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2015-01-23 10:19刘桂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种猪狂犬病断奶

刘桂荣

(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262400)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刘桂荣

(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262400)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易感动物感染该病后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猪感染该病后一般不表现上述症状,它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系统症状。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

1 病原特征

伪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引起多种动物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存在毒力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该病毒可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生长繁殖,对脂溶剂敏感,各种消毒剂都能迅速将其杀灭。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一个多月。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性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例如牛、羊、猫、犬、兔、鼠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如水貂、雪貂、北极熊、狐狸等许多野生动物也可感染发病。人对伪狂犬病毒不易感染。

2.2 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都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和鼠类有关。

2.3 传播途径

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粘膜、皮肤伤口以及配种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后可垂直传播,流产的胎儿、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

2.4 流行特点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下降,断乳后的仔猪多不发病但可长期带毒排毒。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其他疫病控制不当、各种应激因素都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1)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d,短的为20~30多小时,长者达到10d左右。症状因年龄不同而异。

(2)新生仔猪在20日龄内发病会大量死亡,3~5日龄是死亡高峰期,有时严重的会整窝死亡。一般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腹泻,眼睑和嘴角水肿,腹部有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有的甚至全身紫色。一旦发病,1~2d内死亡。出现神经症状的死亡率为100%。20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后症状与20日龄以内的仔猪相似,不过病程略长,病死率达到40~60%左右。断奶前后有明显黄色水样稀便的仔猪,病死率也达到100%。

(3)2月龄以上的猪,症状较轻微,随着日龄的增长,神经症状减少,多表现为沉郁、呼吸困难、咳嗽等。

(4)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为,体温升高0.5℃左右,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腹式呼吸以及便秘。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延迟分娩。妊娠后期感染时,虽然能产出活的胎儿,但这些仔猪生活力差,一般在生后1~2d内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5)母猪配种后返情率高达90%以上,屡配不孕,公猪感染后,表现睾丸炎,萎缩,丧失配种能力。

4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出血性炎症,扁桃体水肿并出现坏死。喉头水肿,肺水肿。心肌松软,心包及心肌可见出血点。肝脏、脾脏、肾脏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灶,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点。胃底部可见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有神经症状者,脑膜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流产胎儿可见脑壳和臀部出血,肾脏及心肌出血,肝和肾有灰白色坏死点。

5 鉴别诊断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1)哺乳仔猪的病死率高,并且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2)仔猪多表现神经症状,随年龄增长,神经症状减少。

(3)猪呼吸系统症状增加。

(4)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延迟分娩。

根据上述本病的症状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对一些隐性感染的猪,要准确做出诊断需要依靠血清学方法;也可应用PCR检测,可正确检出本病毒的存在。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早期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可以应用高免血清可降低死亡率。

6.2 预防

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一般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大量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仔猪死亡,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可长期带毒。本病理想的控制措施应该是对受威胁隐性猪场实行免疫接种,对阳性猪场实行免疫接种和种猪群净化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养猪生产中还没有防止强度感染的疫苗,接种疫苗只能减轻症状、控制疫情、减少损失。感染强毒的免疫猪,可以排毒成为传染源,接种疫苗后同样存在潜伏感染问题。

6.2.1 疫苗种类及选择

猪伪狂犬病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大类。由于本病具有终生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特点,并且潜伏感染随时可激发,因此不提倡在种猪群使用弱毒苗。在阳性猪场使用弱毒苗有发生基因重组的危险。

6.2.2 免疫程序

6.2.2.1 灭活疫苗的应用

留作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种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六个月注射一次,母猪产前一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哺乳仔猪至断奶。

6.2.2.2 弱毒疫苗的应用

种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仔猪断奶时注射一次,可维持到出栏。

刘桂荣(1973.5-),女,大专,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种猪狂犬病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打败狂犬病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