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2015-01-21 15:03
中国农机化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会农业



农机社团组织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概况】

2014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创建行业发展纽带,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顺利完成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召开理事会确定工作思路】

2014年3月27日,在郑州召开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暨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协会2013年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明确2014年工作思路;审议并通过部分副会长变更,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的提案,以及农机科技分会负责人变更的提案;听取各分会代表就分会2013年工作情况的汇报, 并听取会员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协会新一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农机科技分会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做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织会员单位开展科技研讨活动,促进农业机械化学术交流,大力开展新机具和新技术演示推广活动,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活动。

【组建设施农业分会,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在得到农业部和民政部的批准文件后,协会和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设施所着手准备工作,3月组织部分相关单位召开了分会筹备会; 5月底,在北京召开了设施农业分会成立大会。全国设施农业领域从事装备制造、设施蔬菜和花卉生产、设施农业研究的专家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管理办法》;经投票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分会秘书长。设施农业分会的成立,拓宽了协会的服务范围,扩大了协会影响,将为今后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应用”研讨和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针对遥控植保机在农业领域得到的普遍关注,协会农用航空分会分别在郑州、武汉借助农机展览会的契机,组织召开“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和“遥控植保作业技术”两次研讨会,邀请农业植保方面的专家学者、遥控植保机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飞防服务组织的代表,就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的安全防护技术与植保施药作业技术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交流与研讨,促进遥控飞行植保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和市场的需求,协会农航分会积极组织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起草“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标准”。它结合了植保作业的特点,对农用遥控飞行器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操控方便性等方面提出基本的安全条件要求。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推进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标准的制订进程。

【召开秸秆燃烧棒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发布会】

为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解决秸秆禁烧难题,9月26日在上海召开秸秆燃烧棒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发布会。受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委托,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承担了2013年度上海市科技兴农“稻麦秸秆燃烧棒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将农作物秸秆制成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提供热源用于谷物干燥与室内供暖用途,研发、完善燃烧设备和系统。该技术的发布,为社会提供了秸秆综合利用,解决秸秆禁烧的重要途径之一。

【分会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专业领域发展】

设施农业分会组织设施农业论坛和设施农业培训,开展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及问题研究,走访部分会员单位,了解会员诉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分会不断推广“中国农机合作社”标识使用,协助举办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论坛,进一步招募会员,扩大分会规模和影响。农用航空分会建立农业无人机标准体系,制定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标准并进行推广,审议通过副主任委员变更和委员增补的提案。农机鉴定检测分会面向会员单位征集项目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活动建议,共收到11家农机鉴定机构项目建议。农机科技分会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做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织会员单位间开展科技研讨活动,促进农业机械化学术交流,大力开展新机具和新技术演示推广活动,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赴台开展水稻产后加工技术应用考察交流工作】

为借鉴台湾稻谷产业发展经验,提升大陆水稻产区稻谷烘干和稻米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推动稻谷产后加工技术的发展,应台湾农机工业同业公会邀请,协会组团于10月14—20日赴台执行水稻产后加工技术应用考察交流任务。通过考察相关稻米烘干加工企业、农会、农场及参观农机展会,深入了解台湾稻谷加工及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烘干设备的生产、鉴定检测、试验推广情况,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农机团组出国学习考察】

为了解发达国家的农机企业及农业机械展览的组织形式、筹展程序和方法,8月18—25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组织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参观考察2014年澳大利亚农业及农机展览会、农机生产企业、新西兰农业研究中心等农机行业组织。考察期间,通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有关农机行业组织、农机生产商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较全面地了解澳新两国农业发展概况、特点及两国农牧机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了解澳、新组织农业机械展览的形式和特点,以及与我国农机展览组织方面的差距。为今后改进我们与农机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更好的为企业会员提供服务,具有很好地借鉴意义。

【办好农业机械展览会及相关研讨活动】

协会秘书处分别积极配合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分别在3月底下旬和10月下旬底在郑州和武汉“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郑州展会 参展企业达360余家,观众2万多人次,展会面积首超4万平方米;武汉展会参展企业达1 600余家,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中外观众达13万人次.特别是武汉展会,得到了国内外农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展会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泰国、印度等国外农机企业四十余家,国际化程度较往届有很大提高。同期协会协助及主持举办了中国农机发展论坛、亚太区域农机协会圆桌会议、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论坛、中外农机贸易洽谈会、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项目总结暨新闻发布会、农机产业园区招商对接等一系列丰富活动。使协会秘书处人员丰富了实践经验,在各项活动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接待法国农机工业协会代表团】

