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场两病监测检疫及防控建议

2015-01-23 10:19自金徐勇云南省弥渡县红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675601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核病检疫奶牛

自金 徐勇(云南省弥渡县红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75601)

奶牛养殖场两病监测检疫及防控建议

自金 徐勇(云南省弥渡县红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75601)

通过监测检疫奶牛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了解和掌握规模养殖场奶牛两病的感染状况和分布,为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等净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提出防控建议。

奶牛;两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监测检疫;防控记录;规模场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布氏杆菌病和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关节炎、睾丸炎和各种组织局部病灶及患病动物长期带菌。传播途径为生殖道、呼吸道、皮肤、眼结膜、精液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渐进性消瘦、咳嗽、衰竭,并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形成结节或干酪样坏死病灶,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交配等方式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二类传染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营养食品。牛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人类的保姆,是最接近母乳的完美食品。奶牛“两病”不仅给奶牛产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奶牛“两病”监测检疫,及时发现、扑杀净化在公共兽医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

1.1 奶牛来源

神野奶牛养殖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牛群饲养情况良好,无任何“两病”临床症状。

1.2 牛提纯结核菌素

由黑龙江哈药集团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45,5ml冻干型,有效期10年,由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2 监测方法

奶牛布病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02执行,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的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核,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的结果判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阴性的用补体结合实验再进行复核,补体结合实验为阳性的,结果判定为阳性;若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实验均为阴性,间隔一个月后,应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实验进行复核,若结果有一项为阳性,则判定为阳性。

2.1 奶牛结核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进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2.2 注射部位

成年牛的注射部位在颈中部三分之一处,3个月龄犊牛在肩胛部进行,注射部位应无其它病变。

2.3 注射部位处理

注射部位无论被毛的长短,均做剪毛或剃毛处理,其面积直径为5×5cm。

2.4 皮皱厚度的测量

在剪毛中央,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用上海生产的游标卡尺测量皮皱厚度。注射前基础皮皱厚度和观察结果皮厚的测量由专人负责,专人记录,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2.5 注射剂量

不论牛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1ml(含2000IU)用生理盐水稀释好的结核菌素液,稀释好的结核菌素液只限当天使用。

2.6 注射方法

先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然后用1ml注射器(7号针头)皮内注射定量的结核菌素PPD,注射后注射局部应有小疱出现,否则应另选择15cm开外或对侧重做。

2.7 结果观察

皮内注射后72h判定,认真仔细观察或用手触摸注射部位有无热痛,肿胀等明显或不明显的炎性反应,若有反应,则用游标卡尺测量皮皱厚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2.8 结果判定

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mm;可疑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2mm,小于4mm;阴性反应,局部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mm以下。凡被判定可疑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后60d后复检,其结果仍为可疑反应的,经60d后再复检,如仍为可疑反应的,应判定为阳性。

3 检疫结果

2013年我们对神野奶牛养殖场奶牛“两病”检疫主要采取100%全牛群检疫,整场推进的方式进行。

(1)共采集布病监测血清269份,经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全部为阴性。

(2)共检疫奶牛结核病269头,初检出结核病反应牛13头,疑似反应牛11头,其它为阴性反应牛。为了最大限度排除初检过程中由于应激反应,敏感性,特异性等因素而出现的假阳性反应,减少扑杀假阳性反应牛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造成对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初检结束30d后,对初检出的13头PPD试验阳性牛进行了复检,最终结果为PPD反应阳性牛减少为8头。

4 防控建议

(1)控制牛布病和结核病的传播和蔓延,主要措施是及时检出和扑杀病牛,建议对复检仍为PPD试验阳性牛立即采取扑杀、消毒等净化措施;对PPD实验判定可疑反应牛,采取隔离、消毒,再经两个60日的PPD试验复检,根据反应试验仍为疑似反应的,应判定为阳性反应牛,采取消毒、扑杀净化措施;其它作隔离观察。

(2)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饲养场及牛舍出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20%石灰水或3~5%来苏儿溶液,也可用4%的烧碱溶液等。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用具要定期消毒;对病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等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养殖场的饲料、垫料及粪便采取发酵或焚烧处理;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检出阳性牛后必须临时增加消毒,粪便堆积发酵,进出车辆要严格消毒。

(3)加强流通环节公共兽医卫生监管,严防疫情传播扩散。贯彻自繁自养,跨地区调入奶牛必须严格执行奶牛检疫制度,一律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和奶牛健康证明,证明无“两病”时方可引进,奶牛调入必须立即向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报检,同时隔离饲养1个月,并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查,确定健康无疾病才能混群饲养。

(4)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场内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发现患有结核病和布病的应调离工作岗位,隔离治疗,杜绝“两病”人员从事奶牛养殖及相关工作;其次,牛场不得饲养家禽,以免结核病禽对奶牛造成交叉感染,威胁奶牛健康。

(5)对奶牛“两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采用监测、检疫、隔离、扑杀、消毒等净化措施和培育健康牛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猜你喜欢
结核病检疫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奶牛吃草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