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2015-01-21 08:53李应梅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宋庆龄樟树意境

李应梅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一、创设美,激发审美的情趣

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如教学《鲜花和星星》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象夜空中那满天的小星星,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都糅入一个美妙的情景中,为学生很快进入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奠定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为课文的图画配音,感受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表现小女孩被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享受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遨游于闪烁的星空中自由自在的愉悦,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捕捉美,培养美的鉴别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九寨沟》一课体现了风景的优美,《桂花雨》一课蕴含的是意境的美,《雾凇》一课展示的是大自然赐予的美……教师要挖掘和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在理性的指点和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抓住美的语言。

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与想象中领略文本的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如《田园诗情》一课的课文,作者用细腻委婉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文本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而这种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人物心情的描写表现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出作者在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发学生美的想象力,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审美的情趣和享受课文美学意蕴的喜悦。

2.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因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第一次抱母亲》课文中表现出的母子情,《永远的白衣战士》、《普罗米修斯盗火》等课文中蕴含的人性美,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结合课文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感悟,让学生深刻体验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在细心揣摩、反复品味中理解人物的思想境界,做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抓住美的意境。

优美的意境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当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恰如一个博识的导游,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读课文,在想象文本优美的意境中,把学生的思绪带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边,把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把种种巧语妙思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倾泻出来,把文本内容的诸多妙处让学生逐一地接受,使学生在意趣盎然的情景熏陶之中,到达学习的彼岸。

三、对比美,内化美的感悟能力

人物形象的美丑总是在人物或事物的相互映衬中凸显出来的。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教师通过对樟树的外形美和高贵之处的内在美来映衬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就能彰显出人们对宋庆龄衷心的爱戴和怀念;通过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让学生理解作者撰写此文,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在宋庆龄的故居前有两棵樟树,而是要让我们记住这两棵蓬蓬勃勃,永保香气的樟树,让宋庆龄高贵的品格永远留驻在我们心中,永远伴随我们成长,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悟到美的真谛。

四、感知美,提高美的欣赏能力

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本众多的文章中,有着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浩瀚的海洋、多彩的植物,甚至是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笔下妙笔生花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体验到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的艺术境界,感受到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容的立体艺术图画。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延伸美,升华美的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美的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心理需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知到美时,就会产生美的灵感与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教师要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如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创作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或让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宋庆龄樟树意境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春色满园
相信香樟树
一朵花的意境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