3月21日由法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的农机企业代表团来访协会,双方就农机设备推广鉴定的程序与步骤、农机设备进口流程等问题进行座谈,并对有关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会后安排法方代表参观了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机检测试验室。

【执行“棉花种植及生产机械化调研”任务】

项目组先后走访了江苏、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新疆等地棉花种植地区,开展了省主管部门、棉花研究所、农技推广机构、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和乡镇干部及农户等不同层面的调查和座谈,了解了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地区等棉花主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传统农艺制度、棉花品种与现有收获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走进田间地头,与棉农了解一手资料,见证棉农种植棉花的艰辛过程,参观棉花研究所的多组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栽培行距的对比实验田;考察棉花机收试验点的棉株的形态和长势,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详细了解棉花种植的成本和经济收益等情况。10月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的全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座谈会上,调研组向与会代表就调查情况作了初步的总结报告;12月组织召开项目总结会,进一步征求意见,汇总完善,完成报告提交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执行《农用航空区域发展情况及需求调研》项目】

根据项目安排,调研组制定详细调研计划,绘制调研表格。1—6月份,调研组分别走访深圳、珠海、苏州、西安、武汉等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及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第60研究所、中航618所等研究机构,对当前农用遥控飞行器的技术研发状况有了整体的了解;与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等省市农机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从农业生产需求和试用评价方面,了解到我国农用航空特别是遥控飞行器应用效果和面临的问题,并对遥控植保机目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市场需求前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完成《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机械促销网络平台建设》项目】

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和网络平台主题方向,调整网站内容结构和布局,丰富农业机械化统计信息,完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农机新产品推介栏目,并基于农业种植区划和农业部发布的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丰富农机农艺融合的引导内容,项目完成后召开项目验收总结会议,并组织部分协会会员单位开展网站后台操作的培训工作。目前,正在一边试运行,一边根据验收专家所提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增强信息反馈功能,力求该网站逐步成为农民、农机服务组织、种植大户提供一个技术装备选择比较的平台和企业会员新技术发布推介的窗口,形成协会扩大影响的门户网站。

【积极启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项目】

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同意,协会拟组织编写《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2004—2013年)》, 12月2日在北京召开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修改报告提纲,明确编写任务及人员分工、编写进度与时间安排。

【完善协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在协会已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的要求和规定,梳理现行制度规范,对照工作运行中的规范缺失和不足,列出修订和新的文件化制度规范建设的名单,为协会规范制度建设的补充和完善打下基础。2014年新成立的设施农业分会制定了分会管理办法、设施分会行规行约和日常工作程序等文件。

【积极发展会员并提供服务】

2014年协会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协会影响,加强协会宣传,不断吸引农机行业企事业单位申请入会,目前,协会及各分会会员数量达686名,其中总会会员354名。为让会员了解农机政策法规、检测鉴定产品质量、产品宣传等方面信息,协会每月定期给会员单位免费寄送一份《农机质量与监督》杂志,并将多年度农业机械化统计资料信息发布至协会网站,供会员参考。

(陈海燕)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概况】

2014年,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各级领导、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及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重点开展了筹备召开2014 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筹备召开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人才举荐表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及组织建设、加强精品期刊工程建设等系列工作。

【筹备召开2014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

在罗锡文理事长、李树君常务副理事长以及其他学会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亲自参与主持下,先后召开有各方参加的5次筹备工作会议、由主承办方参加的多次工作落实会和一次新闻发布会,从分会场组织、论文征集录用、日程安排、技术参观内容、召集人员参会、企业赞助、国内外宣传、大会推介、网站运行、中外嘉宾邀请落实、会务等诸多方面,反复研究协调落实,筹备工作细致而全面。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基础、标准化、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动力、耕作、收获、排灌、地面机器、畜牧、拖拉机、农垦、农机监理分会,以及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等15个分支机构分别主要承担组织或参加了大会9个分会场的具体筹备工作。

大会于2014年9月16—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主题为“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参会代表共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在线注册人数近2 000人,实际参会总人数2 000余人,其中,外方代表约500人。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本次大会采取全体大会主旨报告和分会场研讨等形式交流,大会共邀请4位国内外顶级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大会主要议题涵盖了GIGR七大技术分会领域,并增设“农机标准”和“亚洲论坛”两个分会。分会场主题包括:水土工程,畜禽舍结构、设施与环境,农业生产装备,农业能源,管理、人机工程及系统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物工程,信息系统,农机标准等。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25周年庆典、ATOE学术会议、中美旗舰项目节水技术研讨会等。

