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5-01-23 10:19倪泰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出血点粘膜病猪

倪泰艳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661500)

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倪泰艳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661500)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呈现败血症状或者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流行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病呈地方性或流行性传染,不按期注射疫苗的地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常发地区和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常呈零星散发。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是由猪瘟病毒强毒株引起,临诊上较为常见。病猪体温41℃左右,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战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部分猪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鼻液。病初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逐渐发展为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步态缓慢无力、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病猪在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出现。病程一般在20d以上,最后衰弱死亡;耐过猪成为僵猪。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猪瘟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皮肤、奖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汁、充血、出血,呈暗红色,切面周围出血明显,整个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纹理;脾脏表面及边缘可见出血性梗死,肾脏表面有密集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粘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纽扣状溃疡;喉头、会厌软骨、膀胱粘膜以及心外膜等也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

3.2 慢性猪瘟

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粘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

4 诊断

4.1 临诊诊断和尸体剖解诊断

详细了解猪群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经过,发病猪头数、传播媒介、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结果,病程和死亡的情况,认真观察病猪的症状,如体温变化、精神、食欲、粪便、口腔粘膜,体表可触及的淋巴结等情况,病猪急宰及死亡后剖解,检查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特别注意肾脏、淋巴结、咽喉部、膀胱、胆囊、肠道等脏器的出血性变化。

4.2 鉴别诊断

当出现败血症,应与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猪丹毒相鉴别。实际上,猪瘟病毒经常和这些细菌发生混合感染。当出现繁殖障碍时,应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等疾病相区别。

5 防治措施

5.1 做好预防工作

这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疫苗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免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第7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5.2 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5.3 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场、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饲养管理及检疫措施。

5.4 改善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定期进行消毒,淘汰病猪和繁殖猪。

6 疫情处理

(1)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

(2)紧急预防接种,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采取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次针头,这样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

(3)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污水和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堆积发酵后无害化处理。

(4)病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急宰病猪的肉,可根据当地条件,同有关人员商定处理办法,不能因吃病猪肉而传染疾病。

猜你喜欢
出血点粘膜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Mutually Beneficial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