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致过敏性休克使脑梗死加重

2015-01-23 21:59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休克

赵 娅

奥拉西坦致过敏性休克使脑梗死加重

赵 娅

目的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奥拉西坦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查阅文献寻找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结果 奥拉西坦所致过敏性休克较少, 但可能会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奥拉西坦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尚不清楚,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奥拉西坦;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患者而导致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 当药物初次进入机体后, 激发机体产生IgE, IgE结合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受体上, 药物与IgE结合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缓激肽、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 它们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累及全身各个器官, 症状繁多, 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1]。过敏性休克是Ⅰ型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变态反应, 而奥拉西坦所致过敏性休克报道较少[2], 现报告因使用奥拉西坦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以引起临床的重视。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62岁, 因“阵发性左下肢行走不能伴小便失禁2 h”入院,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 规律服用卡托普利片,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功)、凝血四项、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胼胝体膝部右份、右侧额叶异常信号,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提示胼胝体膝部右份、右侧额叶脑白质区新鲜梗死灶, 新鲜脑梗死诊断明确。入院后首次给予奥拉西坦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20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寒战高热、恶寒怕冷症状, 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针5 mg加滴管及异丙嗪针25 mg肌内注射, 寒战持续约20 min渐缓解,体温逐渐升至39.9℃, 给予赖氨匹林针滴管, 约10 min患者寒战症状缓解全身汗出, 体温逐渐下降, 约40 min后测体温37.5℃, 2 h后患者家属诉患者出现左侧上下肢活动受限, 左侧上下肢肌力均0级。患者病情加重, 给予阿替普酶溶栓, 血栓通活血化瘀并同时给予羟乙基淀粉扩容, 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 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 患者未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入院第20天, 患者病情稳定, 给予带药出院。

2 讨论

患者首次给予奥拉西坦20 min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使用奥拉西坦前未使用其他药物, 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 停用奥拉西坦, 并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未再发生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后护士换用同一批号的另一个输液器进行抢救, 未再发生过敏反应, 可以确定过敏性休克由奥拉西坦所致。

奥拉西坦是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 为新型脑代谢改善药,吡拉西坦的类似物, 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作用强于吡拉西坦。药理学实验表明, 奥拉西坦可改善小鼠因化学因素所致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 可对抗物理及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 主要作用机制为促进磷脂胆碱和磷酰乙醇胺的合成,抑制脑磷脂分解, 增加脑内能量储存, 提高ATP转化,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对特异性中枢神经通道有刺激作用, 可作用于大脑皮层, 且无中枢兴奋作用, 还可保护皮层血管的损伤[3]。临床主要用于脑损伤及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的治疗。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奥拉西坦的不良反应少见,偶见皮肤瘙痒、恶心、神经兴奋、头晕、头痛、睡眠紊乱,但症状较轻, 停药后可自行恢复[4]。奥拉西坦所致过敏性休克且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且病程延长的不良反应未见报道, 说明书中未见记载, 机制尚不清楚。

药物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中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生物类制品的发生率居前3位;静脉给药途径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 提醒临床医师用药前应根据病情, 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静脉用药。过敏性休克经常发生在用药中及用药后30 min内出现,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出现的比例较多, 但也应特别注意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机制为机体自接触抗原至形成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当抗体达到足以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数量时, 接触相应抗原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5]。

奥拉西坦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但也可致过敏性休克。且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对过敏性休克的反应更加严重, 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使用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时无需做皮试, 因此在使用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性[6]:①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及家族史;②严格掌握适应证;③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④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选择合适溶媒;⑤输液时应先缓慢滴注, 认真观察无过敏反应后,可逐渐增加滴速, 一旦发生异常反应, 立即停药, 及时处理。

[1] 王道祥,江腊梅.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物警戒, 2010, 7(5):303-305.

[2] 刘晓东,孙浩.奥拉西坦致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1):50.

[3] 王淑贞,迟兆富, 郭洪志,等.奥拉西坦治疗脑器质性综合征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15):1194-1196.

[4] 齐洪武,王政刚.促智药奥拉西坦的研究进展.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7(5):147-149.

[5] 陈吉生.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52例分析.中国药房, 2005, 16(1):55-57.

[6] 谭维玉,刘梅.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9):145-1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86

2015-03-04]

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病临床进展