大会9个分会场邀请了69位著名中外专家作了分会场主旨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会议期间有789人次进行分会场交流,682篇论文进行论文墙报张贴交流。按照专业特点,大会组委会还分别组织了张裕葡萄酒酿酒基地、蒙牛奶制品加工生产线、小汤山设施农业基地和德青源畜禽养殖和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基地等4个地点的专业技术参观。

大会共收到1 912份论文摘要,经学术委员会评审,有1 198篇论文摘要被编辑收录在论文摘要光盘集中。大会征集并向5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推荐了学术论文全文718篇。按照作者个人选择,有52篇论文通过专家评审推荐在《农业机械学报(增刊)》上发表(2014年11月出版);其他论文也通过推荐审查等程序将在《农业工程学报》《国际农业工程学报(IAEJ)》等正式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

大会期间举办的GIGR第六十九届常务理事会议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树君研究员高票当选为GIGR继任主席(2017—2018),成为该国际组织自1930年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主席,这将极大提升我国在世界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影响力,扩大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对我国在世界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世界大会是GIGR最高级别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对我国和世界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会具有中外专家广泛参加、规模大、层次高、权威性强、观点新颖、信息量大、学术内涵丰富、交流内容跨专业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通过大会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会者充分了解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工程和农业装备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情况,进一步探讨交流了制约中国及所在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对推动和促进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各种农产品稳定可持续供给,必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筹备召开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学会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就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方案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修改征求意见和建议;讨论并修订了《中国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评选办法(草稿)》等管理办法。

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九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讨论审议了“中国农机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意见”(内容主要包括大会代表人数确定和组成原则、会议主要议程和文件准备、章程修改建议、十届理事会规模和组成原则等),以及表彰奖励办法等事项,常务理事会最后以通讯方式再次审定了上述会议文件。3月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处分别向中国科协和中机联上报学会换届方案请示。中国科协于5月20日函复同意。

3月3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发出了“关于筹备召开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相关奖项推荐工作的通知”。4月9—11日,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布置了“十大”的主要工作,对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推荐办法、名额分配、有关表彰奖项的推荐评选办法等作了具体布置,会议还进一步征求了对学会章程修改意见。

按照中国科协批复的换届方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在广泛协商推荐理事会候选人员、协商产生常务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候选人员、修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完成学会财务审计、起草会议文件等几方面开展了换届筹备工作。

7月,召开九届九次常务理事(通讯)会议,对上述筹备工作结果进行协商和审定,形成了上报中国科协的最终申请材料。中国科协于9月批复同意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召开换届大会,原则同意章程修改意见和同意学会负责人候选人选等。

9月15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如期举行。来自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各分支机构和全国各省级农机学会及农机行业各类单位的237位会议代表出席大会。

受理事会委托,张咸胜副理事长作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围绕学术交流、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人才培养举荐、科技期刊、科学普及和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方面,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四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第十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全力推进学术交流两大精品工程、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好人才工作、拓展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刘瑞雯副秘书长作九届理事会秘书处财务工作报告,张振新副秘书长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修改进行了说明。

大会分四组进行分组讨论,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了相关会议文件,提出许多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讨论、酝酿了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经全体大会表决,大会通过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修改草案)和第九届理事会秘书处财务报告。经审议表决,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关于缴纳2014—2018年度团体会费的决议》。

经无记名投票,大会选举产生了刁学锋等176人组成的第十届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分支机构的理事成员占15.3%,地方学会44.9%,高等院校18.2%,企业10.8%,科研院所4.5%,政府部门1.7%,协会、新闻等其他单位4.5%;民主党派人士5.1%,少数民族2.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理事占86.4%。充分体现了新一届理事会组成的广泛性、代表性,充分反映了学会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具有学术权威性和人才荟萃的鲜明特点。另外,本届新任理事占56.8%,从组织结构上较好地完成了新老理事的交替。

9月15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十届一次理事会议在京举行。132位理事或理事代表出席了这次理事会议。

罗锡文院士主持了会议。会议首先就“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的产生进行了说明。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刁学锋等59人组成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会议选举罗锡文同志为理事长,李树君同志为常务副理事长(法人),方宪法、王金富、王桂民、刘宪、刘敏、朱明、佟金、应义斌、陈学庚、姜卫东、胡乐鸣、赵春江、赵剡水、袁寿其、韩鲁佳(按姓氏笔画为序)等15位同志为副理事长;经选举和罗锡文理事长提名,张咸胜同志为秘书长。经张咸胜秘书长提名,会议同意聘任刘瑞雯、张振新同志为副秘书长。按照中组部文件规定,会议同意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取消聘任本届名誉理事长职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设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的申请。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十届一次理事会议的顺利召开,新一届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的产生,从组织建设方面保障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效显著】

