤。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CRP水平与疾病预后呈负相关,CRP越高,疾病预后越差。亚低温治疗现在已开始在临床上规范应用,对创伤后脑损伤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保护脑组织。对于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能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及代谢物堆积,改善微循环,降低脑细胞能量代谢,缓解脑组织蛋白受损,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总之,亚低温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来说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保护血脑屏障,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提高预后。

[1]潘耀新.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4):469-470.

[2]杨朴,张钦昌,许世玲 .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11-112.

[3]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营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4-155.

[4]李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15例分析[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13,5(4):116-118.

(收稿2014-11-05)

R743.34

B

1673-5110(2015)21-0087-02

猜你喜欢
脑组织血肿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