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焊接抽象无形化作有形

2015-01-15 23:49陶文鹏
古典文学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种词人剪刀

陶文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词人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句子,使抽象无形的情思直接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这种句子,就是用具象名词作主语,以表现具体动作的动词作谓语,而把表达抽象情态的名词作宾语,使具象与抽象直接搭配,或者说二者焊接。最早见于诗歌的例子,大概是盛唐岑参的“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最早见于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但此例缺主语;主、谓、宾语俱备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下面我在宋词中找出几例,同大家一起欣赏。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南宋词人姜夔《长亭怨慢》词云:“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此词是词人惜别合肥情人之作。上片以柳絮被吹尽发兴,写他与合肥情人惜别情景。下片写他离合肥后对伊人的恋慕之情。“算空有”二句是词人的深沉慨叹:即使有锋利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剪刀,也剪不断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恨啊!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也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这两位诗人所写,或剪刀剪裁柳叶,或剪刀剪取江水。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首先创造了以剪刀去剪主观抽象的“离愁”的意象。姜夔更进一步,先用“千缕”将“离愁”具象化,再设想用“并刀”也“难剪”,这就翻新了李煜之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情形象具体鲜明,给予读者强烈深刻的印象。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南宋词人俞国宝《风入松》词云:“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太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偶见此词,“称赏久之”,还将其中“明日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此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其实,俞国宝以杭州西湖春日游景为题材,生动含蓄地反映了宋金和议签订后,南宋朝廷内外苟安偷生、纵情淫乐的真实景象。全篇以香艳绮丽之笔,描绘西湖春日的旖旎风光和游人寻欢作乐情态。下片“画船载取”两句,笔意急转直下,意思说:载着人们游乐的画船,就这样把骀荡春光载走了,人们馀下的欢情,也将如湖水流逝,湖烟消散。这两句字面上是感慨这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春日游湖景象不会长久,深层意蕴是叹息这个苟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已如累卵,好景不长。这两句词之所以让读者感到有隐喻、象征,乃得力于词人运用具象与抽象搭配的表现方法,以“画船载取春归”,于是“春”就成了有形有质有分量、可以用船装载的意象,词句也就显得生动奇警,意味深长。后句的“馀情付、湖水湖烟”,同样运用此法,用一个动词“付”,将抽象的“馀情”与具象“湖水湖烟”连接起来。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南宋词人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是词中最长的调子,其四叠,二百四十字。这是一首悼亡词,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同杭州亡妾的邂逅相逢及其生离死别的全过程。感情深挚,笔触细腻,风格密丽醇厚。第一段从伤春起笔,词云:“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时值春暮,残留寒意,词人饮醉了酒,闭门不出,但燕子飞来唤他出游,于是他乘画船游览西湖,看到岸上行行杨柳,触引起伤春伤别之情。“念羁情”两句,说他的羁情随风游荡,化作晴烟中纷飞的柳絮。羁情纷繁、杂乱,纠缠于心,很难摆脱、消除,但又是无形无影,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让人感知。词人巧妙地调动联想,将“羁情”化作了“游荡随风”的“轻絮”。以“轻絮”比拟“羁情”,形象生动,十分贴切,使读者可见可触可感。这就是化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的妙处。唐圭璋先生《梦桐词话》卷三评得好:“‘念羁情两句,承上开下,羁情游荡,其晴烟风絮,融成一片,含思极绵邈。”

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词云:“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种山在今浙江绍兴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葬在此山。词人经过种山,凭吊文种,含蓄感叹南宋小朝廷残杀抗金英雄岳飞,沉痛伤感南宋国事艰危境况。词的上片,“帆落回潮”三句写他重游种山,“弓折霜零”三句写文种遇害,“正五湖”两句写范蠡功成引退乘舟泛五湖。“最无情”三句又回笔写文种,意思说:最无情也最惹人愁恨的情景,就是文种墓石岩上的闲花野草,都带着越王赐文种自刎那柄宝剑的血腥气,在山野间染成一片春愁。“腥”字下得惊心动魄,蕴含词人沉痛感情与深长慨叹。“腥染春愁”,以嗅觉意象“腥”与具象动词“染”带动抽象无形的“春愁”,从而使其具有血色腥味,句法奇特新警,是吴文英的艺术创新。新书架

《苏诗补注》

本书是清初学者査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诗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诗旨,考辨诗题,保存苏诗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诗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时对史籍中有关苏轼的舛误之处,也做了驳正。同时,该书保存了大量的苏轼自注。查氏阐释诗旨,考辨诗题,注释所涉人物与地名,尤为翔实。查慎行的注释,还在系年、补遗、辨伪方面,取得了重要实绩。

本书的整理以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影印之乾隆二十六年查开香雨斋刻本《东坡先生编年诗补注》(50卷)为工作底本,同时参校他书。校订者王友胜教授,在校点、整理全书之外,还写了较大篇幅的前言,对查慎行及本书做了详细介绍,让读者对《苏诗补注》的价值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书后附有篇目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诗作。

凤凰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国际32开,全三册,定价180元。

猜你喜欢
文种词人剪刀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孤馆寒窗夜无寐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林逋梅妻鹤子
石头剪刀布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