2014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部在确保学会国际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的同时,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及各分会开拓海外发展空间、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学术科研成果、开展和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2014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参加的较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共3个,即ASABE国际学术年会、国际农业机械适用技术研讨会和EuroTier 2014 德国汉诺威国际畜牧展及第四十一届意大利国际农业机械暨园林机械展览会;在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期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还分别与波兰克拉科夫农业大学和韩国农业机械学会签署了食品加工与安全、可再生能源合作协议及农业机械科技合作协议。

2014年,全年共接待来自52个国家、87个批次、共495人次的来访外宾;全年派出研究员、工程师约25人赴美、加、韩等7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展览,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洽谈。共承办援外技术培训项目8期,共有来自62个国家的15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7月13—16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方宪法研究员一行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出席了由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和加拿大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CSBE)共同主办的国际学术年会。方宪法副理事长在Global Engagement Day的特别会议上宣讲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主要业务与发展,详细介绍了2014GIGR世界大会的筹备情况,热情邀请与会专家来华参会。会议期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代表还发放了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宣传资料,参加了精细农业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学术专题会议。与ASABE就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期间合作举办的ASABE大学校长会议的筹备、日程等具体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洽谈与商议。

9月20日,由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联合主办的ASABE大学院校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方宪法、国际部副部长张兰芳,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韩鲁佳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等中方专家以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Norman R. Scott教授、ASABE主席Terry A. Howell, Jr.先生、普渡大学农业及生物工程系主任Bernard Engel教授等美方专家近30人参加了会议。

受韩国农机学会主席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树君研究员一行于10月29—30日赴韩国参加该学会主办的国际农业机械适用技术研讨会。大会期间,李树君副理事长介绍我国农业机械进程及未来农机技术发展趋势,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组织的专业展览会,考察了韩国农业机械领域近年取得的进展,就农产品加工机械及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1月11—16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代表团先后赴德国汉诺威和意大利参加了EuroTier 2014 德国汉诺威国际畜牧展和第四十一届意大利国际农业机械暨园林机械展览会。通过参加这两个展会,充分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交流,促进了先进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把握国际农业工程领域发展方向。

此外,学会国际部还完成了2本国际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中,《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期刊》(GIGR Journal)共收到来自79个国家的336篇投稿文章,2014年共出版5期,其中4期为常规发行的季刊,1期为特别刊发的增刊,5期共发表学术论文135篇,共计1 188页;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学术期刊——《国际农业工程》(IAEJ)共出版4期,发表论文35篇,作者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

【进一步加强精品期刊工程建设】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严格遵守国家期刊出版的政策法规,按照办刊宗旨和刊发范围,规范有序地完成了《农业机械学报》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

2014年度,共收到有效来稿2 000余篇,来稿录用率25%,出版时滞9个月。全年按时出版正刊12期,配合2014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征文出版增刊1期,平均每期352页。全年共刊出论文693篇,刊出论文分布于157个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刊出论文中,各类基金类论文达100%,国家级项目资助论文比例达 95%,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计划资助论文占70%。学报通过编辑部初审对来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双盲审制度,依靠审稿专家学术把关。

2014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继续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提高期刊国际化水平、增强期刊服务能力等三个主要方面实施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各项评价指标持续提高,收到显著的效果。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农业机械学报》影响因子1.137,比上年度提高3%;总被引频次4 569,比上年度提高17%,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学科排名第二。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201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学报》复合总被引10 671,复合影响因子1.669;期刊综合总被引5 72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1.26;技术研究影响因子1.251。在农业工程类17种期刊中排名居第2位,学报再次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支持的2013—2014两年平均被引频次为4 239,两年平均影响因子1.122,比获支持前的2011—2012两年平均被引频次增加54%,两年平均影响因子增加36%。

另据SJR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学报》在2001年进入Scopus数据库后,SJR指标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进入了农业生物科学、机械工程2个目录的Q2区,并保持至今。2013年学报SJR影响因子为0.393,较2012年增长了11%,但与本领域顶级期刊仍有较大差距。

严格执行三审制,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规范、高质量、按时出版。充分依靠和发挥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的作用,并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审稿人,以适应不断扩展和延伸的专业范围要求。目前有分布于100多个单位的520余名审稿专家在为本刊审稿把关,对审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编辑部向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行业学科带头人的约稿工作,并对这类论文采取优惠减免版面费,2014年度刊发15篇,这些论文对行业科技工作者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2014年度期刊改为铜版纸彩色印刷,提高了期刊印刷装帧质量。

