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 Meta 分析

2015-01-21 14:47屈坤鹏成晓舟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流病中位结果显示

屈坤鹏 成晓舟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灼感、反酸、胸痛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严重者甚至有食管黏膜的病理性损害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1]。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道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容易反复,不但引起消化道症状,还可以引起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如咽喉炎、口腔溃疡等。更有甚者,可以导致食管出血、食管腺癌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2-3]。然而目前我国并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1-2]。目前样本量最大 的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为 章 宏 等[4]开 展 的 研 究。章宏等对浙江省 10 个地级市医院内科 15 283 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但是该研究局限于浙江省。其余流行病学研究样本量均小于 10 000,且大都局限于一个或者二个省市,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 Meta 分析对当前发表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平均水平和疾病负担。

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和纳入标准

以“(流行病 or 调查)and 胃食管反流”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incidence 检 索 Pubmed。检索时间为 2014 年 9 月,检索没有语言限制和发表日期限制。

纳入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章至少 报 告 总 样 本 量 和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的 患 病 人 数 。纳入中文或者英文文献,流行病学的调查地点为中国地区。

二、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二个作者独立筛选检索所获得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纳 入 文 献,如 遇 不 一 致,讨 论 解 决。 主 要 提取以下信息:作者、发 表时 间、总 样 本 量、胃食 管反流病的患病人数、调查地区、总样本的基本特征等。

三、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 Meta analyst 3.1 进行分析,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进行合并,从而分析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平均水平。异质性检验采用 I2检验,当 I2> 50% ,则认为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为率和率的 95% 可信区间(95% CI)。同时,采取亚组分析,分析不同地域、性别、城乡、职业和年龄的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差异。

结 果

一、纳入研究

共纳入 33 个研究[1-2,4-34],总样本量为 97 268例,筛查出 10 196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最少样本为300 例,最大样本为 13 498 例,其中位数为 1 958.5,四分位间距为 1 400.25 ~ 2 530.25。调查地点分布于上海、陕西、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新疆、浙江、西藏、贵州、福建、甘肃、吉林、湖北、广东 15 个省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 病 率为 8.8% ,最低患病率 为 2.5% ,最 高 患 病 率 为 35% ,四 分 位 间 距 为6.8% ~ 15.4% 。

二、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 Meta 分析

Meta 分析显示,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 49.8%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 12.5% ,95% CI为 12.2% ~ 12.7% (图 1)。

三、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地域差异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胃食管 反 流 病 患 病 率 最 高 的 省 份 为 西 藏 (35.0% ,95% CI 为32.4% ~ 37.7% ),患病率最低的省份为广东省(2.5% ,95% CI 为 2.0% ~ 3.1% )(图 2)。从图 3 可以看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地增加,东南地域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最低,西北地域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最高。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城乡差异

在农村,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9.1% ,最低患病率为 3.3% ,最高患病率为 12.5% ,Meta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 (I2=48.3%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农村中的患病率为 7.8% (95% CI 7.2% ~ 8.4% )(图 4)。

在城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8.3% ,最低患病率为 2.0% ,最高患病率为 8.6% ,Meta 分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 (I2=48.6%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城市中的患病率为 7.7% (95% CI 7.2% ~ 8.2% )(图 4)。

五、胃食管反流病的性别差异

在男性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8.4% ,最低患病率为 2.6% ,最高患病率为 39.6% ,Meta 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I2= 49.8%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男性人群的患病率为 12.9%(95% CI 12.5% ~13.3% )(图 5)。

在女性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9.1% ,最低患病率为 2.2% ,最高患病率为 42% ,Meta 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I2= 49.1%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女性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8.1%(95% CI 7.8% ~ 8.4% )(图 6)。

六、胃食管反流病的职业差异

对于军队人员,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21.7%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2.9% ,最 高 患 病 率 为35.0%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8.4%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军队人员中的患病率为30.7% (95% CI 29.5% ~ 31.9% )(图 7)。

对于高校师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10.85%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2.8% ,最 高 患 病 率 为46.2%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7.7%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高校师生中的患病率为12.6% (95% CI 11.6% ~ 13.7% )(图 7)。

二个研究报道了医护人员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最低患病率为 7.5% ,最高患病率为 11% ,Meta 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I2= 32%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高校师生中的患病率为 9.6%(95% CI 7.4% ~ 12.4% )(图 7)。

