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

2015-01-17 12:14朱小军
东风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箱包江城建军

朱小军

建军伫立在母亲的灵堂前,随着沉痛哀乐响起,身旁的妻儿已是泣不成声。但一脸肃容的他没有流泪。建军打小就不爱哭。到医院打针吃药,他从不哭闹,医生总拿他作同龄孩子的榜样。不满十六岁的他下乡在农村,犁地时不小心被钉耙碾得鲜血直流,他也没哭鼻子。后来建军被招到地处鄂西北山区的东风汽车公司当工人,建军在那里奋斗打拼的几十年间,不要说旁人,就连他的妻子,也极少见到他的泪水。现在建军刚退休不久,落叶归根的他回到江城,回到了久病卧床的母亲身边。却不料没享受到几天的天伦之乐,母亲就撒手而去。此刻建军面对仍挂着微笑却再不会醒来的慈母,他不是没有眼泪,他的眼泪都流到心里头了。

建军在母亲身边生活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打记事时算起,到他离开江城去下乡,也就十来年光景。而这十来年时间,在建军的记忆里,实在是饥饿多于饱餐。母亲在建军心目中则是唯一能让他有东西吃的人。在他不到五岁的时候,父亲就被戴上“右派”帽子,送到农场劳动改造去了。接着又是“三年自然灾害”,背着沉重政治包袱的母亲,又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毕业于“国立师范”的母亲,在市里一所名牌中学任教。建军在襁褓之时,是听着母亲用英文哼唱的”摇篮曲”长大的。只是母亲歌唱得再好,却不能用来填饱家人的肚子。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将家中的藏书一捆一捆地卖掉,再买回一筐筐红薯、萝卜来充饥。待到把书柜卖得变成了“碗柜”,母亲又开始卖自己身上的首饰,卖家中的铜器、铁器……而家里那点底子哪里经得起“可持续”地卖下去?于是在变卖家当的同时,母亲还尽量从自己碗里省出些杂粮面汤糊糊到建军碗里,在那困难时期,和同龄孩子相比,建军算是多吃了几口“瓜菜代”,使得正待发育的身体多少得到些点营养补充。 建军的“贪吃”也曾铸成大错。那时母亲执教的学校离家较远,她每天做早餐时,都将午餐一并做出来,这样可节省时间,待她中午回家只须加热即可。而所谓“午餐”,只是一人一碗蒸杂粮面糊糊而已。有一天中午,刚上完体育课回家的建军,饥肠难忍,不等母亲回家热饭,几口就吞下自己的那碗冷糊糊。仍感饥饿的他,瞄上了母亲的那碗糊糊,先是小口舔,后来没忍住,索性就大口吞没了母亲的午餐。待母亲回家时,回过神来的建军吓得不知所措,紧贴在墙边上等着“挨打”。然而母亲没有半点责怪建军,一边安慰着他,一边切了块生萝卜,冲了碗酱油汤,草草“午餐”后,就又去学校教课了。结果长期营养不良的母亲,,那天下午竟是晕倒在学校的课堂上了 。这件事令建军懊悔不已,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也深深地铭刻在了他的心中。生活如此艰难,母亲却从不肯轻易去求人,也绝不在人前示弱。尽管家里家外“压力山大”,但母亲的举手投足,从来不失礼,不失态,她柔美的歌声始终在家里的栋樑间环绕不绝。在母亲的影响下,建军懂得了要用阳光心态去面对风雨现实的道理。以致在往后的工作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痛苦,他從不掉眼泪,总能积极地去担当。母亲对建军学习上的督促也从未停止过。即便是在那“红海洋”的年代,长期做毕业班班主任、“桃李满江城”的母亲,仍坚持给建军补习文化课。她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坚信她的儿子一定会有上大学的机会。

建军后来还真是上了“大学”,不过是在十多年之后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建军通过成人高考才实现了母亲的期待,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在当年,由于受父亲问题的株连,不满十六岁的建军连高中都没机会读,就匆匆地被撵到“广阔天地练红心”去了。建军永远都忘不了临别江城时,那个寒风凛冽的初春早晨,母亲赶到火车站来送他。看到儿子被冻得缩手缩脚的样子,她将自己唯一的一件毛线外套脱下来,加穿到建军身上。想到衣着单薄的母亲还要顶着料峭的寒风去讲台教课,建军执意要将外套还给母亲,无语的母亲按住了建军欲去脱衣的双手,同时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时,建军第一次看见了母亲的双眼中噙着的泪花……