借助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支持,《农业机械学报》编辑部对2013年度刊出的603篇论文(不含增刊)从学术质量、专业代表性、审稿综合评价,以及高下载量、高引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筛选,评选出30篇高水平、高影响力学术论文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为表彰审稿专家为期刊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考虑2013年度的审稿数量、审稿质量和审稿时效,评选出30位2013年度优秀审稿人予以表彰奖励。2015年还将继续开展此项工作。

《农业机械学报》一贯注重在论文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以及编辑校对、版面安排和印刷质量上不断改进提高,严格执行编辑出版工艺流程,数年来保证了期刊规范、高质量、正常出版。期刊的采编平台经过4年时间的使用更为成熟稳定,所有来稿均在当天告知初审结果,专家评审平均审稿周期35天。不仅方便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读者看稿,还极大提升了编辑部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使得编辑出版工作更为先进和规范,也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编辑出版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做好人才举荐表彰工作】

一是开展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发展贡献奖评选表彰。2014年初在修订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评选办法》的基础上,在10个省级农机学会,4个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各分支机构和8个理事单位,以及3位常务理事推荐报送的19位候选人基础上,经过规定评选程序,方言、王桂民、刘宪、何勇、胡伟、骆琳、郭志强、高焕文等8位同志荣选“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2010—2014)”。本届评选仍继续秉持了业绩第一、面向行业的原则,获奖者来自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应用和制造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是开展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开展了“奥凯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的评选表彰工作,在10个省级农机学会,8个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各分支机构,12个理事单位报送的34位候选人的基础上,经过规定评选程序,刘希锋、刘雪美、吴宗江、张志辉、陈龙健、周艳、孟志军、泮进明、贺刚、徐立章等10位同志获得表彰。本届评选仍坚持了注重基层、业绩第一、人员类别广泛的原则,获奖人员单位类别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应用和制造企业,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是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按照中国科协的部署,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经过会员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常务理事会审定、学会网站公示等规定环节,推荐佟金、杨学军、赵剡水三位同志最后当选为中国科协评选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四是开展表彰学会先进工作。在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办法》《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办法》的基础上,经过各省级农机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各分支机构的推荐,通过规定评选程序,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十大”上,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等15个学会先进集体(2010—2014)、王圣滔、于海业等36位学会先进工作者(2010—2014)和《犁耕土壤表面的三维分型插值重构》等52篇学会优秀论文(2010—2014)等进行表彰。

通过这些表彰举荐工作,对于我国农机行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和举荐,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将会起到十分有益的推动作用。

【分支机构开展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有关分支机构2014年主要的活动是分别为主承担组织或参加了2014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9个分会场的具体筹备工作。除此之外,围绕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各自专业特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有关分支机构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相关学术活动。

如排灌机械分会于11月21—22日,和挂靠单位联手在江苏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战略研讨会”,会议主题是:节水灌溉装备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行业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十三五”重点领域发展建议;来自全国48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拖拉机分会于10月23—25日在江苏镇江召开“2014拖拉机、农用车、农用发动机行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拖拉机行业的70余位专业人士参加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于11月29日在海南召开了有全国农机行业各类人士750余人参加的“2014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论坛聚焦“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安全”“‘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分析”两大议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于11月12—14日在长春召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暨卓越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国内相关单位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标准化分会与全国农机标委会联合承办的第31届ISO/TC23/SC6国际标准化组织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技术委员会植物保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会议,于9月22—26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等12个国家的4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市场分会于3月6—8日在哈尔滨联合举办“2014年拖拉机、收获机械与插秧机市场研讨会”,全国重点农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相关负责人110人参加研讨。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及青委会、天津农机学会等联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于11月7—9日在杭州召开,全国近百位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学术交流。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分会于9月、12月分别邀请美国、英国专家在京举办学术讲座,60多位专业人员参加讲座。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于10月邀请澳大利亚专家在北京举办学术讲座,20多位专业人员参加讲座。

农业机械化分会受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委托,2014年举办两次“全国农业机械化形势分析会”,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主要影响因素及新任务进行深入研讨,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积极参加“食品与包装机械技术发展路线图”、《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13)》及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农产品微波组合干燥技术》的编撰工作。农垦农机化分会于3月4—5日在安徽省天长市举办“2014年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培训班”,全国各垦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标准化创建农场的110位代表参加了培训;全年开展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指导和组织进行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验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做好学会组织建设等日常工作】