只有 1 个研究报道矿工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其 患 病 率 分 别 为 27.8% (95% CI 25.6% ~30.0% )(图 7)。

七、胃食管反流病的年龄差异

10 ~ 1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1.9% ,最低患病率为 0,最高患病率为 2.3% ,Meta 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I2=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10 ~ 19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2.2%(95% CI 1.6% ~3.1% )(图 8)。

20 ~ 2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6.6%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2.6% ,最 高 患 病 率 为10.3%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5.5%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20 ~ 29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0% (95% CI 6.1% ~ 7.9% )(图 8)。

30 ~ 3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7.0%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4.6% ,最 高 患 病 率 为10.2%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2.2%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30 ~ 39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 (95% CI 7.1% ~ 8.5% )(图 8)。

40 ~ 4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10.2%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5.3% ,最 高 患 病 率 为13.2%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4.4%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40 ~ 49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4% (95% CI 9.7% ~ 11.3% )(图 8)。

50 ~ 5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10.3%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5.1% ,最 高 患 病 率 为12.3%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2.1%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50 ~ 59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2% (95% CI 9.4% ~ 11.1% )(图 8)。

60 ~ 69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10% ,最 低 患 病 率 为 5.3% ,最 高 患 病 率 为11.9% ,Meta 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I2= 47.9%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在 60 ~ 70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8.1% (95% CI 7.3% ~ 8.9% )(图 8)。

大于 70 岁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中位患病率为 8.9% ,最低患病率为 0,最高患病率为 17.1% ,Meta 分 析 显 示,纳 入 研 究 间 不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I2= 35.7%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我国胃 食 管 反 流 病 在 大 于 70 岁 人 群 中 的 患 病 率 为9.7% (95% CI 8.3% ~11.3% )(图 8)。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常见的慢性的疾病,通常其合并消化道和消化道以外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并发食管的恶性疾病,且其经常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采用 Meta 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Meta 分析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一种循证医学常用的工具,目前 Meta 分析多用于评估干预措施治疗疾病的效果以及疾病的病因学、基因学等。Meta 分析用于流行病学原始研究的合并,可以克服原始研究的小样本带来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 33 个 原 始 的 流 行 病 学 研 究,样 本 量 的 范 围 为300 ~ 13 498,大部分研究的样本量都大于1 000,但是只有 1 个研究的样本量大于 10 000。Meta 分析合并后的样本量达到 97 268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例数为 10 196 例,所纳入的研究涉及中国的 15个省市。这样就可以反应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负担,同时整合同一省份的不同研究,可以更好的反应一个省份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负担。此外,也可以比较不同省份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负担。

本 Meta 分析的合并结果显示,虽然各个省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但是结果的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 12.5% ,95% CI 12.2% ~ 12.7% 。比较不同省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山东、西藏和新疆的疾病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段长农等[29]开展的研究是在军队人群中开展的,并不能代表山东省普通人群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由此可见,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最重的二个省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最低的两个省份为广东和吉林。通过图 3 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即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然而,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Meta 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和城市的患病率没有差异(7.8%vs 7.7% )。

但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显示,文献报道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在男性人群的患病率为 12.9% (95% CI 12.5% ~ 13.3% ),而女性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8.1%(95% CI 7.8% ~ 8.4% )。这可 能 与 男性的压力大、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经常劳累等胃食管反流病的暴露因素较多有关[29]。因此,不同职业的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也是不一样的,军队人员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最高,为 30.7% (95% CI 29.5% ~ 31.9% ),次 之 为 矿 工[27.8% (95% CI 25.6% ~ 30.0%)]和高校师生[12.6% (95% CI)]病学的调查,虽然可以反应大部分地区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但是不能够反映全中国的所有地域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同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发生变化,本研究并没有考虑到时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的影响情况。

本 Meta 分析的合并结果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 12.5% ,95% CI 12.2% ~ 12.7%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不存在城乡差异,但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职业差异。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于 40 ~ 49 岁和 50 ~ 59 岁达到高峰,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1 庄永艿,赵金光,周 永红,等.张掖 市门诊人 群 胃食管 反 流 症 状流行病学 调 查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J].医 学 综 述,2009,15 (7 ):1109-1111.

2 庄惠军,王雯,沈许德.驻南方某部军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6):744-777.

3 肖贤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30-231.

