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的调查与建议

2015-01-23 14:24陈芳正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810399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门源沼气池农牧业

陈芳正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810399)

门源县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的调查与建议

陈芳正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810399)

1 门源县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

全县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农牧业人口13.12万人;土地承包耕地面积43.7万亩,草场承包面积276.3万亩,涉及农牧户10931户。2014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同比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54元,增长12%。开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行政村覆盖面100%,牧户参与率60%以上,农户参与率45%以上,耕地、草场、牲畜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集约率达55%以上。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点村总收入4057.9万元,增长7%;示范点人均收入1.36万元,增长18.5%。

目前,农牧业循环经济主要有二种模式。

1.1 “种植-养殖-沼气”生产模式

利用国家农业部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探索 “种-养-沼”生产模式,全县建成户用沼气池9742个,每户饲养3头猪或1头牛就可维持沼气池运转,实现了种植、养殖、沼气池及技术进行庭院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合理的庭院生态链,户均增收1500~3000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消除庭院有害病菌,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1.2 “种植-养殖-制肥”生产模式

引导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牲畜粪便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形成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引导农牧户将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为农民节约每年的化肥支出。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认识不足,发展滞后

忽视了农牧业与其它行业的关系,孤立地把农牧业看成投资见效慢,富民不富县的产业,导致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养殖户只顾主产品生产,追求短期增长,忽略了农牧业循环经济主渠道——副产品 (粪便)的利用。没有副产品的持续循环,主产品的增长就是短暂的。

2.2 投入不足,基础粗陋

全县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饲草料开发利用不够,营养搭配不合理,资源浪费大,冬春草料缺乏,机械化程度低,进而造成牧草刈割、储藏时间过长,致使牧草品质明显下降。

2.3 缺乏人才,力量薄弱

全县缺乏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多方技术支持,如养殖技术、沼气池建设与管理技术、饲料开发与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等。

2.4 草场退化,草原利用不充分

目前,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地583.2万亩,退化草地346.9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9.49%。人工草地占全部草地的2.4%。饲料供应紧张与浪费现象并存,年均生产农作物秸秆8.51万吨,利用率只有41.39%。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通过宣传活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粮及粪污治理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各项农牧业工作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3.3 科学规划,建立实际发展体系

重点围绕农牧业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生产环节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编制符合全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3.4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质量

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形成以 “原料—产品—废物”为主的动脉产业和以 “废物—再生—产品”为主的静脉产业相结合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猜你喜欢
门源沼气池农牧业
青海门源地区克克赛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大通河风光(青海门源)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绿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探讨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