2014年分别召开了九届八次、九次(通讯)常务理事会议,对涉及工作总结和计划、学会“十大”筹备方案和评选表彰办法修订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集体决策;召开了各分支机构和各省级农机学会秘书长工作会,研讨学会工作,布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年度重大工作事项;组织召开四次学会评审会议和一次编辑部评审会议,即“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评审会议、“第四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评审会议,学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论文评审会议,“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会议,组织学报编辑部评选并表彰了2013年度30篇高水平、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和30位优秀审稿人,严格按照各奖项评选办法规范评审。

此外,根据中国科协的工作要求,完成了2013年度民政部对社团的年度检查,《中国科协年鉴(2013)》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相关资料的提供和审定,2013年度中国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调查年报工作及统计说明的审定工作等。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积极向中国科协申请相关项目资助,申报并完成了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农业机械学报》继续执行2014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等。

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活动在科协网站、学会网站、《中国农机化导报》及学术期刊上进行广泛宣传。2014年在学会网站共发布各类通知、学术活动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等43篇,向科协网站报送新闻并发布5篇。在《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第6~8期连续刊发GIGR大会宣传插页,在2014年第11期和12期上连续刊发了“2014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专题报道。

(袁爱洁)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概况】

201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继续以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抓手,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下,学会理事会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要求,结合学会发展实际, 带领学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会员服务、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认真践行作为党领导下的聚集本行业科技与从业人员最多的现代科技社团在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大使命,助力我国新农村及现代农业工程建设,推进学会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创新驱动,品牌提升,打造“大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

201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以学术生态建设为内涵,通过开展学科发展研究,落实基本学术交流制度,推进专业学术会议资助制度,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五大工作要点,打造“大学术”交流平台,取得丰硕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累计召开学术会议19场次,其中国际会议6场次,参会人数达4 500余人次,提交论文3 381篇。出版论文集3本(含光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参与主办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于2014年9月在北京成功召开,近2 000名国内外同行共同交流探讨如何利用农业工程的先进科研成果“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拥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8月在石河子大学迎来了她的第十一届活动,会议进一步指明了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推进了农业工程学科“大联合 大协作”平台及 “开放性、跨学科、一站式”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6月6日召开的2014年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部署了2011—2015年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学会所属15个分支机构在本年度召开了相关领域的专业学术会议。

2014年《农业工程学报》位列Google学术搜索高被引中文期刊第10名:h5指数和h5中位数分别为37和43;入选TOP5% 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总被引频次达到SCI中等期刊水平。再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年出版正刊24期,累计刊登论文900篇左右,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农业工程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为12 043和1.583,在20种农业工程类期刊中继续排名第一,在全部1 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5和第39。

《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报》(IJABE)2014年实现季刊向双月刊的转变,共出版正刊6期,刊登论文近90篇。2014年被SCI收录,在Scopus收录的同类期刊中位于Q2方阵,已收录10期共321篇论文及消息,为中国农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打造了新的平台。

【关注青年学子成长,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科普形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升学会服务政府和社会的能力】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2014年举办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1次,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7场次。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主题为“科技驱动、规模经营、市场导向、产业创新”。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制作完成时长8分钟的《农业物联网》科普动漫片1部。出版《农业工程技术》36期,内容涉及新能源产业、农产品加工、温室园艺等。继续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召开研讨会1次,走访兄弟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3所农业工程类相关院校调研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局良好。

参与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与保定市果品蔬菜贮藏技术协会签订《学会服务工作站协议》,已召开前期调研座谈会1次。

【加强会员工作,拓展服务会员的能力和手段,为学会民主办会打下坚实“地基”,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

201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启动建设会员数字化管理平台及学会、《农业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报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展学会服务会员的能力,进一步规范会员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和信息化。

发挥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组织2014年中国科协会员日乒乓球赛(第五届),并获得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本次比赛充分体现了党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并通过活动起到了锻炼提高学会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作用。

积极开展人才表彰和举荐工作,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推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李道亮、赵立欣等2人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继续推进学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学会自我发展能力】

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民主办会、分支机构规范化管理、学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启动、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为标志,在挂靠单位支持下,学会办事机构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共召开理事会1次、常务理事会2次,全国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1次,出版会讯4期。2014年学会规范治理、创新工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科普、党建、统计、财务、年鉴工作均受到中国科协表扬,取得一致认可。

结合国家对社会团体管理政策的变化,2014年新出台《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1项,受理8个分支机构更名事宜,新批准成立分支机构1个。