参加工作后的建军,始终是低调做人,勤奋做事,很快就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信任。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父亲重新恢复了工作。没有了政治上后顾之忧的建军,更是将所担当的事业做得顺风顺水。只是他长期在远离江城的外地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岗位上忙碌操劳,再见到母亲的时间就比较少了。起先还有探亲假,成家以后就只能是利用节假日或出差的机会,回江城看看父母亲。只要回到家里,建军就会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向父母汇报自己的进步情况和“辉煌业绩”,还将自己的奖状、奖章,以及在公司媒体上发表的“小豆腐块”文章拿出来向父母展示。而此时的母亲,脸上会充满幸福的微笑。但她绝不来插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关注着她的儿子,静静地听……。待建军讲得累了,母亲就会来收拾好满桌子上建军的“荣耀”,代之以满桌子建军喜欢吃的佳肴美味。年复一年过去,建军眼见得母亲从厨房到饭厅之间的行走,从健步如飞到安然慢步,再到步履蹒跚。终于有一天,建军发现母亲已无法端稳手中的菜盘,行走也变得踉踉跄跄起来。但只要建军回来,还是能听到母亲愉快的歌声,吃到母亲亲手烧的好菜。当建军临到快退休的时候,曾和父母有个约定,他承诺自己退休后,一定回家天天陪着他们。偏偏年岁不饶人,没等到建军兑现承诺,先是父亲溘然病逝,接着母亲又因病卧床。在母亲病重时,建军也曾回来探望。母亲在建军面前,依然是一脸慈祥的微笑,虽然她再也无法亲自给儿子下厨了,但她会安排家中请来专门照顾她的阿姨做出建军爱吃的饭菜来,并且将饭桌摆在她的病床边上,她要看着建军吃饭。在这个时候,建军总是尽力将桌上的饭菜多吃一些,只有这样,母亲脸上的笑容才会保持得更久一些。母亲病重时,恰逢建军所在单位正在进行改革改制,牵涉到众多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思想稳定。作为单位“一把手”的他实在是走不开。只能靠请来的阿姨照料母亲。在每天必通的电话里,母亲嘱咐最多的,就是要建军千万不要挂念家里,要以工作为重。建军也确依母亲所嘱,在单位上认认真真地站好了“最后一班岗”,赢得了单位上上下下一致的赞誉,他也风风光光地办完了自己的退休手续。建军回到江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母亲“汇报”了自己工作上新的“荣耀”,此时已无法起身的母亲,仍不忘交代阿姨为建军张罗饭菜。自知来日无多的她,将建军的双手紧紧攥着,静静地关注着她的儿子,静静地听……从母亲赞许的眼神、安详的微笑中,建军能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满意。在母亲最后的时光里,因自己努力的表现能让她多一些幸福感,这也让建军有一丝丝欣慰。

办完母亲的后事,建军回到家中清理遗物。在熟悉而又冷清的房间里,建军心中升腾起对母亲无尽的怀念。这时阿姨递給他一个紫色箱包,并告诉他,母亲专门交代过,她走了以后,要将这个箱包交给建军。阿姨还说,这个箱包是母亲生前的爱物,在建军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她几乎每天都要打开箱包,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摆弄,一边兴致勃勃地翻看,一边还轻声地哼着歌曲,这个时候,是老人家最高兴的时候。建军十分好奇地接过箱包,打开一看,立刻被震撼住了。箱包里装满了建军一生经历的“荣耀”:有他读小学时当少先队委的“两道杠”臂章;在农村挣的“工分”记载本;有他“新长征突击手”和“先进生产者”的奖状;成人高考的录取通知和毕业证书;有他在行业论坛上撰写的获奖论文,从工段长到工厂厂长的任职文件;还有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通讯报道,诗歌、散文……。抚摸着这些早已被自己疏忽遗忘,却被母亲仔细珍藏了几十年的的物件,建军的心如同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般。自己平生一点微不足道的作为,竟成了陪伴母亲终身的慰藉。联想到为了呵护自己的成长,母亲所遭受过的坎坷磨难,面对当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冷酷现实,他禁不住曲身伏在浸满着母爱印痕的紫色箱包上失声痛哭,双泪长流。

猜你喜欢
箱包江城建军
庆祝建军95周年
施江城 黔阳古城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江城
无论等多久
箱包面料图案设计的新焦点探讨
论箱包设计中的褶皱及其工艺表现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
箱包展厅照明设计
皮革的二次创意在箱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