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器乐教育实验探索

2015-01-14 15:37黄新古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器乐全员乐器

黄新古

器乐教育不是新鲜事,实施全员器乐教育对于非专业学校的普通中学,却是一个新课题。所谓全员器乐教育,就是每个学生都修完器乐教育课程并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全员器乐教育贵在全员,重在素养。因此,它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兴趣班和第二课堂,也有别于特长培养。

南海实验中学作为一所新办的实验学校,全员器乐教育是学校的主要实验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显著的办学特色。它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又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全员器乐教育的价值认识

认识全员器乐教育的价值,要着眼于两个维度。

1. 器乐教育的跨界性

这个命题涉及器乐教育有无必要性,是实施全员器乐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根据脑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事物:左脑用逻辑思维方式,右脑用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两半球还有协调活动和在一定条件下互补的功能,人的创造能力就是两半球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和表现。现行的教育模式多偏重于概念的、逻辑的、分析的左脑训练,忽视右脑功能和脑整体功能开发。综合素质培养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注重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人的左右脑都能积极地活动,增强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据此,2009年我就任南海实验中学校长后,提出了“六个一”办学取向: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人人会讲一口流利英语,人人参与一项科学探究,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人人都会一门乐器。如果说前五个“一”重在德育、智育和体育,那么,第六个“一”就重在美育。进一步研究发现,器乐教育,既涉及概念、记忆、理解,又涉及旋律、联想、想象、动手操作等多个方面内容。因此,器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开发左脑功能,更有效开发右脑功能,并促使左右脑协调活动。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人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始自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如果说这里的诗是感性的,那么这个礼则是理性的,而乐就是感性与理性融合的产物,是诗和礼的升华。相应的兴、立、成,可以理解为儒家教育思想中关于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规律。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守礼仪和奏乐有什么用?孔子把礼、乐与仁德联系起来,把外在与内在统一起来,认为没有仁德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孔子还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对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转化风气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乐是万德胚胎之源。

由此再深思前述“六个一”办学取向的内在联系,便可发现乐与德、智、体都密切相关,不仅有助于智育,还有助于德育和体育,乐的多维性、多向性显而易见,具有跨界功能。因此,以“人人会一门乐器”为抓手的全员器乐教育,具有多向的辐射作用。实践证明: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器乐演奏的优美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优美的器乐声,更能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使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

2. 全员器乐教育的适合性

器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否全员化,也就是说是否人人都适合接受器乐教育,这是实施全员器乐教育必须回答的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又涉及两个层面。

一是主体的内在适合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七项智能。不同的人之所以在智能方面存在差异,跟生活经历和锻炼有关。所有的人身上都体现多种智力的组合,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于智力之间的组合不同造成的。这说明,人人都存在器乐智能,都有学好器乐的潜能。也就是说,实施全员器乐教育与每个学生主体的内在智能是相适合的。

二是主体的外在适合性。在社会竞争化、生活优质化和教育素质化的大背景下,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小孩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员器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陶冶和精神体验,有助于提高主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对于培养和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与社会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相适合的。

适合度高必然价值大。实验证明,全员器乐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教育选择。

二、全员器乐教育的资源扩充

在普通中学实施全员器乐教育的一个难题是资源不足,如师资、课程教材以及时间、场地、器材的矛盾或缺失。只有充分挖掘、扩充这些必要资源,才能保障全员器乐教育抵达佳境。

1. 内外聚合,组建师资团队。我校根据器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兴趣特长和器乐学习基础开设不同器乐学习班。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乐器进行器乐分类教学。如此,师资的结构和总量都不能适应。我们一手对内整合音乐教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器乐潜能;一手对外多渠道聘请,如向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聘请几十位器乐专业老师兼职任教。打造以本校音乐教师为主、以外聘优秀器乐教师为辅的器乐教育师资团队,满足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长短笛、小号、萨克斯、竹笛、古筝等二十多个器乐课程班的教学与训练。

2. 双向汇合,开发课程教材。一面开发内容丰富的器乐教育校本课程,一面开发和编写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多种器乐教育校本教材,如《弹拨乐器》《西洋木管乐器》《西洋拉弦乐与打击乐器》《西洋管乐器》《民族管弦乐器》等。课程与教材双向汇合,满足全体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多样化选择和发展个性的空间。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器乐课堂教学。采取整合法、演示法、游戏法、合作法和创作法等合适教法,把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深化器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多维整合,扩充时空器材。一是整合课时,每周开设一节器乐课,并安排三个时间段给学生练习乐器,为全员器乐教育提供时间保障。二是整合场馆,设立专门的器乐练习场所和存放乐器的场室,安排不同乐器水平学生参加不同的乐器学习班,为全员器乐教育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整合器材,采取学校统一购置和学生自主购买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全员器乐教育所需的乐器种类和数量。

三、全员器乐教育的评价策略

评价的核心价值是适合性和导向性。据此,我们确定全员器乐教育的四个评价取向:技艺与素养并立,过程与目标并重,普及与提高并举,共性与个性并进。体现这个核心价值和取向的评价策略必须是多元化、全程式的。

具体评价方式是“三评制”:

一是评奖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设立多种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评级制。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拓展学习,鼓励他们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考级。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应考评,颁发统一印制的学校考级证书。

三是评脉制。(1)着重诊断学生的演奏方法是否基本正确和规范,在音高、节奏、节拍、音色、力度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可在学生之间进行互教考核,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关注和考察记录,包括学生出勤率、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内课外练习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指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3)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4)每学期组织学生成绩汇报和相互观摩活动1-2次(包括录音、录像),并纳入考核内容。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南实器乐之星”评比、参加班级器乐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器乐教学和器乐训练的基础上,以自主报名、级组海选、学校比赛的方式选出“南实器乐之星”,器乐才艺突出的学生参加学校器乐队,并参与班级器乐展演和学校大型器乐晚会。

学生入学时,接触过乐器的人数不到全级人数的1/3,实施全员器乐教育不到一年,人人都至少掌握一种乐器,人人都至少会吹一首甚至多首优美的曲子,人人都有在公共场合(如学校的器乐晚会、班级的器乐展演)登台表演的经历。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器乐全员乐器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学乐器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乐器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