启动学会网站改版工作,新改版的网站将更加注重平台的可操作性及互动性,会员服务的便利性及办公程序的便捷化,优化原有会员管理、论文提交、会议报名及信息报送平台,计划于2015年6月完成设计、调试并上线。

在改版网站基础上,学会开通手机报,微信公众平台,《农业工程学报》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在启动建设中,《农业工程技术》实现了扫描二维码手机客户端阅读,为打造学会交叉网络信息化平台,更好的服务会员打好基础。

2014年学会党支部开展了“三个窗口 三个平台 线上线下联动”的党建强会活动。“三个窗口 三个平台”是指党员民主生活会——学会党支部党员交流平台,网站及手机报专栏——学会高层次专家沟通平台,学术及科普活动平台——联系民生服务平台。通过三个平台建设,学会希望实现线上交流与线下活动的相结合,构建倾听基层声音、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展现科技工作者风貌的党组织宣传阵地。2015年学会将继续贯彻落实该项工作,最终建立以学会秘书处党组织为轴心,向上联系学会理事会及专家学者,向下服务广大会员及社会公众,达到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带动会员的目的。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首次“登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2014年9月16—18日,由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GIGR)、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世界大会(GIGR 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 000人,包括500余名外宾共聚一堂,同议农业工程事业发展。大会收到论文摘要1 912篇,收录入集1 198篇,向国内外5个学术期刊推荐论文全文718篇,其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农业工程学报》105篇,《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报》(IJABE)172篇。会议期间召开78场平行会议,口头发言789人次,海报张贴682篇。同期还举行了GIGR主席团会议、GIGR常务理事会议等17个工作会议。经过投票选举,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树君研究员当选2017—2018年GIGR主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副理事长应义斌分别连任GIGR第四、七分会理事,副理事长李树君当选第六分会荣誉主席,常务理事黄冠华当选GIGR第一分会荣誉主席,高级会员杜太生当选GIGR第一分会理事,王朝元当选GIGR第二分会理事。

作为素称“国际农业工程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GIGR最高学术会议,GIGR 2014世界大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中国农业工程界的各方心力。自2006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作为GIGR的国家会员争取申办成功,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为保证会议圆满召开,学会领导高度重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多次商议,及时部署。秘书处、各工作、专业委员会(分会)、各省(自治区)地方学会及会员单位、本领域高校与科研院所与GIGR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承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协同合作,分工负责。学会从领导到专家高度重视会议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效果,大会累计组织召开了12次筹备会议,大会组委会中方主席、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罗锡文院士几乎每场必到,大会组委会中方主席朱明理事长,李树君副理事长,以及崔明、韩鲁佳、应义斌等副理事长多次莅临工作会亲自指导并直接参与工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方宪法副院长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崔军副院长分别担任大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指导6个筹备工作执行小组筹备和现场接待工作。黄冠华、李保明、方宪法、朱明、李树君、应义斌、杨敏丽等7位学会专家担任会议八个分会的中方主席。李瑞川副理事长所在单位山东五征集团对会议提供赞助。挂靠单位专款支持,学会秘书长带领秘书处全程参与会议筹备,圆满完成会议墙报收集、整理、现场展示、交流及墙报作者接待等工作,秘书处成功申请中国科协项目用于会议经费。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全力支持大会,与大会设置的九个学术分会实现了一一对接,积极在所属领域宣传推广会议,并参与论文推荐评审等工作。广大理事、会员单位踊跃参加会议,交流探讨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召开及李树君研究员当选GIGR主席的新闻获评2014年中国农机化十大新闻之一。

GIGR会议成功召开,离不开兄弟主承办单位的竭诚合作,牢固各方的友谊,在活跃学术争鸣与交流的同时,锻炼了学会大团队,增强了学会的合作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搭建了农业工程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引进、推出、交流了我国及各国的科研成果,更在世界农业工程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为建设现代化中国,在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人民幸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及中国农业工程科技界对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国际组织及各国对中国的尊重与支持,充分发挥了学会作为现代科技社团在科技民间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实施专业学术会议资助制度,搭建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百家争鸣】

2014年继续实施专业学术会议资助制度,经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共有农业工程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农村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委员会、农业工程情报信息专业委员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畜牧工程专业委员会、设施园艺工程专委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等10个分支机构获得资助,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工程标准制定、农业系统工程、生物质成型燃料、农业电气化信息化、农产品加工工程、蓖麻产业、畜禽健康养殖、设施园艺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分支领域,累计参会人数1 50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50余人次,形成科学家建议10个。该制度的成功实施,有效提高了专业学术会议的会议质量,推动了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促进了学术交流品牌群的建设。