4 章宏,徐晶,厉有 名,等.浙江省内 科门诊人 群 胃食管 反 流 病 及危险因素 流 行 病 学 调 查[J].中 华 消 化 杂 志,2007,27 (7 ):443-444.

5 朱娟.大 学 生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患 病 状 况 的 调 查[J].求 医 问 药,2013,11(2):13-14.

6 朱键,周力,王岚,等.贵 州省安顺 地区人群 胃 食管反 流 病 流 行病学调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0):2087-2090.

7 周海川,周力,陈晓琴.贵阳市特定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贵州医药,2011,35(12):1141 -1144.

8 张军汉,周黎黎,杨 晓燕,等.克拉 玛依市区 胃 食管反 流 症 状 流行病学调 查 及 防 治[J].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2005,3 (13 ):1621-1622.

9 张大真,褚红梅,李增烈.陕西关中农村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1195-1197.

10 詹志刚,吴晓锐,王炘,等.南 平市胃食 管 反流病 流行 病 学 分 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5-16.

11 扎西措姆,张耀仓,殷敏 敏,等.西藏高 原 部队胃 食管 反 流 病 的调查[J].西藏医药杂志,2010,31(4):5-7.

12 姚欣,冯子坛,孙 蓉,等.北京 军区某部 官 兵胃食 管反 流 病 流 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0):103-106.

13 徐晖,李四季,董 德全,等.西 安交通大 学 教职工 及部 分 大 学 生胃 食 管 反 流 病 患 病 状 况 调 查[J].中 国 慢 性 病 预 防 与 控 制 ,2007,15(5):466-468.

14 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等.广 东省社 区 人群胃 食管 反 流 病 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4):239-242.

15 项 妍 姝,万 丹.2011 年 白 山 市 区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流 行 病 学 调 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21):86-87.

16 吴本俨,邵勇,李园,等.北 京地区 老 年人胃食 管 反 流 症状流 行病学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2):110-112.

17 汤武亨,李松财,曹春雨,等.1578 例门 诊 就医患 者 胃食管反 流病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9 (2):17 - 18

18 沈艳辉,蒋晓晓,江初,等.北京 3 所大学教职工胃食管反流病患病情 况 及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J].中 国 学 校 卫 生,2010 (12 ):1476-1478.

19 沈许德,王雯,庄惠军.福建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 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0 ,30(6):386-390.

20 瞿国强,王巧民.安徽省铜陵地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流行 病 学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377-379.

21 潘国宗,许 国 铭.北 京 上 海 胃 食 管 反 流 症 状 的 流 行 病 学 调 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 ,19(4):223-226.

22 牛春燕,闫蓉,吴方 雄,等.西安地 区 老年胃食 管 反 流 病发 病 情况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 (12):1116-1118.

23 木尼拉·艾尼瓦尔,牛春燕,米娜娃尔·霍佳.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状况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9 ):1257-1261.

24 明平良,曹永忠,尹 贤 德,等.高原 某 部胃食管 反 流 病 流行 病 学调查[J].武警医学,2011 ,22(8):661-663.

25 毛朝亮,周力.贵州地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流行 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2,36 (5):467-469.

26 柯纪定,魏晓晶,石 叶 青,等.门诊 病 人胃食管 反 流 病 的流 行 病学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28-630.

27 江初,沈艳辉,秦雪 英,等.北京市 海 淀区社区 居 民 胃 食管 反 流病的流行 病 学 调 查[J].中 华 预 防 医 学 杂 志,2010,44 (6 ):516-521.

28 胡水清,张玫,牛小 羽,等.门诊患 者 胃食管反 流 病 的 流行 病 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41-143.

29 段长农,许刚,马增翼,等.456 医院体系部队消化科门诊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 (2):152-153.

30 董小妹,丁萍,温俊良.淮北矿区 1632 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9-91.

31 崔立红,杨云生.海军某舰艇部队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 抽 样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2):1182,1192

32 崔立红,王晓辉,杨云生.海军长远航官兵胃食管反流 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干预措施[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3):164-167.

33 蔡小健,凌亭生.姜堰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胃食管反流病 流 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9-11.

34 Niu CY,Zhou YL,Yan R,et al.Inc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Uygur and Han Chinese adults in Urumqi[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48):7333-7340.

猜你喜欢
流病中位结果显示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最严象牙禁售令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EndoFLIP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进展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