除此之外,土地利用工程专委会、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专委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农业遥感专委会以及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会也分别在各自学科分支领域召开了学术会议。

【梳理学科发展脉络,开展2011—2015年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究编制工作,引领学科发展】

在总结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编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于2013年启动了2011—2015年度学科发展研究编制工作。2014年6月6日学会召开2014年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会议部署了项目研究具体工作,确定了研究团队及模式,并研讨了农业工程学科近几年发展概况及趋势。

2011—2015年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采用“首席专家指导 学会领导挂帅 秘书处为核心 分支机构为基础 理事全面参与”的研究模式,由汪懋华院士、蒋亦元院士和李佩成院士等知名院士担任课题组顾问,学会理事长朱明担任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罗锡文教授担任专家组副组长,学会副理事长赵春江担任专家组副组长及综合组组长,各分支学科领域带头人担任专题组组长,学会秘书长管小冬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报告除延续以往的研究大纲外,在专题报告方面增加了“农业工程系统与集成”专题,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题原畜牧工程和设施园艺工程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工程方向”,力求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科发展现状。

按项目时间进度安排,2014年7月组织完成了2011—2014年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数据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以农业工程学科主要分支领域为单位,涵盖了农业水土工程、农机化装备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电气化自动化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以及畜牧、畜牧机械和设施水产11个方面。数据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既为学会领导在G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宣传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提供背景依据,又为后期报告撰写打下了基础。

【关注青年学子,举办农业工程学科青年学生创新设计大赛】

2014年8月10—12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竞赛主题是“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工程”,共有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53组本科生队伍和22组研究生队伍,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竞赛。

此次竞赛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内容涉及生产工艺与环境、建筑设施与设备、清洁能源工程以及乡村人居环境等领域,要求全部作品必须有设计图纸和模型展示,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经过作品网上公示互评、专家现场模型及展板考察、听取答辩、现场提问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本科生组特等奖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3名和优秀奖15名,研究生组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和优秀奖9名。

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农业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工程意识,加强了学生工程设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农业工程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走进青年学子,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做好学术生态建设,营造良好学科氛围】

自2012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首场演讲以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持续推动该工作有序进行,在此期间获得了各农业工程高校院所的大力支持。

2014年,学会分别在石河子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举办了4场7次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受众学子400余人。罗锡文院士、陈学庚院士、郧文聚研究员、阿肯色大学李延斌教授、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兰玉斌教授等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担任报告嘉宾,围绕治学之道,结合自身经历和科研实例,以“怎样做研究”“科学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科学研究需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解决科学问题”及“农业工程学科前沿技术研究”等为题,走进青年学子,畅谈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素养。青年学子与科学大家面对面中就学习中的思考、科研中的困惑及未来发展的迷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从事农业工程学科领域工作的热情,营造了良好学科氛围,受到广泛好评。

【通过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播放科普动漫片,搭建科普展台,服务社会民生】

2014年4月19—21日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召开,主题为“科技驱动、规模经营、市场导向、产业创新”,展示规模达1.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400余家,共计21 480人次参观了本次博览会。同期举办了1场 “川货全国行·北京站”洽谈推介活动,8场优质农产品专场推介会及1场优质农产品进京签约仪式,提供了农贸对接平台,促进了优质农副产品多渠道、组织化营销。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应邀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采访。

借助第五届展会平台,学会继续设立了科普互动展区,通过播放科普动漫片、展板展示、有奖问答等环节,面向公众普及农业工程相关领域知识,一方面将实物展示与画面展示结合在了一起,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展会的观众优势,保证科普的受众面。同时持续创新科普形式,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制作完成《农业物联网》科普动漫片1部。

【经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第三年,也是结题之年。作为中国科协所属200家学会中,获得能力提升专项资助的45家学会之一,在专项支持下,学会在学术交流、期刊建设、科学普及、会员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会工作的集成效应开始显现,“学会事情大家做”的局面初步打开,这都有赖于理事会的正确领导,学会各级机构积极执行以及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

但在工作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合作项目的增多对分项目实施的质量实效、经费的考核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有效地考核监督机制;②继续教育工作仍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强化;③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起步晚、范围窄,工作重心囿于传统领域,提升空间很大。④学会自身资源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学会组成部门、单位会员、理事参与学会工作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分支机构工作参差不齐的状况仍然存在,地方学会在学会工作中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

(管小冬 武 耘)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学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